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总结与预判:便利店或成下一个战场

qinzhiqiang 07-19 16:08 778次浏览

2017年作为新零售的元年,真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这个市场变化态势,各种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参与者涌现。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Rachel深耕该领域多年,分享了一些自己对新零售的看法。以下enjoy:

在巨变的市场下,我的2017年投资工作核心是围绕出差,尽调,会议、谈判这几个关键词,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周日一早8点飞机落地某个城市,9点开始和创始人吃早餐(PS:那顿当地早饭真的很好吃),开始一天的尽调工作,晚上飞机被临时取消,坐半夜2点半的绿皮火车无座,历经8小时回北京,赶第二天周一下午的另一个零售项目的核心投资条款谈判。整一年的忙乱节奏如此,终于静下心来总结这一年看到的零售市场有意思的现象、趋势、特点以及2018年可能有机会的方向。

2017年,几个深刻印象的现象和问题:

国外零售 视觉营销_新零售营销_营销知识如何让应用到零售

AT买买买,选手选边站

从阿里2017年激进的买买买的行为,不得不承认,阿里交易基因出身对于线下零售的敏锐度更高,现在的买买买,真的可以用“捡白菜”来比喻。中国现二级市场的零售股票,PS值其实非常低,基本维持在1倍左右,甚至更低,一旦阿里概念股,几个涨停可能回来了。腾讯加入进来,表面是防御性投资,但腾讯大流量生态未来可演变的方向依然很多。但实际现状是,区域成熟上市零售公司,未来可投标的剩余不多了。至于到底是选择安卓系统的腾讯还是苹果系统的阿里,其实没有对错,而是选那个更适合更匹配自身预期和团队风格的。但可以预期的是,站队联姻仅仅是开始,痛苦的开始,未来的融合考验双方的相互学习能力、考验耐心、考验融合试错的成功率。但,不可否认,这将是主导中国零售格局最重要的一股变量。预计18年赌AT谁赢可能是个话题。

无人便利店,开店改赋能

无人便利店,非常炫酷的新物种,在全球零售领域里,也是足以眼前一亮的。17年其实看了不少这类项目,但最终都没有下注,现在总结当时没有下注的核心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高估值,无人便利店面世就以要颠覆便利店的姿态而来,估值相比传统连锁品牌便利店高出N倍或者说整个估值体系完全不一样;二是当时判断无人技术尚不成熟,离真正商业可行性应用依然有难题需要攻克;三是,技术和零售复合型团队很难找,无人便利店除了本身技术难题需要攻克,零售经验缺乏问题短期很难逾越。现在回头看,似乎验证了之前的判断,技术未来在零售上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很多无人便利店都开始转型做技术输出型、赋能型方向转变。

国外零售 视觉营销_新零售营销_营销知识如何让应用到零售

大超新物种,大佬军备赛

餐+超新物种,是2017年一道亮丽风景线,尤其阿里的盒马、京东的7FRESH、永辉的超级物种还有美团的掌鱼生鲜这些大佬纷纷入场,大有军备赛架势,也是媒体愿意争相报道的风口。相信2018年,这类业态竞争将愈演愈烈。从2017年看,盒马成长速度非常快,2年多的团队试错快速学习,盒马成功概率越来越大。我一直有个观点:如果足够聪明优秀的团队,学习能力强,可以缩短团队零售经验学习周期;如果团队足够耐心,足够多的钱,真的非常有可能持续烧到项目成功。但由于大业态的前期投入太多,养店周期长,这个业态需要大资本加持,很少有创业者会选择这个领域创业,核心参与者依然还是几个大佬为主。

便利店业态,零售业新贵

便利店,2017年零售行业大风口。便利店几个特点,让资本和参与者看到了更多升级的机会。一是,从日本台湾现状来看,中国便利店大部分城市渗透度远远不够,这个业态有很多想象空间,尤其是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二是,便利店通用型销售业态,相比线下专业店,2000左右sku能满足消费者渴了饿了馋了应急等多场景,单店线下流量敞口更大。当门店点位形成网络的时候,这张网络背后的用户流量价值高。三是,便利店覆盖半径500米左右商圈,用户相对稳定、高频、高粘性的特点使其流量价值更高;四是,便利店具备规模效应,当城市规模渗透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预判当便利店在城市目标市场渗透度达到30%时新零售营销,该品牌连锁便利店在这个城市具备足够的品牌、渠道溢价能力,可以说形成了城市壁垒。

新零售营销_营销知识如何让应用到零售_国外零售 视觉营销

办公室场景,引货架折腰

办公室场景,无人货架是2017年特别疯狂的一个风口,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6月我们就讨论过办公室货架可行性,但当时还是搁置了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当时预判:场景需求存在,但流量过于小散,形成不了零售界面,但作为便利店业态补充可能可行。但出乎意料的是,17年下半年,突然货架风口侵袭,其实当时还是挺懵的,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判断到底哪出了问题。后面也没忍住还是找了几家货架创业者来沟通。这可能就是投资圈的通病“焦虑”。但,复盘无人货架现状,总结下来“盗损率”、“竞争”、“密度”以及“小流量场景”这几个不可控的变量或硬伤使其实际运营成本模型没有预想中理想。

夫妻店,香饽饽,你翻完,我再翻

中国近600万的夫妻老婆店,巨大的市场,也使得各类参与者都想去改造、链接。所以17年,从技术角度赋能、从B2B供货角度赋能、从线上流量赋能的各类型参与者持续不断的入场。尤其,天猫、京东入场,拉开了争夺线下夫妻店的大战序幕。从台湾和日本的发展轨迹来看,夫妻老婆店主要是被品牌连锁便利店逐步替代和招安的过程。但中国今天的零售业态格局下,本土品牌便利店尚未足够强大,各方势力都不会放弃这么巨大市场,所以这个市场演进路径依然有很大的变数。

新零售营销_国外零售 视觉营销_营销知识如何让应用到零售

互联网人才转战线下创业 职业便利店人才创业潮

2017年,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更多新的原来从事互联网、O2O创业者涌入零售领域,尤其是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模式等。而原有三大日系便利店以及部分本土连锁品牌的高层纷纷离职创业,或在新区域里建立新的连锁品牌,或进入新的互联网便利店、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进行创业。

零售人才和互联网人才 交集少 复合型人才更是难求

2017年接触了大量的传统零售创业者大佬,也接触了很多互联网新进入者,但真正“零售+互联网”复合型的人才还是偏少。我想这应该是中国新零售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这两类创业者,他们在各自领域都非常优秀,但由于行业的差异,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确实有着较大差异。不过这个问题,只能依靠时间来解决,无论互联网人才还是零售大拿都需要以更开放和敬畏心态,来接受资本、技术、零售经验对于新零售竞争的重要性。也因此,2018年,我在考虑组织个零售俱乐部,把行业零售大佬和互联网优秀创业者聚合在一起,未来大家彼此相互学习,应该会是个有趣也有价值的事情。

零售信息化服务 还停留在原始时代 进步空间巨大

2017年,还有一个非常让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中国庞大的零售市场里,信息服务依然停留在1.0时代。很难想象,在一个上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企业里,查询一个门店的销售额,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导出数据新零售营销,简直不可思议。数据分析后台,弱爆的程度,真的只好黑人问号脸。所以,这块服务市场,未来的进步空间。但确实光有技术,不懂零售业务,提供优秀的产品难度依然很高,这也是这个领域一直没有特别优秀创业者的核心原因。

2018年,几个趋势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