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第一汽车新媒体学做新媒体运营

qinzhiqiang 07-18 11:27 1,377次浏览

车迷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有车以后”这个第一汽车新媒体。

微信上的汽车新媒体“有车以后”,在成立后不到 3 年的时间里,通过精准的内容,吸引了 600 万车迷。依托这群车迷,有车以后顺利在年初完成 2400 万元 A 轮融资。

它是如何做新媒体运营的呢?

我们之前就邀请了有车以后联合创始人陈强来到 MindTalk 线场,给我们分享了不少关于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干货。

以下是分享内容,大家可以学习下他们如何从 0 到 1 直到成功融资的:

大家好,我是陈强,加入有车以后之前,当了多年的职业记者。

新媒体运营_新媒体运营图片_新媒体运营怎么学

今晚的分享新媒体运营怎么学,我将以我熟悉的“有车以后”作为样本跟大家讲解我的新媒体经验。先容我用 3 分钟介绍一下有车以后的概况。

我们已经创业一年半,一共 600 多天。2014 年 10 月 20 日发出第一篇文章,过了 52 天之后,获得上市公司蓝色光标的第一笔投资。今年初,我们又对外正式公布获得新一轮 2400 万的融资。由梅花创投领投,北京史努克跟投。

可以看到,我们的成长速度很快。这成长速度的背后,有着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

在互联网世界里面,流量是最重要财富。而现在这个财富转移,它从 PC 端转移到移动端。大家可能比较多听到的是,传统媒体遭遇困境。但实际上,很多汽车类门户网站的 PC 流量也开始跳水。传播重新回到了内容为王的原点,内容之春真正到来——流量从渠道,回归到内容方手里。

我们通过持续不断地产生优质内容,让我们拥有极高的势能。这种势能,方便我们跟所有渠道进行合作。现在我们的渠道有微信、搜狐、太平洋、ZAKER、网易、优酷、一点资讯、百度百家、蜻蜓、喜马拉雅、凤凰、腾讯视频、知乎、易车、UC、汽车之家、今日头条等等。而且在这些平台上,我们的数据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通过我们自己产生优质内容,与大量内容渠道的合作,让我们形成了千万级用户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运营_新媒体运营怎么学_新媒体运营图片

这背后,我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有 50 个员工,技术团队就占了 20 多个人,将近一半。所以,我们其实是一家科技公司,用技术来驱动我们的产品,推动我们运营过程中的决策、行为。这部分信息和我接下来要分享的内容有关。

今天的主题就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运营一个新媒体。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不知所谓,很无聊,没有太多意义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初创期间,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想,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我经历过最传统的媒体,报纸。所以在做一个新媒体的时候,我一直会想,到底我现在做和我之前做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后来我想明白一件事情,新媒体其实就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产物,虽然“互联网+”大家可能会觉得它是一个已经泛滥的概念。但是其实回过头来想,新媒体它真的只是大家所说的微信公众号这么简单吗?当我还在报社的时候,我们把网站当做新媒体,到后来所有人都开始觉得微博才是新媒体,到现在大家觉得微信是新媒体。如果新媒体的定义仅仅是一个渠道的话,那它就陷入到一个狭隘的定义。

新媒体运营怎么学_新媒体运营_新媒体运营图片

那么新媒体,感觉它就是像很多人所说的,新媒体无非就是标题比较标题党,配图比较饱满,或者说文风偏向网络化,说赞不说赞,要说 666。但是如果新媒体就仅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那又陷入表达方式的一个认知的一个障碍。

原来的媒体,是线下的,那互联网+的概念其实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给原来传统概念赋予一个前所未有、更高效的资源组织形态。所有线上的东西其实本质上都在线下能找到原形。新媒体它的原形就是互联网+媒体对应的媒体。

但是大家能看到,阿里巴巴正在逐渐的战胜,甚至说大幅度的在超越广交会,虽然说当天的交易量没有广交会大,但是全年的交易量已经是超越广交会,京东也超越了传统的电脑城。所以,新媒体,也就是互联网+媒体,就是有更好的传输渠道,用更好的线上组织的方式,从而去促成传播。

以有车以后为新媒体例子,我们有四个支柱:

日均数千万次的内容爆光量。非常强的优质原创内容。自然而然为各个渠道带去流量。持续深耕细作运营的高活跃粉丝社群。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电商。在上个月,我们在 62 个小时就卖出了 15000 瓶机油。

我认为,这 4 点构成了的有车以后的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力。而我也认为,这是未来所有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主流形态,新媒体必须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不然的它其实只不过是换了个渠道去发布报纸、杂志而已。

新媒体运营图片_新媒体运营_新媒体运营怎么学

我们首先要认知的互联网思维,是 IP 思维。

到底什么是 IP?我觉得它就像大家隔壁家的老王一样,我们一直会说隔壁老王,这个人虽然不曾存在过,但他具备新人格,存在在于大家的口口相传里。也就是说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一个人格,大家知道隔壁老王深刻的内涵是什么。

还有什么样的人是可以称得上 IP 呢,比如说罗经理所说的白娘子,她就是不会再被打回蛇形,永保人形。永保人形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说起孙悟空的时候,你不会想到野生动物意义上的猴子,而是一个《西游记》里面的一个形象。他敢闯敢冲,无法无天。每当想起孙悟空时,人格化的印象都能跳出你的脑海里,那也就是说,孙悟空他就成为一个超级的 IP,每当你想起他,他会是具人格化的形象。

比如说 Nike,它也是 IP。大家说起 Nike,你不会觉得它只是一个品牌,反而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你会联想到它的广告也好,或者它的一些口号,比如说 Just do it新媒体运营怎么学,或者说它里面的内容,永远不屈的,奋斗的,向上的这样的形象。比如说杜蕾斯,你会想起那个幽默有趣的,喜欢凑热闹的小杜杜。

为什么新媒体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人格化的 IP呢?因为在我看来,只有把自己人格化了,你才会真正去跟用户去互动,回归平等对话的状态。只有人格化才能有性格,才能产生真正的共鸣。

其实如果我们去看看时尚杂志的操作,他们其实也是这样,通过展示人格化形象,来引起共鸣。当你看他们的文章、微博的时候,感觉非常亲切,就好像在交一个朋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跟粉丝保持黏性。

换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聊粉,你会轻易的跟朋友绝交吗?肯定不会。所以,做成一个强大 IP,你才能成为一个非常有势能的一个内容品牌。而这个内容品牌能让你拥有真正进入的所谓现在流行所说的,无主页模式。在这个无主页模式下,所有渠道向上,内容在向上。

所有渠道向下,内容在向上,怎么说呢?原有的互联网渠道的流量把控制,腾讯也好,百度也好,UC 也好,搜狐也好,网易也好,凤凰也好,今日头条也好,一点资讯,汽车之家,太平洋,易车也好,它们其实都已经在把自己全部的流量让渡给优秀的内容,希望优秀的内容能为他博来更多的流量。也就是说有好的内容,那么你就可以很好地的去利用好这个所有渠道的流量,并且把所有渠道的流量聚集在自己手上。

举一个例子,之前我们做了一篇漫画,谈一个买车方面纠结多年的问题。当时我们的微信粉丝量还不大,文章刚发出来,阅读量很快突破了 10 万+。后来,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知乎上很受欢迎,被选入了知乎日报。在今日头条上也同样受欢迎,阅读量达到了 100 多万。从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出,优秀的内容在其它渠道里是受欢迎的, 而且迅速受欢迎。这也是我所说的, 利用 IP,形成无主页模式,进入到人们购车人的场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