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位案例(知识点全解)

qinzhiqiang 07-08 15:29 757次浏览

初创产品,我们都会考虑到产品的定位是什么。我们看过很多创业团队,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到,做不好,导致了产品最终的失败。

而对于产品经理,我们在小白产品阶段,总会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都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建设处一个大的“平台”出来,然后细化每个功能点去满足用户,其实本末倒置了。

互联网的上半场“水大鱼大”的时代已经结束,下半场,我们深耕细作,只要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达到阈值,我们去解决这个痛点,就能够拿下用户。

所以,产品定位一定要明确且精准。只有明确了产品定位才能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奠定基础。

案例来了,“产品定位”知识点全解!

什么是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指企业对应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我们经过拆解,可以理清楚这三个关键点:

①.你的产品服务于谁?

②.你的产品是解决用户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③.你的产品服务的边界在哪里?

在创享学院,我们对学员的要求是一句话说清楚你的产品定位是什么?

一款帮助xx人群在xx场景下解决xx问题的xx类型的产品

  • xx人群:定义清楚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
  • xx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需要迫切打开这款产品帮助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对每个场景进行梳理,总结出每类产品的独特性;
  • xx问题:可能是解决问题,可能是满足某个需求,
  • xx类型:互联网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①.功能型产品(工具型产品):主要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提供功能服务,比如:美图秀秀、谷歌翻译等;

②.信息型产品:通过内容和信息来吸引用户,提供给用户浏览和查看,比如:今日头条,大众点评等;

③.综合型产品:既有功能的展现,也有信息的沉淀。比如微信、全名k歌等

注:没有任何一款产品是单一功能的或是单一信息的,都是偏向于某一种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功能和信息具备的,很少有产品是只是工具或信息属性的产品。

尽管产品类型复合性比较强,但是好的产品,总能很清晰地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来自己的产品定位。

比如:

  • 美团外卖:一款帮助用户提供外卖服务的工具型产品;
  • 今日头条:一款基于大数据推荐算法的个性化新闻资讯类产品;
  • 网易云音乐:一款专注于发现与分享的音乐产品,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为用户打造全新的音乐生活。

如何为产品定位?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①.产品初期,定位清晰且聚焦,围绕功能点持续打磨;

②.产品定位随着产品成长,边界扩大,定位会产生转型;

③.时刻谨记核心定位,基础能力持续打磨;

案例来了,“产品定位”知识点全解!

产品初期如何确定定位?

正如我上面说过的,在产品的初期,必须把我们的定位清晰地确定下来,且我们的核心功能点至放在最好1个且不超过3个的数量条件下,围绕我们的功能点进行持续的打磨。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产品的定位呢,围绕着三个部分进行思考:

  • 用户价值(产品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 竞品情况(竞争对手能力如何?)
  • 自身优势(自己有哪些竞争的优势?)

2010年雷军率先模仿国外即时通讯软件,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强联系SNS社区的跨手机平台即时通讯软件,取名为米聊,先后发布了安卓版、iOS版和Symbian版。

当时雷军判断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腾讯一家,当雷军得知腾讯的QQ邮箱团队正在研发类似的产品时,当即判断米聊最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优势了,于是米聊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发产品、优化服务、宣传推广。

然而三个月后腾讯微信横空出世,所有QQ用户均可凭原有QQ账户登录微信,腾讯给微信强势导入大量用户为微信打败米聊奠定了基础。

案例来了,“产品定位”知识点全解!

然而,腾讯QQ用户的导入并不是米聊失败的唯一原因,微信后来推出的“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朋友圈”等等杀手锏才是微信迅速爆红而米聊节节溃败的原因。

一款app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导入再多的用户也是徒劳,比如说腾讯微博再怎么导入QQ用户也竞争不过新浪微博,腾讯SOSO也还不是败给了百度。

案例来了,“产品定位”知识点全解!

产品的转型如何形成?

当产品定位随着产品成长,边界扩大,定位就会产生转型。

还是以微信为例:微信初期的定位是一款移动端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当初上市的时候其实米聊app已经占领了一部分用户的市场,随着后续的完善以及新功能的导入(语音信息、摇一摇、朋友圈、订阅号、游戏),逐步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移动社交平台。

而现如今,微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而这真是因为公众号、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的一步步成熟。2018年微信活跃人数已达10亿+,是国内最大的移动流量平台之一。

其中公众号已成为微信用户的重要承载体,并走进了成熟、流量变现阶段;许多运营公众号的新媒体公司盈利能力惊人,已然成为广告商青睐的分发平台。更有量子云打包出售981个公众号给上市公司瀚叶股份,售价高达38亿人民币。

而小程序凭借轻应用的优势迅速受到微信用户和运营商的关注;而微信支付已然走进国内用户的生活中,为生态圈提供了稳定又安全的支付环节。

围绕微信渠道开展营销、电商、小游戏、实用小工具等商业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越来越多,微信已进入到既能联结人与人,又联结了人与服务的生态系统建设的轨道上来,并已经开始释放巨大的社交营销商业化潜力。

微信的产品定位就是伴随着产品的壮大,不断转型的过程。

时刻谨记核心定位,基础能力持续打磨;

给大家分享微信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大家可能也体会得到,微信推出新功能的时间间隔是比较久的。而这并不是因为微信没有对新功能进行探索与研发。

相反,微信对很多新功能都在进行打磨和探索,但即使准备了很久,如果微信没有确定它对用户有价值,是不会真正推出来的。

不断提出新的方案,又辩证地反驳自己,是微信产品经理必须要做的事情。这种克制同时体现在微信的很多功能设计中,比如大家会发现,微信除了用户的对话消息之外,从来没有过任何消息推送,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做提醒。

第二个案例,2015年春节微信有一个朋友圈的红包照片。第一次点进朋友圈时会有一个选项,你可以选择开启或者不开启红包照片的功能。

案例来了,“产品定位”知识点全解!

这个不开启功能在一开始是没有的,后来张小龙坚持要加上,是个非常不容易的决定,因为有关闭就可能会为产品拦截流量,这让当时的微信团队难以接受。

但是当大家换到用户的角度考虑时,会发现是可以理解的,有一种最让人难受的情绪是:生怕错过什么。当有的人真的不想关心红包照片,不想去凑热闹的时候,我们要给用户选择不的权利。

最后事实证明流量并没有因为这个选项而造成极大的减少,相反,越是克制越是生长。所以无论产品壮大到了什么阶段,依然要谨记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它为核心用户到底提供了什么服务,我们有没有偏离我们自己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