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加多宝的营销案例分析

qinzhiqiang 10-07 14:48 1,093次浏览

解读加多宝营销案例,营销大致可以分为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其实网络营销就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只不过是之前在现实的市场上进行销售,现在运用在互联网或是电子商务中。不管营销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中的营销理念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下面以2个实际案例来说明一下:“沪立爆玉米”和“王老吉加多宝”。

之前上海有一个人是粮油店的经理,一天他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位愁眉不展的农作物 培育专家。这个经理问他为什么如此惆怅?专家告诉他:原来他用十年的时间培育的玉米品种“沪立爆”因为销路的问题卖不出去,刚一上市就被同类外国产品“哈力克”逼得走投无路。粮店经理嘲笑这位专家,专家说:人家做了十几万的广告,怎么和人家比嘛。经理告诉专家:我可以帮你销售这个品种,赔了的话,我愿意连成本都返还给你,但是有一个条件:这个品种必须由我独家经销。就这样,专家答应了粮店经理的要求。

营销案例分析_营销沙龙 案例_营销 案例 分析 案例分析 备考 考试

没过几天,在上海静安寺华山路口的粮店人涌如潮,大家都来买大销售的“沪立爆”玉米品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苦于销售而积压了70吨的玉米品种竟然引起如此的亲睐,这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还是出在销售广告上,这位粮店经理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哈力克?不!我是沪立爆”,就是这样一则广告,贴满了大街小巷,带来了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几个大字下面有写着:“哈力克每公斤36元,沪立爆每斤才2.22元:沪立爆随吃随爆吃多少爆多少,普通炒菜锅,外加一匙油即可;哈力克每50公斤才10粒,沪立爆……”

营销案例分析_营销 案例 分析 案例分析 备考 考试_营销沙龙 案例

通过这样的宣传,是的沪立爆的知名度大增,人们自然是愿意买物美价廉的沪立爆了。一毛钱巧借十几万元的东风。有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的实实在在。

上诉的例子就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不管事多么廉价的东西,只要是运用的好,讲究一定的方式,同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在营销中,善于借助东风是一件非常方便,实惠的事情。

那么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广告,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网络上。那么就我们所知的这些广告中那些是运用了“借东风”这样的营销方式呢?或者说是多多少少有这样的一点意思的广告?

营销沙龙 案例_营销案例分析_营销 案例 分析 案例分析 备考 考试

在我看来。加多宝与王老吉在广告竞争中的口号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加多宝、成立于1995年,隶属于香港鸿道集团。1996年,经广药集团授权使用“王老吉”商标。并按合同从广药集团手里得到了红罐、红瓶王老吉凉茶的经营权,广药则保留了绿盒王老吉的经营使用权。15年后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到期,此时,王老吉商标已经价值千亿。现在,加多宝不得不去除王老吉化营销案例分析,将原来的消费者转向加多宝,所以加多宝在原有基础上研究自己的凉茶,并且稳住原来的渠道经销商,避免他们投向王老吉。更加要命的是王老吉加大广告的投入,在地铁站,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宣传加多宝。并且冠名播出了《中国好声音》。由于《中国好声音》的热播,排在同类时间段节目的首位,之前的冠名费用由每15秒15万增加到每15秒50万。加多宝的营销力度真是不容小觑呀!

不管是加多宝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稳固自己的凉茶地位,首先看一下加多宝的广告词: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改名加多宝”这里有两个意思:

(1)原来有加多宝经销的采用王老吉商标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

营销 案例 分析 案例分析 备考 考试_营销案例分析_营销沙龙 案例

(2)原来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

第一个意思很明确,也是合理的。对于第二个意思,听了这句广告语也许令消费者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意思了。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人家王老吉还是用的原来的名字并没有改呀,加多宝在广告中宣传“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这就有点模糊不定的意思了,加多宝采用王老吉商标的时候,王老吉本身经营的盒装凉茶也是销量领先呀,况且“领先”不代表“销量第一”。

现在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竞争还是持续不断,主要就是在这广告上边。这不,这几天加多宝又有了新的广告“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就有7罐加多宝”。没办法,加多宝就是人才多,牛逼呀!

在“…….改名加多宝”一则广告中,加多宝多多少少运用了“借东风”这样的方式。在上面所讲的第一种情况中是借自己的东风:在第二种情况中是借别人的东风。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知道:加多宝还是加多宝,只是改名了。

所以,生产产品,就是为了销售产品。在保证自己的产品合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营销。而营销的方法却是十分的关键。

在之前的官司宣判中,王老吉赢了,这其中的是非曲折,恐怕谁也不太清楚营销案例分析,不过但从营销功力上看,加多宝甩了王老吉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