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主要的几个特点

qinzhiqiang 06-26 16:38 1,100次浏览

1. 口碑取胜,好的口碑带动影片自发宣传。

这几部制造票房纪录的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口碑取胜。国产电影投资大多有限,动辄投资数亿的电影始终只是小数,影片的营销成本也相对有限,营销中无法做到大片那种狂轰滥炸式的推广。这些电影之所以脱颖而出,得益于良好的口碑,带动观众自发的传播(包括分享、点评、讨论等),而亲友推荐是最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买单的方式。而且,口碑有着极强的扩散效应,口口相传的口碑聚集成话题以后,能够呈几何倍数的快速扩散,带来爆炸性的传播效果,影片便不需要拼命地去拉动观众,而是观众自发的走进影院。

如下图所示,今年票房爆发的这几部影片,都在豆瓣网上有着较高的评分,这是观众口碑的一种体现(虽然电影刷分的质疑一直不断,但是这类社交网站上的评分仍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而在微博等媒体平台上,这些影片也都是当时的热点话题,网民互动非常活跃,层层扩散的传播效果显著。

2. 营销方式更注重话题性和互动性,更贴近观众。

中国电影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观众的成熟度也在提升,经过多年好莱坞大片的洗礼,观众的大片情节正在慢慢淡化,传统的只靠巨资投入、明星大腕云集、铺天盖地推广的影片已经出现审美疲劳,观众对这类影片宣传的接受度也在下降。观众对于自身的需求有着更明确的理解,需要有真正吸引他们关注、有参与感、能产生共鸣的东西,对于电影营销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更高。

这些票房获胜的国产影片,在传播中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结合自身内容,产生能够吸引观众参与讨论的话题,而且,内容都非常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如《泰囧》的无厘头的搞笑,屌丝逆袭的执着,让观众开心一笑;《北京遇上西雅图》关于爱情、物质的讨论,非常贴合当下社会环境;《致青春》引起了一股怀旧风,尤其是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消费人群的70、80后,观影的同时,还可以跟同学朋友交流、追忆青春年华;《中国合伙人》则是主打奋斗情节,结合了当前许多社会现状,引起人们对于奋斗、成功的讨论。

从营销形式上来说,这些影片的营销也都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参与性,包括各种互动活动、话题,内容上都力求传播最大化。《泰囧》中王宝强的搞笑表情掀起一股PS热潮,各种话题都被应用;《致青春》掀起了一股网友上传老照片的热潮,还出现了“青春体”;《中国合伙人》这组个性海报也受到网民热议,出现各种PS版本,同时,还力邀影片人物原型俞敏洪等大佬助阵,制造了巨大的话题。

3. 对新媒体形式的充分利用

新媒体的营销要充分的利用合理所有可用的媒体形式,达到组合营销效果。社交网站(如豆瓣)、微博等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电影新媒体营销平台,通过各种活动鼓励观众做影评、打分,设立官微、吸引微博大号参与互动等都是较常见的手段,在这些良好的营销策略往往也能带来极好的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直达观众。除此之外,微信、移动APP等一些新兴的媒体形式的应用,也已经有了一定尝试,如《致青春》的推广中,与热门手机游戏《找你妹》的跨界合作新媒体营销特点,在APP中植入影片元素,也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4. 协同一致,充分调动团队影响力。

在影片新媒体传播中,要充分做到协同一致,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影响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做营销,达到影响力的最大化。

电影制作团队本身就不乏影响力,以往的电影宣传中,主创团队、明星阵容等大多以站台为主,很少参与到电影的线上营销当中。影片的制作团队本身就不缺乏公众人物,从演员、导演到制作团队、运营团队,他们的自身影响力,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中的影响力非常可观,能够有效地发挥他们既有影响力对于影片的推广本身,极为重要。例如电影《致青春》,导演赵薇本身的微博粉丝就高达4200多万,演员韩庚粉丝近3500万,同时他们在微博的互动中更是邀请了众多好友协助传播,不乏明星、大V等,粉丝也都高达数百万,这些大号协同推广所达到的扩散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新媒体营销特点,同时,这些人的推荐,对于影片的口碑也有重要的提升,这也是影片能够迅速成为热点话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越来越多国产电影的成功,预示着国产电影的崛起,而新媒体与国产电影的结合所带来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效果,也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媒体营销的路径,随着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好的内容加上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必将助推国产电影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