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和运营,有明确的边界吗?

qinzhiqiang 11-14 11:42 880次浏览

营销和运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现在的趋势就是营销运营化。

以前的营销运营 营销,只需要看一些指标,诸如曝光、互动、粉丝数,但现在的营销需要去看销量,是否能带货才是最重要的指标。KPI从曝光量变成增长量,增长量是每个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何达到增长,就需要去一步步拆解,拆解后可以得出一个公式:流量×转化×up值。根据公式再做拆解运营 营销,例如如何增加流量、增加转化率、增加UP值等,基于这些目标就需要去做运营。最终,营销就变成了运营。

因此,运营和营销是一件事情,只是在不同的媒介下发生了。在互联网的方式下做营销,意味着你不是简单的背负几百万曝光量就可以,而是需要背负销量指标,那么就需要对指标的每一步都进行拆解,做更精细化的运营。

运营是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最重要解决的是用户的获取或者是收入的增长,只不过所依赖的手段和渠道是完全互联网化的,跟传统的营销或者是市场的语境里所依赖的手段差异会非常大。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存在运营部,有一大堆的运营从业者,而美国互联网公司却没有运营这个职能和岗位,它们基本分为两个部分:市场部marketing,负责花钱做曝光、渠道或者转化。增长部门,通过技术或者是产品的方式来去解决。

回归到国内互联网公司,单说做一个社群的转化,那么运营需要做的事是什么?负责搭建一个社群,并利用一系列工具或手段实现人为的干预和影响群用户的购买决策。

因此,中国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有显著的区别:中国消费者在消费的决策和购买决策上,往往不那么理性,容易受到一些情感、人际关系等外界因素影响,而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相对理性。如果你对比淘宝和亚马逊这两个电商网站,会发现国内的淘宝网站界面,满屏都是花里胡哨的刺激视觉的元素,存在大量吸引你想去点击的地方,进而试图让你产生冲动消费的念头。而诸如亚马逊包括其他例如Linked in等国外网站画风相对偏性冷淡,感受不到它想撩你。

基于上述案例,无论是运营或是营销,都应该掌握大量专业的消费者心理学的一种知识,需要对消费者心理购买决策的有敏锐的洞察力。简而言之,即清晰了解到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什么样的因素,或者是怎样的环境和条件能影响到他。例如熟人背书、明星代言,包装视觉冲击,文案表述等。?

核心竞争力,应该掌握哪些能力?

消费洞察能力是一个基础底层能力,任何时代都受用。除了这个能力外,新媒体人还需要掌握一个重要的能力——处理有序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一,处理有序的能力,你需要把问题有序化。

在早期BBS时代,只需具备一种能力——写好文章,你不需要管理网站的装修、流量等其他问题,仅需要写好文章。而今,无论你选择是做抖音、微博、微信,都有需要搞清楚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比如说抖音的叠加算法推荐、微信的渠道、内容和时效性等,你需要把这件事情的核心关键要素搞清楚并一步步拆解出来拆。

第二种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你需要能够处理一个多面的局面。

比如领导给你指标,让你今年做100万的零售,那么你需要思考多个渠道、平台的玩法,例如微信、微博之间是否能互相导流,个人号、社群之间是否可以相互反哺,小程序又该如何搭建利用。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将这个系统完全搭建起来,拥有处理有序的复杂能力。

拥有处理有序复杂问题的能力很重要。牛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牛人做任何事,背后都会依靠一套工具,如做一件事很清楚其背后能增加病毒K值或者增加流量、转化。但普通人可能只会盲打,不知道问题处理的优先级。

第二,全站能力。

以前的营销分类多样,做投放、写文案的、搞创意等每个人只负责一小块,对于其他人处理的事项是无知的。当你拥有全站能力时,你能清楚自己做的事项能给对方带来什么,你能较好的与产品、运营配合,才能把整个项目跑起来。国外的增长团队,其实就是互相弥补,进而完成一个业务指标,每一个人就是代替这个公式里面的一个元素,只有每个人都能一起配合,最后才能达到目的。

第三,线上流量搭建能力。

以前偏向资源导向,好比你能跟线下渠道的人喝酒就能搞定相关资源。但现在不一样,如果你能把线上渠道做起来,那么当你抢占大量流量后,存活往往无需担心。新媒体只是营销里的一个环节,一个媒介,如何利用好它,去抢占流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