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传播:多重力量下的转型与裂变

qinzhiqiang 10-26 15:01 1,048次浏览

新时代的传播:多重力量下的转型与裂变

赵正

编者按/ 2005年,美国当代营销大师阿尔·里斯所著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正式引进中国,成为当年中国图书市场的畅销书,并在传播行业引起很大反响,关于公关和广告谁才是第一的激烈讨论由此展开。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以当年国内公关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及公关公司整体规模而言,与广告行业和广告公司的规模相去甚远。因此,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在当时看,似乎并不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然而,10年后的2016年,中国公关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多宗上市、并购之后,行业的整体规模达到了500亿元,而作为公关行业规模最大的机构蓝色光标传播集团(以下亦可称“蓝标”)的营业额达到了38亿元,超越了很多广告传播集团,营业额在传播代理行业排名第二。从数据上看,2016年公关行业已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公关传播集团无论营业额还是利润额都远超广告传播集团。

为什么十多年来,国内的公关传播集团发展迅速,而广告传播机构却裹足不前?这与两种传播方式的模式和达成效果有很大关系。有专家分析,公关在树立可信度、刺激销售队伍和经销商、降低促销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品牌建设与维护、危机事件的处理、协助成熟期产品的重新定位、影响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等方面,公关也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要想在短期内扩大企业品牌或产品的知名度,或者短期内拉动市场、实现销量的快速提升,广告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但是,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崛起,新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出现,公关行业以往开新闻发布会、发新闻稿,做线下活动等模式正在遭遇新的挑战,而广告和公关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社交媒体上,广告和公关往往相互融合,变成传播内容,从而使内容营销成为核心。此外,资本的助推让公关行业实现了规模效应,并购广告公司、重整传播机构,公关公司在新的历史时代,变成了集广告、传播、线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

资本

拥抱资本市场 得资本者得市场

成立于1996年的蓝标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本土公关公司。经过5年的发展,2001 年蓝标第一次进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的TOP10公司。之后的蓝标就不断在全国各地布局,2005年服务机构遍布全国19个城市,成为公关行业唯一一个全国布局的公关公司。2007年,蓝标成为公关行业营业额首超1亿元的本土公关公司。

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_海外社交媒体营销_淘宝社交媒体营销

事实上,进入2000年以后,本土公关公司加速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的机构,例如灵思公关、迪思传播、际恒公关、万博宣伟。然而,2010年2月26日,蓝标正式登陆深圳创业板,成为中国国内首家上市的公共关系企业,这也成为公关行业当年的标志性事件,在很多年后蓝标一直是公关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蓝标的上市迅速地拉开了他们与其他公司的距离。蓝标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和收购股权形成“蓝标集团”。从2011年开始,蓝标集团先后收购了美广互动、今久广告、精准阳光、博杰广告、蓝色方略、香港Metta广告、We Are Social等业务品牌,又与北京电通集团合资成立电通蓝标,业务遍及公关、广告、数字营销、媒介代理等线上传播的所有领域,2013年的营业额高达35亿元。

并购容易整合难这是公认的。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系主任杜国清教授认为,蓝标集团在很短时间内并购如此多的企业,文化上的整合是很困难的。最终的路径可能是类似于WPP集团那样的财务整合的模式,各自独立发展,甚至集团内部企业可以直接竞争,但要想成为真正的整合传播集团是不现实的。

随着蓝标集团的上市,上市这扇大门似乎对公共关系行业的多数公司都关闭了。以灵思公关、迪思传播、际恒公关为代表的本土公关公司纷纷遭遇上市受阻,几年之内都无法再上市,而这直接影响了上述几家公司的发展。受到200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公司被迫大规模裁员,有的公司员工规模从巅峰期的上千人缩减到三四百人。

迪思传播也一直谋求上市,但也没有成功,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迪思传播决定退而求其次,选择被并购。“经过几年的努力,迪思传播当时看起来上市已经不现实,因为当时创业板等待上市的公司已经排了几百家。对于选择并购,尽管相比上市回报要少很多,但是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是一条比较现实和适合的选择。”迪思传播集团董事长黄小川表示。

2014年6月26日,华谊嘉信对外宣布收购迪思传播,华谊嘉信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迪思传播100%股份。这样,一直寻求并购的迪思传播终于花落华谊嘉信的版图中,收购结束后,迪思传播依然可以保持独立品牌和业务的独立运作,业务团队也不会有变动。

华谊嘉信与迪思传播签署了对赌协议,在三年内,按照估值要完成相应的业绩,例如2014年要完成4000万元的纯利润。而2016年迪思传播就完成了9000万元的纯利润。可以说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随着资本的注入,迪思传播也走上了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公司规模从10年前的10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上千人规模。

令人意外的是,成立于2007年的宣亚国际,规模并不算大,却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登陆深圳创业板。然而,三个月后宣亚国际就展开并购行动,将收购的目标定为映客,映客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市值都与宣亚国际不相上下,业界认为这样的并购不排除是映客的母公司蜜莱坞借壳上市的目的。

至此,经过7年的漫长等待,公关传播行业的蓝标集团、迪思传媒和宣亚国际三家机构以上市或者并购的方式进军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

对于上市的公关企业,并购是最直接的选择,做大规模做强企业也是上市的要求。但在资深品牌运营顾问,禾生品牌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文刚看来,并购之后,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如何形成良性的内生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毕竟大也有大的烦恼。例如,蓝标并购的博杰广告,就因为央视频道承包到期没有继续合作,最终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这种情况在并购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

“有了资本的助推后,除了在空间上的拓展并购之外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更好的战略仍然是在时间轴上的可持续的内生性成长规划。如专业人才的培养、稳扎稳打的提升深度服务水平,以及利用更新的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李文刚强调。

转型

社交化媒体崛起 公关传播面临转型

传统的公关行业主要是进行媒体关系和政府关系维护,最基础的还是媒体关系维护,通常就是为企业进行新闻撰写、发布和活动的执行。例如企业重大战略和日常新闻的发布,重要论坛、峰会、企业年会、客户答谢等活动的执行,这些都是传统公关公司的业务范畴。当然,随着企业上市活动的增加,也衍生出一批以为企业上市服务的财经公关公司,负责IPO企业的上市包装,包括网络舆情监控、路演活动、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在迪思传播总裁黄小川看来,传统公关面对的媒体毕竟有限,主要还是平面媒体,一般而言为媒体提供新闻通稿,后期安排专访和媒体报道的监测就可以了,工作相对比较整体,毕竟主流媒体的数量是可控的。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公关无论是面对媒体的数量还是传播的内容都发生了质变,而这些也直接导致了公关传播机构的转型。

黄小川坦言,这几年企业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汽车企业为例,硬广告的投放比例大大下降,更多传播的是内容,企业希望以创新的内容和精彩的活动作为传播的热点,这就要求公关公司可以为其策划更多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新闻。因此,从2014年以后,迪思传播集团开始转型,专注于内容营销,专门成立了内容营销的团队。

看到网络公关传播的发展区域和前景,2012年,从传统公关企业出来创业的勾志航创立了顶智传扬网络传播机构,将自己的公司定位成一家专门做网络公关的公司,为企业提供微博、微信等方面的服务。“因为客户在新媒体上有传播的需求,有的客户会把社交化的内容外包给公关公司去运作,这种需求还是很大的。”勾志航表示。

而威汉营销传播集团(WE Marketing Group)作为一家以策略和创意为核心的整合性传播集团,也在为中外企业提供特色化的公关服务。威汉集团联合创始人和董事总经理李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几年前在初次接触一个汽车客户时,客户已经意识到不能再“按公关的方式做公关”,而开始考虑将更多“营销能力”引入到公关传播之中。这样就为威汉提供了一个机会,从“创意”为核心的营销传播业务扩展到以“内容”为核心的公关业务,包括数字化、社会化媒体公关传播,因为不管是公关还是广告,不管是传统还是数字营销,所有营销传播行为后面,都是整合性的品牌和传播策略。

“我们早期主要偏重于内容创作,很多具公关性质的内容和创意都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因为当时我们对媒体渠道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也会与其他公关公司协同作业,或采用外包的方式解决媒体通路问题。因为有策略和创意的背景,在内容方面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后来随着一些全案服务经验的累积,我们也正在积极建设全面的公关专业能力。”李骥说。

在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基本都是传统媒体的“传声筒”,公关公司的作业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到了社交媒体、自媒体时代,媒体数量的裂变是一个质的改变,而且内容更加的碎片化,每一个微信公众号、自媒体都可以发声,都可以挑战传统媒体的“权威”,口碑和内容营销盛行,广告公关的边界被彻底消弭。这就让公关传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_淘宝社交媒体营销_海外社交媒体营销

在李文刚看来,互联网是媒介、是平台,是基于大数据的聚合与转化,但其本质是媒体工具,无论如何,它所承载的内容还是需要有读者,有参与度。读取和参与,除了比从前更加方便之外,移动互联网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没有大分别,依然有相通之处,都是要通过优质内容影响公众对于某一企业或品牌的态度和观感。

“所以说所谓转型,也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变化,而不得不将传统媒体的内容转化到互动体验平台的被动选择。但是相较于传统的专业媒体人,由于网络写手水平的良莠不齐、盲目跟风蹭热度等原因,也带来在话语方式、叙述风格上的雷同化,可能会使被服务企业的品牌个性得到弱化。”李文刚表示。

而企业盲目投入自媒体营销,造就了大量的不成功案例。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自媒体营销的理解、操作理念的专业差距。顶智传扬杜绝以KPI为结果的客户,上来拿KPI说事的企业一定不了解自媒体营销。“要知道如果从策略、活动、文案表现、配图以至网友互动达到‘呼吸’式的推广,这个团队不会低于10个人,而没有‘活’字又何谈自媒体营销。”

市场

巨头与长尾并存的市场

最近几年,电影票房市场持续的增长,而电影营销也越来越热。灵思公关看到这个趋势,在2014年9月成立灵思传奇,专门从事电影的公关和传播。2016年春节档一部不被看好的《大圣归来》却意外获得成功,而其前期“自来水”的创意就来自灵思传奇,凭借着这个创意成就了《大圣归来》超过4亿元的票房。

可以说,《大圣归来》和灵思传奇相互成就,灵思传奇通过“自来水”的创意让这部电影获得了空前的热度。而《大圣归来》的票房成功也让灵思传奇在电影营销领域成为一家口碑很好的公司,从此以后,灵思传奇成为电影公关领域最被认可的公司,业务也是纷纷上门。

事实上,在公关传播行业,除了像蓝标集团、迪思传媒、宣亚国际这样的综合性公关传播集团,还有很多专业化的公关机构,它们不求规模有多大,而是专注于某个领域,以专业的分工和更聚合化的资源服务于某个领域的企业。例如:财经公关,主要服务即将IPO的上市公司,为其提供上市包装、舆情监测、路演等内容。

因此,李骥认为,随着媒体的快速去中心化和碎片化,随着企业所面对的营销问题越来越复杂,公关公司如果只局限于传统的公关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公关公司只有两种转型方向: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传播集团,或成为一个boutique(小而美)的公关公司。

“传播行业很难形成独角兽公司,即便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传播集团规模也没有那么大,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垄断一个领域。而且市场还在不断地被细分和瓦解,客户需求从传统广告公关扩展到EPR(企业资源规划)、社会化媒体和数字化营销,将来还会迎向技术驱动的AI和大数据精准营销。营销传播行业将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因此里面的玩家只会有两种:一站式的大型整合营销集团,以及极具差异性的小型创新企业,中间状态上没有特色的代理商将来都会消亡。”李骥分析。

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裂变_海外社交媒体营销_淘宝社交媒体营销

因此,未来的公关行业巨头效应和长尾效应都会是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的收购和并购,集团化的上市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关传播服务;另外一方面,很多细分市场和特定领域的公关传播业务被更多的专业公司、小公司承担,它们更多的服务着创业型的公司。

“如果说公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近几年有所变化,那就是资源导向型和整合服务型更加明显。企业已经不满足于撰稿、发布、活动等执行层面的服务,会要求服务方有更深程度更宽层面的参与。创新服务是摆在所有公关公司以及传播集团面前的课题,而创新的前提是要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企业交与的任务简单地当成生意。”李文刚强调。

在媒体不断碎片化、移动终端主宰人们的阅读习惯的背景下,公关传播业也在发生着裂变和转型。一方面,内容创造型的公关公司成为更加受青睐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公司以内容和事件营销驱动品牌提升,驱动社交媒体传播和运营管理。另外一方面,商业创新型的公关公司也成为未来的趋势。辅助和驱动客户商业创新,重新构建新的市场模式和商业模式。类似咨询公司,不仅可以以人力服务收费,在品牌方投融模式上,以及股权构建上,都可以有全新的尝试。

观察

公关传播的多面孔时代

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虽然还是从事公关传播的业务,但是叫公关公司的机构已经很少了,有的叫作传媒集团,有的叫作营销传播公司,有的则叫传播咨询公司,有的甚至叫品牌顾问公司,然而他们曾经或者正在从事的核心业务还是公关传播,只是服务的边界扩展了。

事实上,随着媒体的变化,随着传播内容的变化,公关行业的含义已经发生转变,已经蜕变成为所谓大型传媒机构或传播集团的一个专业板块,就像如今很多咨询集团已经具备创意与媒介能力一样,公关业务在大的商业战略版图中,会呈现部门化倾向。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业务风格方面,其实向来与公司创始人风格相一致。有资源驱动型,也有专业驱动型。但总体来说,在资本驱动的前提下,多元化全营销服务已不可避免。这就有可能造成服务品质趋同,核心优势弱化的情况。

和广告行业的广告公司发展格局不同的是,跨国公关公司从未像4A公司那样强势过,他们主要服务国际公司在国内的公关业务,沿用国际公关服务的模式,与本土媒体沟通,但遭遇水土不服之后依然没有让企业在本土化方面落地,于是,本土公关公司纷纷发展壮大,而国际公关公司的业务则越来越萎缩,以至于在内容营销时代,国际公关公司表现得更为保守。

在传统业务上,独立公关公司的最大威胁确实来自媒体。很多传统的权威媒体互联网化之后,自然会利用原有的公众信赖度直接与企业对接,而新兴媒体中的从业者也多是从传统媒体分化出来的。毕竟传统的独立公关公司其实与广告公司一样都是代理。移动互联时代下,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去掉中间商直接与消费者产生互动,去掉代理后直接把产品送达用户手里,从而掌握第一手的直观的体验反馈,进而提高产品与品牌的纠错和改进效率。

而公关公司从前作为媒体与企业的沟通纽带,当企业与媒体都有直面交流的需求,加之媒体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一向大于公关行业的时候,独立公关公司的职能势必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