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有哪些?(校园内的创业项目时断时续)

qinzhiqiang 11-25 11:49 672次浏览

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征集创新创业项目、投资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围绕着创新创业,我省高校可谓不遗余力,在校大学生也是参与度猛增。

今天,我们关注大学生在校创业。

我们想了解,在校的大学生对创业有什么想法?又是怎么做的?

我们想知道,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学校正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

我们想探清,成就当下的大学生创业者,我们还应当往哪方面努力?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5月15日,在沈阳工业大学见到星辰小组的时候,他们正在研究创业项目下一步如何推进的事。

一年半前,几个兴趣相投的学生创立了这个团队,研发老人摔倒的即时报警系统,并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项目已基本成形,系统可以通过监控肢体的急速变化判断老人摔倒,并研发出了与系统配套的可佩戴手环,实现远程监控。

团队负责人王姝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申请了两项外观设计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拥有两项软件著作权,通过在养老院试用进行数据长期采集,形成了用户使用报告和社会效益报告。

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市场前景也被看好,但星辰小组成员们却多了一个烦恼,“我们想把项目推向市场,却没有合适的平台来吸引资本或企业关注,看似很有市场的创业项目真正市场化太难了。”

在星辰小组成员看来,学校已经提供了创业项目研发初期的场地、设备、指导老师、路演,甚至创业资金等诸多省内一流的条件,但想将有技术含量的样品开发成市场产品,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没有这样的资本和渠道。

就业压力不小

校园内的创业项目时断时续

毕业季常成创业团队分手季

沈阳大学的“零食盒子”团队临近毕业差点散伙

在校大学生创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在校期间没有生活压力,更具创业热情。劣势是,校园这种书卷气十足的环境里,学生难以了解和融入市场。

校园里孵化出来的创业项目与市场隔着厚厚的“围墙”,几乎每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都和星辰小组一样,面临着项目或产品市场化的难题。

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杨阳是个摄影发烧友,2013年参加学校举办的微电影比赛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组建了团队,他们拍摄的微电影《记忆诗行》发布在优酷、腾讯视频上,点击量达100多万。

2014年,团队专为学校毕业典礼拍摄的微电影《这一天》引起了一个老校友的关注,他请杨阳的团队为自己公司拍摄了一部宣传片,团队才淘到了第一桶金。

致力将兴趣转化为职业的杨阳于2014年9月创立了影响力影视工作室,开始真正创业,杨阳感觉很艰难,“开始大伙都是玩,真正做起来了才发现市场挺难开发的,偶尔做一个活挣了点儿钱,还不够添设备的,更别说靠工作室赚钱了。”

为了打开市场,工作室拍摄了不少创意短片和MV通过网络发布,希望以此吸引客户。

记者了解到,因为缺少市场化渠道,校园内的不少创业项目都是时断时续的。加之临近毕业面对就业问题,不少团队成员选择撤出,毕业季成为不少创业团队的分手季。

今年3月,就读于沈阳大学的黄堪胜就经历了一次散伙的考验。

黄堪胜专门围绕大学生群体开发了校园内的电商模式,在每个学生寝室里放置“零食盒子”,食用后通过手机付款。去年9月,他与同学一起创办了公司。今年春季开学后,不少成员开始实习,再加上市场开发初期项目赢利不高,8个主创团队成员最后就剩下两个人,从进货、送货到补货,身兼数职。

“一面要完善经营模式,一面还要完善团队,吸引新的合伙人,再加上学业压力,差点撑不下去了。”谈起这次经历,黄堪胜觉得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通过招募,黄堪胜的团队目前已经发展到20多人,并计划将这种经营模式发展到其他高校。

瞄准市场需求

不断调整学生的创业方向

引进来还要送出去

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工程学院配双导师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专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一类是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或开发。

沈阳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敬东认为,无论哪一类,都是基于大学生自身学识能力自我设计的,而不是基于市场需求开发的,项目的真实性和应用性差,难以落地。因此,在项目培育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瞄准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创业项目的发展方向,提升创业产品的可适性,才能从创业项目转化为可赢利的市场行为。

影响力影视工作室自创办以来就一直不停地在调整。

“创立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做艺术性的微电影,做了才发现单做微电影,生存都是个问题,只能从为企业做宣传片入手,不断沉淀技术和资本。”让杨阳高兴的是,通过拍摄企业宣传片,他获得了与一家影视公司合作的机会。

这家公司为团队提供培训,并给工作室投了10万元设备,工作室承接该公司的一些业务。创业至今,工作室已经为30多家企业拍摄了宣传片和网络视频。

由于团队成员学的都是工科专业,工作室更擅长拍摄工业题材的作品,也争取到了更多工业领域的客户和机遇。为了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今年4月,工作室花费1万多元派团员到重庆学习3D建模技术,以满足工业领域宣传片的拍摄需求。

大学生在校创业项目中,像杨阳这样已经找准市场定位、商业化已具雏形的创业项目并不多,到这个发展阶段,不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指导教师,自身有限的社会资源和市场化能力都难以满足项目继续发展壮大的需要。

“既然校内没有这些资源,那就从校外引进,为创业项目打通市场化渠道。”刘敬东的思路得到很多教育人士的认可。

按照开放式办学的思路,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工程学院都开始实行双导师制,不仅在校内为创业团队配备一对一的指导老师,还将社会人才请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带团队带项目,从创业项目设计初期就开始介入,不断帮助创业团队调整项目方向。

沈阳工程学院建设“百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不仅有58名专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教学活动,还从社会上聘请了45名政策专家、教育专家、成功企业家加入导师群,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或个人提供项目引导、创业培训、法律援助、工商税务、风险融资、孵化扶持等咨询和服务。

沈阳工业大学成立了“校友众创联盟”,每年投入百万元资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和项目与市场的对接。

大学生创业项目走出校园的渠道太单一

市场化的出口在哪里

找工作的和招人的都去人才市场

有项目的和找项目的能否有个项目市场

不论是邀请校外资源给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市场化引导,还是基于专业优势向市场主动靠拢,都是基于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的延续和扩张,这种力量相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多样性和市场化需求,都是相对薄弱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校创业大学生更希望自己的团队和项目走出去,吸引市场和资金。

今年4月,星辰小组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并入围省赛,希望能通过大赛引起市场对创业项目的关注。

目前,提供给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走出去的展示平台主要是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一位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老师感言,学校和大学生创业团队热衷于参赛,一方面是展示学校实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参赛是创业项目引起区域市场关注的唯一渠道,希望项目能够一赛成名。

但是,想通过这一渠道走出去的创业项目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是由于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的初衷和学生参赛期望并不一致,创新创业大赛致力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竞赛性强,但市场性弱,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好的创业项目即便获了奖,也难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市场化。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市场化渠道对大学生在校创业项目延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有所尝试。去年底,沈阳工业大学将“太库”引到了校园内,与太库科技共建“互联网+全球路演中心”,利用“太库”的资本和客户优势,为校园内的创业项目提供更高层次的市场化平台。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实现远程项目路演,向全世界的投资方、服务机构进行展示。

就目前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多是高校的单打独斗。记者采访的多位大学相关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院校间没有形成合力,社会上也缺少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的区域性展示平台。

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沈阳的几所高校正在筹划成立联盟,定期专门为联盟院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团队举办展示活动,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关注大学生创业。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