什么是分离焦虑?认识分离焦虑

qinzhiqiang 09-26 8:29 1,035次浏览

从我们成为准妈妈,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开始,就能不断的看到一个词——“分离焦虑”,婴儿认人断奶时有婴儿时期的分离焦虑,幼儿离开妈妈开始上幼儿园时有幼儿时期的分离焦虑,甚至还有更大点的孩子开始和父母分房睡觉时也有分离焦虑。今天心贝网小编就带大家来系统的认识下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当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后,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难过伤心和痛苦哭闹,以表示拒绝分离,这就是分离焦虑。比如宝宝与关系亲密的妈妈分离时会出现一种消极的情绪,当最亲近的妈妈从视线中消失了,宝宝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宝宝从七八个月起甚至更早,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表现

最初提出依恋理论的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把婴儿的分离焦虑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

嚎啕大哭,又踢又闹;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刚刚离开妈妈的婴幼儿表现出不愿接受,伤心地大哭大闹。

2.失望阶段

仍然哭泣,断断续续,但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这时宝宝或许已经哭累,或已经接受失望的情绪,开始停下哭喊,逐渐安静。

3.超脱阶段

终于接受妈妈或亲密关系的人离开的事实,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分离焦虑的意义及影响

现在心贝网小编带大家探寻一下分离焦虑最初出现的特殊适应性意义。婴儿时期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安全感,分离焦虑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分离焦虑的表达在实质上是宝宝要“询问”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 我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他接受我吗?他关注我吗?如果孩子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则孩子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以及交际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察觉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孩子则会体验到焦虑,并且表现出各种分离焦虑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或者直到孩子“精疲力竭”,在这种无助的情境中孩子体验到的会是失望和抑郁。

正因如此,孩子的哭闹是表达情绪,缓解压力和重新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背后的动机几乎都是源于其内心对爱的呼唤,对安全感的确认,和对独立的渴望。

当然过度的分离焦虑也是会给孩子带来影响的。若是焦虑中的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寻找亲人上,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把这些平时最能引起妈妈或其他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用来当成他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那么就会引起他对其它活动的忽视了。严重的焦虑甚至还会引起一些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所以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甚至还有一些宝宝为了逃避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耍赖哭闹等手段进行抵抗。这时候分离焦虑就不容忽视了。

心贝亲子小贴士

一般来讲,婴幼儿的分离焦虑是婴幼儿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表现,它们被调动起来,以抑制情感痛苦。行为学家们认为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上的功能。但当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反应到了影响宝宝正常生活的程度,就需要家长及时作出反应和干预了。

健康生活,快乐育儿,心贝网致力于打造全国最优亲子育儿品牌,想获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儿资讯,敬请关注心贝亲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