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粉条作坊主李运生 (把粉条变成“金条”)

qinzhiqiang 07-01 10:33 787次浏览

鹤壁粉条作坊主李运生 (把粉条变成“金条”)

城区宝山街道南窑社区粉条作坊主李运生

一年挣10余万元 把粉条变成“金条”

鹤壁粉条作坊主李运生 一年挣10余万元 把粉条变成“金条”

李运生展示刚刚制作好的粉条。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玉姣 文/图】眼下农村正值冬闲,山城区宝山街道南窑社区居民李运生家的粉条作坊里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和粉、漏粉、捞粉条、搭粉条,大家干得有条不紊。

12月9日,今年65岁的李运生说,他55岁时开了粉条作坊,卖粉条、红薯换粉条等业务如今让他每年挣10余万元。李运生把粉条变成了“金条”。

从加工红薯上发现商机

55岁时开起粉条作坊

12月9日一大早,李运生就开始在粉条作坊里忙活了。记者见到李运生时,他正准备晾晒粉条,从捞粉条到搭粉条,65岁的他动作很麻利。“人得多运动,我是越干越有劲儿!”李运生说。

李运生年轻时在建筑工地上打过零工,也当过焊工、司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找工作时常碰壁,一年到头儿也挣不了多少钱。而当时南窑社区有些居民种红薯,由于不会加工红薯,吃不完的红薯最后不是喂猪就是烂掉,这让细心的李运生发现了商机。

2009年,55岁的李运生开起了粉条作坊。“我可以帮大家把红薯磨成粉,再帮忙加工粉条,让大伙儿不但有粉条吃,还可以卖粉条。”李运生说,他的创业之路就此开始。

谈及他创业的原因时,他说:“人上了年纪,不好找工作,那就自己当老板!”南窑社区很多居民用“不服老”来评价李运生。

第一批粉条不合格

他每天骑车20多里去学艺

李运生家的楼上摆放着存了许多年的粉条,这些粉条是不合格产品。其实对于制作粉条,李运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年轻时,他曾在生产队里帮忙晾晒粉条,对于制作粉条的技术一知半解。2009年冬季,李运生买来机器、收拾好场地便开始制作粉条了,还专门从邻村请来一位制作粉条的师傅。

他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李运生回忆,第一批粉条很快就制作了出来,他看着晾晒好的粉条憧憬着未来。但他准备装袋时才发现粉条容易断裂,经过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粉条会断裂得更厉害。“这样的粉条一下锅就会变成粉条头儿’,卖给顾客就是坑人,俺可不能那样干!”李运生说,那批不合格的粉条被他捆好放到了自家楼上。

开局失利没有让李运生气馁,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四处学习制作粉条的技术。粉条一般在冬季制作,李运生有段时间为了学技术过上了披星戴月的生活。

“他那个时候遇见上岁数的人就问粉条为啥会断裂,粉条断裂的原因还真让他打听出来了。大河涧乡一个村制作粉条的师傅说粉条断裂是因为和粉时力度小,和得不均匀。”李运生的妻子唐秀梅说,那个时候,李运生天不亮就骑着电动车到20里地外的大河涧乡学习制作粉条的技术,晚上回家时常常被冻得手脚麻木。

“他喜欢钻研,回家后经常边琢磨边记笔记,一有时间还会自己做实验。邻居都说像他这样勤奋好学的人一定能成功。”唐秀梅说,李运生创业初期的不易她全看在眼里,这让她干劲儿十足,时常和丈夫一起忙碌。

扩大生产规模,一年能挣10余万元

制作粉条的技术学好了,李运生并没有止步,他又开始关注皮渣了,先后到汤阴、内黄、濮阳、南乐等地学习制作皮渣的技术。李运生通过自己的付出让粉条作坊在当地小有名气,不少经销商主动找他收购粉条。2014年冬季的两个多月,李运生靠着粉条作坊挣了4万元。“我在工地上打一年工也挣不了这么多钱!”李运生说。

尝到甜头的李运生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他买来了大型机器,提高了粉条的生产效率。从最初日产三四百斤粉条到如今日产三四千斤,李运生的生意越做越大,磨红薯粉、制作粉条、卖粉条、红薯换粉条等业务让他从秋季就开始忙活了。

在忙碌的同时,李运生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卖红薯苗。“我发现有些人不种红薯主要是害怕没有销路,我可以卖给大家红薯苗,然后收购大家的红薯,这样大家都能致富。”李运生说,几年前,他通过摸索掌握了培育红薯苗的技术。早春时培育红薯苗卖,秋季收购红薯、加工红薯粉,冬季制作粉条,这些业务让他一年能挣10余万元。他被南窑社区评为2018年度“致富能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

郭换成是南窑社区居民,在李运生的带领下于2017年开始种红薯、卖粉条。“俺家第一年种了3亩红薯,在运生那里加工了1000多斤粉条,卖了1万多块钱,真不赖。”郭换成说,是李运生让他在家门口找到了挣钱的门路。

“以前我们这儿种红薯的居民不多,李运生给大伙儿开了个好头儿。”南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同山说,在李运生的带领下,不少居民开始种红薯、卖粉条,这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还助力了乡村振兴。

今年65岁的南窑社区居民李海水在李运生的粉条作坊上班。运生一个月给俺开2000多块钱的工资哩!说实话,俺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儿干,多亏了运生!”李海水说,他的工资解决了家里的经济困难。在李运生的粉条作坊上班的南窑社区居民有10多个。

“只要有人想学习制作粉条的技术,运生就会免费教。”李海水说,李运生还嘱咐工人们说话时放慢语速,防止从外地来学技术的人听不懂当地的话,记错工序。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有钱大伙儿一起挣。”李运生说,起初有居民听说他要开粉条作坊,就把家里闲置的水缸送给他当工具,社区还积极为他协调场地。他把粉条、皮渣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常被大家婉拒。李运生说:“人家说一个水缸不算啥,可我不会忘记大伙儿对我的帮助,我致富了不能忘记大伙儿!”

“晾粉条喽!”粉条刚出锅,工人们忙着晾晒粉条。看着粉条作坊前的院子里搭满的红薯粉条,李运生说他今年冬天的收入不会低。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