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工作?(5年新媒体运营总监总结的经验)

qinzhiqiang 07-23 17:30 1,264次浏览

一.首先你必须要了解新媒体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问,新媒体是什么?新媒体怎么去运营?新媒体是不是发微信发微博,玩一下小游戏,玩一下公众号、朋友圈?

其实新媒体包括的范畴很大,新媒体不只是一个网上发布平台,它是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指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有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运营需走心,精于细节,时代在变,用户在变,趋势亦在变。

二.提几个小问题?

1.微信好友多少?

2.微博认证了吗?

3.会玩社交网站/app吗?

4.热点新闻有没有去关注?

如果你微信好友只有几百个,想做新媒体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较弱势,需要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建立社群,积累人脉。

微博的认证更加具有信服力和提高行业知名度。有没有玩社交网站或当下流行APP的?我觉得这体现个人的知识面。

玩社交网站,需要注册账号,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在里面要发帖子、回帖子,跟很多用户接触,甚至加入用户圈子,才能慢慢了解整个社交网站发展的脉络、趋势。比如APP,你要知道当时热门的APP有哪些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内容,有什么特点,这些都属于知识面,需要靠平时多点去积累。

三.做好新媒体的工作,应该怎么去做?

1.时效性一个热门新闻,第一个爆出来的一定最受益,行业术语叫抢新闻、抢热点。必须培养自己有“网感”,关注热点新闻,熟悉数据分析,能够习惯性的信息搜集,无论是纯媒体还是企业媒体,对于趋势的把握是关键,把热点和自己的新媒体运营结合起来,才能赶上互联网数据的步伐。

2.文采感 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绝对离不开一个好的文案,文采是为这些内在的逻辑服务的,好的文案一般都有一个锐点或者创意点。日常多积累优秀文案作品,制定每天阅读文章的计划,学会分析文案的优势与劣势。

3.整合性 做好新媒体的编辑,必须要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整合能力,整合素材,要写出一篇吸引人的推文,从热点中抽取出可以链接的点,结合和素材,必有你想的到的价值。

四.运营小技巧

1.打造个性标签

每个好的公众账号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标签,考虑下,当人家问你做的帐号,有哪几个标签可以概括?如果你的账号没有特殊性,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内容,特别杂,东做西做,基本上一定做不好的。

2.人案合一

人和账号的配合度很重要,例如美食类的,就要找美食达人,吃货,这样才能体现出有吃货特性的精神。

3.提升转发量

可以根据大V合作,情感转发,奖品诱导,同行互推等几个方式提高转发量,增加曝光率。

新媒体运营都涉及到哪些方面?其中,大众最常挂在口头上的,无非是阅读量、转发量、热点营销、微信大V资源合作、活动策划、社群打造、话题炒作、媒介公关等方面,这些都没错,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怎么才能做好新媒体运营?

小编觉得在做新媒体之前,首先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内容给谁看?

不管是做什么样性质的自媒体新媒体,首先要明确的是你做的内容是写给谁看的。老板?员工?还是客户?如果仅仅是做给老板或者员工看的,那就简单了。如果是做给客户看的,或者想要通过新媒体自媒体渠道吸引潜在的客户,那么你就需要去分析其中的奥妙了。小鱼觉得你可能需要先做一个用户画像。那么,怎么做用户画像呢?

用户画像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海量数据的标签,根据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一些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形成了一个人物原型 (personas)。

Step1:准确识别用户

用户识别的目的是为了区分用户、单点定位。用户识别的方式有很多种,如cookie、注册ID、邮箱、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登录、手机号等,这些都是互联网用户相对于传统线下渠道所特有的身份标识,其中手机号是目前移动端最为准确的用户标识,但随着用户的注册意愿越来越低,微博/微信/QQ等第三方登录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折中选择。

Step2:动态跟踪用户行为轨迹

动态行为数据可以确认用户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访问轨迹,助力广告主跨端控频营销。

用户网络行为动态跟踪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场景+媒体+路径,应用到互联网中,场景主要包括访问设备、访问时段,媒体指某一时段下用户具体访问的媒体,如资讯类、视频类、游戏类、社交类等,路径指用户进入和离开某媒体的路径,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的站内与站外行为,如是通过搜索导航进入还是直接打开该APP,离开时是站内跳转到其他网页还是直接关闭,一方面有助于媒体自身优化流量运营,另一方面帮助广告主有效控制不同页面的投放频次,避免产生用户倦怠。

Step3:结合静态数据评估用户价值

静态数据获取后,需要对人群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不同的目的分类依据不同:如对于产品设计来说,按照使用动机或使用行为划分是最为常见的方式,而对于营销类媒体来说,依据消费形态来区分人群是最为直接的分类方式。

静态数据主要包括用户的人口属性、商业属性、消费特征、生活形态、CRM五大维度,其获取方式存在多种,数据挖掘是最为常见也是较为精准的一种方式,如果数据有限,则需要定性与定量结合补充,定性方法如小组座谈会、用户深访、日志法、Laddering 阶梯法、透射法等,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潜入用户真实的心理需求,具象用户特征,定量更多是通过定量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关键在于后期定量数据的建模与分析,目的是通过封闭性问题一方面对定性假设进行验证,另一方面获取市场的用户分布规律。

Step4:用户标签定义与权重

根据特征值对群体进行定义,有助于广告主一目了然掌握该群体的特性,如“时尚小咖”,可以快速的联想到针对这类人,时尚感至关重要,即产品的设计感、外观等,并且小咖两字表明该类人并不盲目追求潮流,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并且能够影响身边的人。

同时,一个群体会有多个标签,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会有标签的重合,此时标签的权重反映了不同群体的核心特征。如“时尚小咖”和“科技先锋”两类人群中都有女性标签,此时需要比较女性在不同人群中的标签权重,以决定将该标签解读给哪类群体。通常,一个好的用户画像,不同人群之间的标签重合度较小,只有在那些权重较小的标签上会有些许重合。

Step5:不同人群优先级排列

目前,大部分画像只完成上述4步就结束了,然而最后一步决定了最终效果的落地,对于广告主来说可以理解为媒介的组合策略。组合策略可以按照频率的高低、市场的大小、收益的潜力、竞争优势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排列不同组合。

如:品牌刚刚建立,需要快速提升知名度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内容,可以按照不同媒体目标人群覆盖率的高低进行预算分配;当品牌具备一定知名度,企业核心领域营收处于快速增长期时,可以按照不同媒体目标人群贡献的市场大小进行分配;当企业想开拓新市场时,可以按照不同媒体目标人群的收益潜力进行分配,另外如企业品牌需增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时,可按照不同媒体目标人群的竞争优势进行投放。

第二,如何产出内容?

做好用户画像之后,接着就开始准备产出内容了。我们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利用好的内容来吸引潜在的客户。

1、主题的确定

我们生产的单篇内容,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需要一个主题,主题的确定是整个内容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好的选题,才能引起读者关注与讨论,选题选好了,才能保证文章的受关注度。有时候,一篇爆文的起来,并不是内容写得有多好,而是选择的主题正好能触动读者的神经。

关于选题,不同类目的选择方式有所不同,但一定从当下最热点出发,比如,我这期的内容选择”新媒体运营”是因为当下互联网创业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做新媒体,都在探索新媒体的运营方式。我们的选题可以是对热点事件的差异化解读,也可以是对专业的深度分析,或者是颠覆认知式的观点。

2、资料的收集整理

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比如:各类自媒体平台、知乎、百度电子书、百度文库等,一般只要借助百度搜索就能找到很多想要的资料。除了网络,还可以从书籍、报刊、杂志上寻找,如果决定把自媒体做下去,那么相关类的书籍、杂志一定要常备。另外,关注自己行业类目中的前十名自媒体,了解他们的选材方向,多模仿。

除了对这些已有资料的收集外,我们还需要多一些实地调查、采访以及与专业人士的交流探讨,只有深入第一线,才能获取原汁原味的素材。

资料的收集还可以包括灵感的收集。灵感这东西稍纵即逝,当你在阅读、与人交流、独自思考、或受某件事的触动等都可能产生创作灵感,这时候,你要第一时间记录下来。这些随时记录下来的灵感,将来都可能成为一篇文章或者某篇文章的素材。

3、内容的再创造

有了选题和资料后,接着就是编辑的任务了,编辑要对已有资料进行再加工,变成新的内容。编辑们撰写文章都是有套路的,一般都是先制定内容框架。

最常见的内容框架有归纳型框架和演绎型框架。归纳型框架就是一般的并列式结构,内容通过小标题的形式分块呈现。演绎型框架是以一个事件为主线,梳理出主要情节,以带有文采的小标题串联整个内容。文章的框架通过加大字体的小标题呈现,使脉络清晰,适合移动端的阅读体验。

有了清晰的框架后,就不用担心思维的停滞,而且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撰写,也丝毫不影响文章的整体。就像造房子一样,当框架结构建立后,即使不懂行的,也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

4、内容的呈现方式

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内容的编排,我们的编排一定要形成固定风格。多大号的字体、多长的篇幅、文章的结构框架都需要统一,还包括配图的色调、文章发布时间等,全都要统一。

一切要以读者体验为核心,简洁的排版、通俗的语言、精美的配图这些都会让读者慢慢形成依赖。如果排版风格经常变动,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而影响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