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干货分享)

qinzhiqiang 07-20 15:15 651次浏览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干货分享)

知识付费的兴起,源于大众的知识焦虑,这部分焦虑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对于自身发展的焦虑。另外一部分来源于第一代留守儿童陆续开始工作,对于未来的焦虑。这种焦虑使得大家都希望把非我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加速自己的成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又因为自身的局限并不能从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及时而准确的掌握那些自己需要的知识,这种无力感加剧了心理压力,造成知识焦虑。

解决知识焦虑是顺利的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快速完成自我成长。健康的成长系统,是一个获取知识——知识转化成能力——能力促进成长——成长促进知识获取的闭环。想要解决知识焦虑,就要先明确自己需要的知识,有了方向以后细化目标,搭建知识框架,通过学习把框架充实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再通过思考把知识体系内化成能力,再通过行动中的能力锻炼养成习惯保持成长的持续性也就是终身成长。

通过自我认知找到学习方向

学习方向也是驱动我们学习的动力,想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要从自我认知开始。《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

“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

“水是个什么玩意?”

很多人看别人报课自己也报,别人打卡自己也打,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学这什么用,自己想干什么。很多人迷茫的时候跟我咨询,我都会让他自己做自我认知的习题,等做完之后,他会发现,他自己已经找到答案了。自我认知实际上是成年人自我管理的最重要部分,是职业、感情、生活的基础,但是我们却很少重视。你是谁?你有什么?你想要什么?这些基础问题没想明白,每天得过且过,很容易失去方向,当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知识的补充。

通过自我认知,明确自我状态,自我目标,再拆分自我目标,找到学习的方向。这就完成了成长的第一步,因为篇幅关系,我就不展开说了,这方面我推荐两本书,大家可以仔细根据书里的指导,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我管理需要的基础知识方向,勾勒出自己的知识框架。

丹尼斯·韦特利 的《成功心理学: 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修订第5版)》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韦特利先生是“人的表现和潜力”领域中世界著名的专家,《成功心理学: 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修订第5版)》通过每章的习题引导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擅长的技能,探求真正的兴趣所在。不光通过自我认知来引导读者找到自己的方向,更讲解了积极的自我管理过程中,你会遇到的问题:合理规划时间与金钱的技能,精进沟通技巧,灵活应对他人建议,有效处理负面批评。

罗纳德·B·阿德勒教授的《沟通的艺术: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5版)》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一本书能出15版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了,我看到有些评论上说“书里的概念直接复制百度上的。”这本书出的时候,还没有百度呢!虽然《沟通的艺术: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5版)》是沟通类教材,但用了一整章内容阐述自我的塑造与展现,对自我认知有很大帮助。

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教授更是在书里运用教学法,通过电影、案例来解读内容,引发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这本书给初级阅读者的原因,通过看电影来学习不至于太枯燥,能够更好的帮助读者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快速获得知识,首先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人生在世,读书、见人、历事、行路都能让我们获取知识。而读书,我认为是最快的方法,你见人,人家不一定教你。历事不一定自己聪明到能够琢磨透这件事。有的事,又不一定当即就能反应过来。读书能让我们了解那些我们一生可能都没机会经历的事,读书能让我们见识那些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到达的地方。

读书可以说是在个人知识体系建立阶段,最快、最廉价、最方便的方法。说到读书,又有人会把读书和读小说等同起来。实际上读书的目的:获得知识、收集信息、消遣。读小说是最后的消遣。很多人论证读书不能改变命运,不能带来财富的时候,是不是要先看看读了什么书呢?以消遣为目的读小说,又想要赚钱、改变命运。显然开头的目的和后来的结论挨不上边。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学会阅读方法,才是事半功倍。

通过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增进阅读效率,有效的获取知识,建立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还没有掌握阅读方法的,问我基础阅读方法的人,我常推荐三位日本阅读达人的书,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 大岩俊之的《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他们的特色是非常基础简单,絮絮叨叨的把每一步都写了。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把这本书放在第一是因为原尻淳一从培养兴趣、快速阅读、消化知识和工作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阅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没有阅读基础的人,养成阅读兴趣,掌握基础的阅读方法尤其重要。

奥野宣之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奥野宣之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 因为基础,是很多中学老师给学生推荐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必备书籍。

大岩俊之的《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大岩俊之精心总结的实用性读书技巧,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自己是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 能够帮助你提高阅读效率,缩短阅读时间,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教你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二八法则”“艾宾斯曲线”掌握书中知识,让每次阅读都能有收获。

光读了,记不住也是没什么用,提高记忆力,一方面是生理上要保证“硬件条件”,营养不良、疲劳、睡眠缺乏等问题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效果。而软件上,可以通过记忆力练习,学习记忆方法来提高记忆力。

推荐柿木隆介教授的《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 》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柿木隆介教授是位脑科学家,《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 》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解析了影响有效记忆的各种因素,回溯了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记忆术,向读者全面介绍了与记忆相关的脑科学研究现状。学习这些记忆方法的时候,结合上面的自我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

通过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读书掌握知识,虽然书的作者已经按照目录逻辑为我们解读了书里的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是大大小小的碎片化知识,我们要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还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记笔记,画思维导图,写书评,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利于复习记忆,另外一方面输入又输出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书里的知识已经被我们与我们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的融合在一起,被重新表达出来了。这个过程中知识不但能被我们记忆,更能被我们内化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跟没读一样,就是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没有记忆,另外一方面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读完还是零零散散的,而记笔记、画思维导图、写书评的过程使书都没有白读,都成为了我们知识的一部分。

说到思考,就不可避免的说到逻辑,这个很重要,关键是很多人不懂逻辑,不懂逻辑谬误,这个跟别人辩论输了没关系,是小事。把自己给坑了,越想越往沟里去,就很可怕了。比如读书记笔记,做思维导图,写书评这事,明明是把书里好的地方为我们自己所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自己的能力。结果他非要骂书,这不好,那不好。不好你记笔记干嘛?你把错的都记住了,那不越读越错的离谱了吗?所以思维逻辑很重要!推荐梅森·皮里教授的《有用的逻辑(第2版)》、 孟云剑的《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三本书都很浅显易懂,便于理解。

梅森·皮里教授的《有用的逻辑(第2版)》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零基础逻辑学入门书,先是用案例说明了如何论证,论据和论点的使用。后面详细解读了87个( 11个形式谬误、 11个形式谬误、 22 个关联(省略)的非形式谬误、)经典逻辑谬误。

《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明确的鼓励独立思考,在信息爆炸碎片化文章到处飞的现在,独立思考能力直接体现个人竞争力。为了能够引导读者独立思考,孟老师系统梳理了逻辑思维的特性、基本类型、运用方式、思维过程等。通过案例讲解思维推导的基本方法,提升概念分析能力,进而运用到实践中处理实际问题。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本来没想推荐《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但是昨晚后台有个留言问我“大学期间应该好好上学还是打工。”我仔细想了这件事,决定把这本书加进来。从学生思维转化成职场思维的关键,就在于不再有标准答案。任务从原来的“寻找标准答案”,变成了“解决问题”,而所有看似“不可能”的问题,背后都有非黑即白之外的第三条路。 打破思维局限,从学会并使用问题解决模型开始。

行动起来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很多人持“读书无用论”的原因是觉得“懂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这不是读书的问题,问题在于没有行动。从古代的“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到现在的“知识就是力量”,关键点都是在行动上,你学到的所有知识,只有输出出来,踏踏实实的去实践,才有机会变现。

说千言万语,都不如行动一次,行动起来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行动分两步,第一步是输出,第二部是实践。我建议输出的最佳方式是写作,一方面可以思考完善知识体系。另外一方面,作为成长的记录。最重要的是这些记录你思考过程文章本身就是你的成绩,本身就能创造价值,就是你变现的一部分。同样还是推荐一些基础的入门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有孩子的对这本书都不陌生,被老师们反复推荐的基础写作辅导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涵盖的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遇到瓶颈有时候不是高段位的技巧不会,而是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我遇到写作瓶颈的时候都会回头看这本书。

《精简写作》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精简写作》有两点让我很有收获:

一、讲了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不要小看这个思维方式,这个会提高你的信息收集能力,开启学习阀门。你琢磨会了这个,你会发现广告牌、视频、电视剧台词等等都能带给你知识。

二、精简写作要求专注、巧妙以及精细展开,这对写作者的思考能力是个很好的锻炼,你要做到这两项就必须要烧脑,这对内化知识非常有用。

上面说了,行动最重要,光思考、输出不实践,也是半途而废了。很多人觉得我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行动吗?还不会做事吗?你仔细想想,你真的会吗?你能说出一二三来吗?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先掌握正确的方法吧!实践上,我推荐:

小仓广的《做事的常识: 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 》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之一, 小仓广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小技巧,你可以立即运用于工作学习和任何需要作出成果的场合。还是那句话,看书要记笔记,思考,输出,实践呀!光看完就完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用习惯把行动常规化进而影响思维方式

光靠意志力维持行动,这个比较难,把有利的行动转化成习惯,就顺利多了。养成习惯的是我们自己,可是如果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方向。光靠意志力来改变和养成习惯比较难,我推荐两本从行为学、心理学的习惯指导书。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 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极简主义专家斯蒂芬·盖斯提供的微习惯策略教你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这种“舒适”的状态,让持久改变成为一件容易的事。

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5步解决知识焦虑,保持终身成长

每个人都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这是人的天性。古川武士系统地介绍了培养习惯的阶段性特征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掌握坚持下去的诀窍,科学克服惰性。


改变知识焦虑只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获取知识——知识转化成能力——能力促进成长——成长促进知识获取,这个闭环能带来的真正财富,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跟这些有“终身成长”能力的人相处,你会发现他们能帮你拓展你的知识边界,而如果你自己形成“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更是收益无穷。通过阅读这些书,做积极的自我管理,你会发现思维方式的改变才是成长最大的助力。

畅销书编辑牛瑞华总是能做出畅销书,有一年杰出出版人的颁奖礼,我观察他跟人沟通。大家都带着自己的书,有的出版人看到别人的书会提出意见,比如“你这个书封面设计的不好”“我看网上评价你这个书翻译的不好”,可是牛主编说的是“您这个书翻译的真好,有什么秘诀吗?”“您这个设计真巧妙,这是请了什么团队吗?”“您这个书纸张特别,我想学习一下。”后来读《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我才知道,这叫“ 成长型思维”。

而获得知识的闭环能帮助我们形成成长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光对我们自己有帮助,对我们身边的人也帮助巨大,你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会选择有成长型思维的领导同事,在跟爱人相处的时候,会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对方,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可以直接培养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不光能加速自我成长,更能对事业、家庭、孩子有帮助。

这种思维在生活和育儿上最明显,我的一位同事五一时带着孩子回老家,与朋友聚会,朋友们看她的孩子谈吐不凡,纷纷请教育儿经,她也大方分享说主要是孩子经常看书,她也专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介绍了一些书。国庆节再回老家,朋友却抱怨,那些书自己也给孩子买了,可是孩子没有变化。同事仔细观察发现,她推荐的那些书,这些朋友是买了,可是就直接给孩子了,并没有引导孩子阅读,甚至有的书没有拆开塑封。如果能形成好的逻辑思维习惯,能够输入再输出,会思考育儿细节,就不难发现想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是需要家长引导的。

我们活着,无非是三件事,有一个相爱的人,能做一个我们喜欢也能养活我们的工作,合理管理自己的欲望。积极的自我管理,能够帮我们做到这三点,很多人不是没有幸福的愿望,而是没有幸福的能力。而幸福能力的关键就是自我管理和成长型思维。

主动的知识管理,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能力,更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健康的价值观不是谁灌输给你的,而是你自己通过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思考出来的,那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你会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不要犹豫,快点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