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摊生意”(老板心中有了新期盼)

qinzhiqiang 07-01 9:16 646次浏览

成都“地摊生意”(老板心中有了新期盼)

今年3月份,成都市率先为地摊经济松绑,2个月来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不少摊贩表示,柔性管理政策让他们心里踏实了,他们期盼政策能持续下去,让摆摊者升级,成为真正的“室外经营者”。

西瓜菠萝车厘子、凉面烧烤钵钵鸡、鲜花毛巾手贴膜……5月31日下午5时左右,伴随着附近软件园的下班高峰人流,成都高新区锦韵路上的流动摊主们开始忙碌起来。

安静了一天的街道顿时“烟火”升腾,步履匆匆的白领职员们一路走过,顺手解决了晚餐、甜点和花瓶里的“文艺”……花费不多且实惠满满。

眼下,这样的场景正在成都许多大街小巷上演。今年3月份,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率先“试水”鼓励地摊经济。成都市城管委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成都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

成都“地摊经济”松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烟火”故事?《工人日报》记者深入成都街巷,进行了实地探访。

“生意不如从前,但心里踏实了”

“茉莉花10元,很好养活,带走一盆不?”坐在满载鲜花的小货车旁,卞云清努力招呼着过往行人,他明显感到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做。5天前进的600盆茉莉花,到现在还有300多盆没卖完。早上6时多出门,一天下来他已经移动了多个点位出摊,锦韵路是他的最后一个岗。

今年46岁的卞云清来自四川乐山,2014年来到成都,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营生,便花几千元购置了一辆小货车,做起了流动商贩。“好处是门槛低、好出手,难的就是免不了和城管打游击。”卞云清感叹。

今年3月,家里两个多月没进过现钱,卞云清实在宅不住了,再次出摊。但意外的是,卞云清发现没人赶他了。“疫情原因,允许摆摊了,不赶了。”从同行处确定了这个消息,卞云清专门跑去小市场买了个塑料凳。“过去出摊,一天也不敢坐一下。无论摊位摆在哪里,都要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现在有了政策,虽然生意不如从前,但心里踏实了”。

来自吉林长春的李金凤是摊位上的新人,她在锦韵路上经营着一家熏蒸馆。前两天,李金凤在自己店门前撑起了一个小摊位,主要卖家乡特色“延边冷面”。“才卖了几天,效果还得观察观察,现在买卖不好做。”

抬手指向锦韵路上的摊位集中处,李金凤告诉记者:“这里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新人,大家都得找出路。”

“地摊经济”如何避免一放就乱?

摊贩需要出路,但“地摊经济”松绑后,如何做到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城市管理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近,成都市松绑“地摊经济”的政策又升级了。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园中三路上设置了20个共享摊位,一条近百米的紫色地垫沿人行路铺开。水果、凉粉、煎饼等饮食小吃摊位,都被安置在了固定点位,方便卫生清洁。每个摊位上还张贴了不同颜色的号码牌,上面写有固定点位和摆摊限制的时间范围,以确保交通秩序。

根据武侯区簇锦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摊位优先向困难户倾斜,对不服从管理的商家也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记者了解到,这是成都市“五允许一坚持”释放“地摊经济”升级版的具体体现,其中包括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等。

“摊位实名登记、免费使用,但确实也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一位在太平园街上卖铁板鱿鱼的商家告诉记者,他们申请摊位之前,要学习相关法规,还要签订经营承诺书,“不能占用盲道、不能影响交通、要诚信经营……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当然要遵守各项规定!”

摊贩希望成为真正的“室外经营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流动商贩都能拥有一个固定摊位,一些街道小巷摆摊的空间明显紧张。

“请前方商家离开行车道,避免造成交通堵塞……”5月31日晚上9时左右,成都市高新区会龙大道,一辆巡逻车向道路一旁的地摊集中点喊话,一些停在行车道的游商闻声驶离。社区巡逻队队员付旭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道路秩序,他们每天会进行不定时巡查,流动商家们对当前的政策知晓度高,也十分配合。

“政策放开,商家摊贩一下子多了很多,竞争有些激烈……”已谋得一处不堵路摊位的李秋雨,在一旁望着同行离去的身影,长吁了一口气,暗自感叹“幸亏今天来得早”。

26岁的李秋雨在成都摆摊卖凉皮凉面已经有近3年时间。职高毕业后,学习数控专业的她原本在一家工厂上班。结婚生子后,她感到工厂的收入难以支撑生活,便和老公各自做了一辆移动餐车。

谈起这几个月对成都市柔性管理政策的感触,李秋雨直言“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做生意了,内心充满了惊喜”。但她也一直在想:“这样的政策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未来我们会有营业执照吗?”

李秋雨向记者展示了她自行办理的食品从业健康证和为了保证所占道路卫生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李秋雨觉得地摊经济也得有“职业操守”,她内心期盼的是能够真正成为电视里讲的那种“室外经营者”。

对于这个问题,成都市市长罗强此前已经有了回应:“从政府角度,只要有利于就业,也方便群众,放宽占道经营的做法应该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