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北京风水(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qinzhiqiang 07-24 15:33 3,798次浏览

一张图看懂北京风水(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武侠小说里,反清复明的志士们心心念念的就是斩龙脉、斩龙脉!为了它,各路豪杰斗得天翻地覆,你死我活。So问题来了,北京的龙脉到底是什么样子?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一切要从北京的风水说起,北京背靠太行山脉(西山)和燕山山脉交界,地处永定河和潮白河之间,面朝大小平原,坐北向南,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富有帝王气象,是一等一的风水宝地。但是,一直到元朝初期,北京才首次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

这都要感谢一位名叫刘秉忠的汉人,他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家和数学家,忽必烈非常信任他,听他的建议把国都迁至北京,并把国号定名为“大元”。

为了自己的万里江山,百年社稷,忽必烈把元大都的设计规划任务交给刘秉忠。这是什么概念呢?从风水学的角度,大元朝的国运至此就在刘秉忠的一念之间了。对称规则就是美,北京城区的中轴线自此建立。而后世所说的北京龙脉就是指这条纵观南北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它处于北京城的正中心,好像一条龙脊,稳稳地俯瞰着华夏大地。古代帝王在地理意义上的中心位置自此确立。

因为刘秉忠的贡献实在太大,去世后被封赵国公,后来又被晋封常山王,他是整个元朝唯一一个被封三公的汉人。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200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夔中羽先生无意中发现自皇城以北,中轴线竟然向西偏斜2°,也就是说所谓的中轴线并不是直的。难道刘秉忠在勘测的时候喝醉了酒,出现失误?非也非也。将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就是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北京中轴线不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线,而是以元上都和元大都的连线为基准线。斯兴于此,这才是真正的龙脉!

时光荏苒,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北京城历经沧桑,但无论有多少变化,城市发展始终聚焦于这条神秘豁达的中轴线,向四外延伸。甚至有人推测,近期热炒的“雄安新区”也是据此而来。它是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轴线,很多重要的古建筑都在这条轴线上或者对称的分布在轴线两侧。有图有真相,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里面到底有哪些玄机。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扩展阅读:

北京如何从水乡变成一座又缺水又发水的城市?

北京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市,也曾经赢得塞外江南的美称。

城里是水,城外也是水

管大片的水域叫海子,这横是辽金以来流下来的称呼了。按现在的地理划分,北京城的正中心分为六片水域,即北海、中海、南海,以及后海、前海、西海,这是城里最为主要的水域。其中北海、中海、南海叫西苑三海,从金章宗开始就打造皇家园林,经历代修建,在前清达到鼎盛。现在北海是公园,里面有金人从宋代开封的宫苑艮岳移来的太湖石,那宋徽宗曾经玩赏过的园林一直流传清代,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延续。中海和南海并称为中南海,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而后海和前海并称为什刹海,西海的位置相当于积水潭,和古代相比,积水潭已经大大缩水。这里是元代郭守敬营造过的漕运码头,南方的漕粮通过2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来到这里,先进入粮仓,再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都知道,北京最先建都是春秋时期的燕国,首都叫蓟城。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北京一直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这里和历代的都城一样,是消费型的城市。周边种植的水稻和小麦无法满足当地人的生存,所需要的是从南方运粮。隋唐大运河的贯通了,北京才有了嚼谷。运河起点在杭州,经过东都洛阳,终点在北京通州。等到了元代,疏通了京杭大运河,从杭州不拐弯直接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一下子近了900公里。而从通州,可以沿着元世祖忽必烈命名的通惠河,过八里桥,走水路一直到东直门,沿着城墙的走向一直运到积水潭,随后再运到北京的各大粮仓之中,最终走入千家万户,进入民众的肚腹。兴建大都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这一段的落差不是很大,而郭守敬在这之间修建了24个水闸,通过控制闸门形成水的落差给船以动力,这样船能一直抵达到积水潭。当年漕运兴盛的时候,可以说“万帆争渡”、“舳舻蔽水”,浩浩汤汤,场面十分的壮观。而通惠河的水系,又与玉河(又称御河)相连接。玉河发源于昌平的白浮泉,是流经颐和园昆明湖,由西直门的水门进入积水潭的。等于昌平的水和通州的水,被北京城连接在一起。

在明代,船没法开到积水潭了,都是开到东便门以外。北方是有冰冻期的,漕运都是从五月份运到九月份,还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漕运文化。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幅《潞河督运图》,反应的就是漕运的场景。一直到了民国时期铁路发达政府南迁,漕运才停止下来。

除了通惠河,金水河也是北京城里的重要河流。金水河从元大都和义门(即明清西直门)往南的水门流入,经过马市桥、甘石桥,一直到西单牌楼北边的灵境胡同,在此分流,一支流向北海;另一支向东穿过府右街穿过中海进西华门,与紫禁城再穿过东城区与崇文区的分界与通惠河合流。现在从西直门内大街往南一百多米平行的一条街开始,到整条赵登禹路,到大半段太平桥大街,由此绕过齐白石故居的地方向东,整条辟才胡同,灵境胡同,再穿过府右街到中海,这一条路线在元朝完全都是河,不是街道。明朝时的北京城比元代往南移动了几公里,仍旧利用了元朝时的金水河,并在河上修了金水桥。因此赵登禹路在明朝还叫做大明壕,清代叫西河沿,是防洪的排水沟防。1921年才开始修成道路,叫北沟沿,抗战胜利后才更名赵登禹路。

北京不仅城里是水,城外更是环绕着永定河、拒马河、温榆河、潮白河、泃[jū]河五大水系。通州有通惠河,河边上有燃灯佛舍利塔。俗话说叫“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诗人清人王维珍乘船至通州时所做的诗句。北京最早的一张照片,就是1860年拍的燃灯佛舍利塔。那时候北京的整座城,一半是鲜花,一半是绿树。护城河边上经常见到骆驼在喝水。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崇文门外的护城河

往北说,海淀圆明园里面有个西部的未开放区,英法联军烧完了以后一直没开,前几年开了。在开放以前去的话,就完全是山野、荒凉的山水之景。

单单以海淀为例即可看出:

  • 海淀的河:万泉河、肖家河、清河、北安河、金沟河路、永丰西河村、西北旺东河、紫金长河、旱河路、南沙河、长河湾、二河开、上河沿、安河桥、昆玉河、上河村、北玉河等。
  • 海淀的湖:昆明湖、玉渊潭(八一湖)、稻香湖等。
  • 海淀的泉:香泉桥、温泉镇、海淀泉庄、香泉环岛、双泉堡、冷泉、玉泉山、玉泉路等。
  • 船坞:南坞、中坞、北坞、太舟坞等。
  • ………………

海淀这个区,一半是山,一半是平原。过了颐和园有一条路,即346公共汽车走的这条,一直往西北方向山里面扎下去。有一站地名叫温泉,温泉南面有一站叫冷泉,过去都是有泉水能疗养的地方。传说天下最好的泉水是玉泉山,乾隆爷给这里题词叫“天下第一泉”,古代建有华严寺和静明园,一共有五座古塔,民国时期开设了玉泉山汽水公司,同样也是郊游圣地,现在都是领导人疗养的地方。古代都是把玉泉山的水装进水车,插上龙旗,一直从玉泉山进西直门运到宫里头,所以西直门也叫水门。只怕是如今,从通州到海淀,都没有那么多的水了。

趣读|一张图看懂北京龙脉:北起元上都,南至雄安

玉泉山下的稻田

水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北京的水是怎么来的?那还真是源自纯天然,远古时期这里是片海,是北京湾,慢慢海水退了,出来了陆地。人们看中了这片水才在这里造北京的,如果这里没有水,人们就不会在这里建城,也不会有北京了。

然而,北京的水还是日渐稀少。水到哪里去了?表面上看,都填了。从1949年以来,北京多处填平了沟壑湖河。民国时填平了赵登禹路、东不压桥,1952年填平了龙须沟,1958年填了大明沟,前后还填了柳荫街,1988年填平了太平湖,而李广桥、白石桥、甘石桥、大通桥……也都随着路面的不断高涨埋起来或拆掉了,如今北京的路面,比民国时平均垫高了不下一米也差不离了。人口的增长、地下水位的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工业建设,使得北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往地下挖一米多就有地下水了。如今不知道挖多少米才有水了。

树没了,水也就没了

罗马整座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的湖河也不是一天填平的。就像上文说金水河故道赵登禹路的变迁一样,往往都是前朝是两岸杨柳依依的河流,下一朝就成了泥洼的小河沟,再下一朝成了臭哄哄的排水沟,再下一朝成了暗沟,再下一朝被填平成胡同街道,两边修起窝棚似的房屋。这也就是北京城为什么有深宅大院,也有破破烂烂。

为什么北京成这样?

民国时的学者张竞生曾经主张,乡村要城市化,而城市要乡村化。“乡村中只要在交通上、娱乐上、知识上组织成城市,但住居不但不要城市化,而最重要的是使它成为‘大自然化。’”他怕过度的城市化会毁掉乡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而城市乡村化这个观念极为超前,现在已经得到了应验。城市中不能有太多的人口,反而要有大量的绿化,这样使得人们居住在城中,却还有“竹篱茅舍风光好”的乡村之景。城市照这样造起来不费劲,但不知要有钱到什么级别的人才能享受得起。这个理论,正是自古以来北京的建设原则。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在城中有一大片水域。这片水域在民国时还很荒芜,现在什刹海体校的位置,还是恭王府的稻田,王府里自己种稻子吃,北海琼华岛的山上,也尽显一片山野之气。但凡有钱人家,家里都有花园,普通人家也是养花种草。

由此说来,如今北京这样子的原因,是因为城市定位错了。五十年代的时候,定位为北京要发展工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往南能看到一片烟囱,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现在北京的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不大合适。因为我们连南北向贯穿的主干道,连一条中轴路都没有,没有任何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间堆了一座山,有一座古代巨大的宫殿,还有一片自然的水域的。除非把故宫拆了、把北海、中南海都填了,把景山平了,都建成路才不堵车了。外国的皇宫还没中国一财主宅子大。我们有这几样搬不走的东西,只能说明我们的定位错了。

正所谓园林中的“十年造园,千年养园”一样,一座城市,我们得先养着它,然后它才能养着我们。近百年以来,我们一直向北京索取,而没有给他任何的喘息,还把城墙拆了,河道改了。不仅吃人家用人家,连吃带拿,还把人家皮扒了,骨头敲了,连骨髓都吸干净。这也是我们对不住北京城的地方吧。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