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式创业:无边界组织的失控实践

qinzhiqiang 07-01 14:43 825次浏览

在商业竞争里,有一点可能是缺少争议的:人是竞争力核心和根本的来源。但实际上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有效激励是被严重缺失的一环。这本书给从组织内“裂变式创业”、组织外“无边界疯狂”两个角度去摸索与探讨如何激活“人”的力量,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无疑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参考视角!

——知名财经媒体人吴晓波

“宗毅是俺朋友。宗毅的大部分朋友还在思考的时候,他是一边想,一边已经拔足狂奔了。”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当我听说宗毅打通特斯拉南北充电之路时,就觉得这是一个神人,敬仰无比。后来,有幸见了这个神人,听了更多并得知他在全力实践,突然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了我的面前:互联网产品只是互联网的先机,而互联网的组织模式才是根基,这个根基,居然被新来者直接切入了。

——猎豹创始人傅盛

“互联网+”或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工具层面的互联网化,即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媒体、渠道和工具。第二重境界是结构层面的互联网化,即利用互联网重构商业模型和价值链。第三重境界是理念层面的互联网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做离互联网远的事。宗毅倡导的“裂变式创业”和“无边界疯狂”正是第三重境界互联网化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用去中心化、自下而上、无边界的自组织力量颠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传奇。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成为颠覆世界的英雄。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余晨

推荐序一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资 李善友

推荐序二 谁将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颠覆者? 傅盛

引 言 从一百平方米开始

第一部分 裂变式创业 //

第一章 第一次裂变——割肉

比强大对手更可怕的事情 //

把员工变为合作伙伴 //

50万元可以创造伟大的公司 //

第二章 第二次裂变——换心

想当苹果的富士康 //

钱可以选出德才兼备的总经理 //

用真心换员工的信心 //

创业成功不是因为你厉害 //

员工的钱也是钱 //

芬尼基本法 //

第三章 第三次裂变——选人

参加大赛,思考人生 //

不存在能力强但没有钱投资的人 //

创业型员工的招聘秘密//

厉害的将军都是杀出来的 //

用钱买来的团队是靠不住的 //

第四章 第四次裂变——失控

好产品要从组织架构开始设计 //

共享经济中商业模式的创新 //

体验式云创业英文单词_裂变式创业_病毒式裂变传播

企业“自我生长”的秘密 //

组织为什么要失控? //

突破企业边界 //

第二部分 无边界疯狂 //

第五章 疯狂的特斯拉——联手罗辑思维打通中国第一条南北充电之路

与特斯拉的浪漫邂逅 //

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 //

借助互联网的草根力量 //

第六章 疯狂的布道——互联网大篷车

互联网企业杀入传统的痛 //

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传统企业 //

产品型社群:芬尼粉丝走天下 //

不需要隐瞒的私心 //

后 记 站在时代的风口 //

精彩书摘

希腊有则寓言:一只狮子追兔子没追上,狐狸笑话它,狮子自我解嘲说:“跑的动机不对称,人家是为了命在跑,而我是为了一顿午餐在跑。”当动机不对称的时候,“老大”们可能会放你一马。假如狮子意识到抓不到这只兔子就会饿死,那么它一定会抓到。

病毒式裂变传播_体验式云创业英文单词_裂变式创业

十四年前,我就像那只逃命的兔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车间里一边汗流浃背地修着机器,一边考虑着客户的欠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在创业前三年的时间里,都是在缺钱、缺订单、缺人的状态里以战养战,拆东墙补西墙。创业的人都想选择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这是每个创业者的梦想,但这种梦想很难实现。真实的情况是,还不知创业为何物时就贸然

地闯进一片红海,然后每天在巨头的捕杀下逃亡。

和大多数传统老板一样,我每天都会累得疲惫不堪,不知道工厂明天是否能够活下去,可能随时都会面临倒闭的危险。跟所有小老板一样,我当时的常态是白天面对员工装得很亢奋,晚上回到家愁眉紧锁,抽烟喝酒排解压力。因为不喜欢搞关系,所以我从来不接政府的订单;因为不喜欢喝酒,也因为没有资格,所以基本不和银行打交道;因为从小就有哮喘病,所以只能在没有雾霾的城市创业。由于资源短缺,什么都没有,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让自

己变得更聪明。

在逃跑中我开始认识到创业和亮剑的时机都很重要,刚开始要选择一个巨头没太注意或者看不明白的事。如果做一件事,巨头都知道了、看明白了,那一定会来跟你竞争。每次发力,我都会深入研究,而且会掩藏动机。有些时候发现一个秘密,绝不会等,先做了再说,

但是在亮剑前始终会保持一个接近于冬眠的低能量消耗状态。

创业搭班子就像组建黑帮,匪气很重。黑帮是什么?文化的高度认同,情感的高度契合。这种共识是建立在一种近乎江湖义气的基础上:桃园结义。创业者在创业初始,权威性还不那么高的时候,没有严格的决策程序,最容易发生扯皮。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天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有了“三顾茅庐”的典故。张飞这等武夫哪懂得刘备的用意,想出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甚至放火把他逼出来。但是关

键时刻只需要刘备一句“三弟!”就足以平息。

黑帮文化里一定要拥护一个人的地位。关键时刻,大哥的一句话就能截断众流。我就像团队的大哥,和底下的小弟达成高度共识,形成非常有凝聚力的团队。创业的时候根本没有

休息日这个概念,没有星期一恐惧症,哥儿几个凑在一起就是有激情。

如今的我,在创业的途中不断奔跑,在猎杀中享受着激情与快感,但成功的同时也恰恰意味着边界的形成。就像一头凶猛的雄狮同时在追赶多只小白兔的时候肯定会遗漏掉潜在强大的对手一样。我现在所做的也许正在颠覆传统的巨头,相同的厄运会不会也降临在自己身上?死里逃生的小白兔早已知道自己的宿命,所以它在每一次大转向中都巧妙地避开了灾

难。

我的故事背后是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成长的缩影,是一个极度热爱自由的创业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与自我实现中的碰撞与融合,但不拘一格的是人性的探底、生命的怒放、信仰的回归、灵魂的蜕变。边界的局限正在把中国一批批过往成功的传统企业扼杀掉,因此我明白,自己再强大,如果稍有不慎也会饿死。危机感使我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最终让一

个从一百平方米开始的创业者变成一个无边界组织的疯狂实践者。

……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资

李善友

宗毅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因为他教给我一句话,我把它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而且几乎在每次讲课都要用它作为结尾:“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资。”在我近距离观察宗毅的四年时间里,我发现他不仅这么说,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宗毅是个很奇怪的人,不是特别按常理出牌。在我所教过的创业营的同学里,尤其是在传统行业的同学中,他几乎是最疯狂地拥抱互联网的人,疯狂到近乎极端。

2012年,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还没有成为显学的时候,在创业营第一期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对这个现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几乎每个人试探着讨论的时候,不经意间,宗毅已经开始行动了,他用裂变式创业的方式疯狂而坚决地切入到互联网转型之中。他邀请大家去观摩他的内部创业大赛,同时巧妙地把同学作为评委,让外界的力量感染和刺激内部员工的激情。在一期毕业典礼上,他的毕业演讲得了第一名,我看到作为评委的周鸿祎在宗毅演讲结束之后兴奋地冲上去跟他交流。迄今为止,芬尼的互联网转型案例依旧是行业经典案例,你可能学不了,但是这视角太有冲击力了。

2013年,“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已经开始火起来,在当年年底招收创业营第三期学生的时候,许多互联网思维的代表人物都已经入营了,我们也用了互联网的方式做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网络传播,创业营本身也开始火爆起来。宗毅立即闻到了不同的味道,立即跟这些人打得火热,多次跟罗振宇交流沟通裂变式创业,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自掏腰包,自组团队,帮助特斯拉打通南北充电之路。我清楚地记得,一个教授听了宗毅的故事后,立即吐出一句话:他脑子坏掉了。宗毅有情怀,但他更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宗毅、芬尼的名字迅速跟当时势能极高的特斯拉联系在一起,看似无关,其实短期之内就成为一个全国性新兴的品牌现象。

今天,“怀着私心做公益”,互联网大篷车演讲已经成为宗毅个人情怀和芬尼品牌的新载体。我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个对他的企业是否有直接帮助,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否会影响他聚焦专注在公司产品上,但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大特征就是不可知性,只要他这么玩下去,谁知道他会玩出什么东西呢?你看,这本书不就玩出来了嘛!

我总是对宗毅说,你应该做一件“大事”。但这个大事是什么,我不知道,宗毅自己也未必清晰。但我逐渐意识到,创业的本质驱动力,以及创业的终极目的,是创业者本人的生命状态。从宗毅身上,从这本书里,我完全感受到了他的勃发的、年轻的、萌萌的生命力。对于这样的宗毅,谁还能限定他的未来呢?

推荐序二谁将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颠覆者?

傅盛

我一直相信互联网颠覆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也将颠覆企业自己的组织形式。我也经常和我同事说,一家公司绝不仅仅是把产品放在网上就成为互联网公司,而是应该把互联网的平等、自由、开放、分享融入公司自己的文化。可惜,我也就是说说而已。

对于产品互联网化,我是坚定的实践者。对于组织体系的互联网化,我一直以业务为先做借口不敢大刀阔斧。之所以如此,根本的原因还是原有的组织体系运转得不错,我已然成为既得利益者,一旦改变,恐惧便不请自来。

所以,当我第一次听说宗毅打通特斯拉南北充电之路时,就觉得这是一个神人,敬仰无比。玩着就把事情干了,还打造了自我的品牌,这真是互联网组织化最好的实践,比只会动动口头的我,强太多。

后来,有幸见了这个神人,听了他的更多的裂变创业理论并且得知他正在全力实践,我就不仅仅是敬仰了,突然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了我的面前:互联网产品只是互联网的先机,而互联网的组织模式才是根基,这个根基,居然被新来者直接切入了。

由此,我又认识到了更残酷的现实:过去十多年,我们这帮起点很低的互联网创业者正是抓住了传统行业从业者对互联网产品的不了解,弯道超车,成为所谓的朝阳产业。现在,互联网反过来成为基础行业,互联网从业者成了既得利益者。传统行业的人为了活下去,他们用着更激进的互联网组织模式重新武装自己,再加上丰富的行业经验,会不会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颠覆者?

被颠覆者要成为颠覆者,三十年河东裂变式创业,三十年河西,这个时代真好玩。这本书,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到成为新的颠覆者的机会。我也在认真拜读。

在线试读推荐序一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此生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