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退税计算公式(原理+公式,会计收藏)

qinzhiqiang 07-25 9:33 2,269次浏览

外贸出口退税计算公式(原理+公式,会计收藏)

出口退税分为三种方式:免税、免退税、免抵退税。其中,免税就是不交税,根本不用算,也不用管,需要计算和理解的,只有退税,这也是我们把出口货物退(免)税简称为出口退税的原因。

(文末可免费领取完整版资料)

出口退税你得这么算,不然怎么错的都不知道!原理+公式,会计收

基本概念

核心原理

出口企业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是不含国内增值税的,那外国人就不是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而出口企业就成为了增值税的最终承担者,所以需要给出口企业退税。

例子:某产品,企业90元购进原材料,生产后100元出售。假设增值税税率和退税率都是11%。

产品国内增值额总额为100元,所以全部应退还的国内增值税为100×11%=11元。最多只能退11元。也就是退税的上限。

实际处理方法如下:首先生产企业出口免税,100×11%-90×11%=1.1元增值税不收了,免掉。在企业之前产生的增值税(也就是90×11%=9.9元的进项税,税法规定,用于免税收入所取得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需要做进项税转出),90×11%=9.9元,加上免掉的1.1,还是11元。

如果企业还有其他内销业务时,假设应纳税额为5元,那么国家可以选择企业交税5元,然后退给企业9.9元。太麻烦了,直接退给企业4.9元不就行了嘛,抵了5元应纳税款,退税4.9元。

所以,免税(1.1)+抵税(5元)+退税(4.9元)=免抵退税额=11=出口货物离岸价格(FOB价格)×退税率。

出口退税你得这么算,不然怎么错的都不知道!原理+公式,会计收

主要类型

1、又免又退

一般纳税人,既有销项,又有进项,为把税负归零,自然是销项免,进项退,又免又退。

2、只免不退

如果出口的货物没有进项,自然是只免销项,进项没有就不用退了。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免税产品,都是没有进项的情况。只免不退,就达到了税负归零的目的。

3、不免不退

针对的是不鼓励出口的货物。比如原油,自己都不够用,还得进口,能让你出口就不错了,就不要想出口退税的事了,想想那些禁止出口的货物。

退税方式和计算

出口退税分为三种方式:免税、免退税、免抵退税。其中,免税就是不交税,根本不用算,也不用管,需要计算和理解的,只有退税,这也是我们把出口货物退(免)税简称为出口退税的原因。

(一)外贸企业:免、退税

案例一:某外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一批,含税货值人民币100万元。货物以离岸价(FOB)20万美元报关出口。外汇核算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办法,货物报关出口当日的外汇牌价中间价为 16.6。该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15%。

1、如货物已验收入库,发票已到,货款已付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854,700.8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5,299.15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0

2、核算出口退税额时:

(1)核算应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128,205.13(外购价格退税率)

128,205.13=854,700.851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28,205.13

(2)不予退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般贸易出口销售成本 17,094.02(外购价格不予退税率)

17,094.02=854,700.85(17-1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94.02

3、出口货物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外汇账款—XX外商 1,3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销售收入 1,320,000.00

4、结转出口商品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般贸易出口销售成本854,700.85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854,700.85

5、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28,205.13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128,205.13

6、开户银行以1:6.5买入价将该笔外汇全部结汇时: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1,298,700.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9,98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318,680.00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税

公式推导:

1、外销增值税税额=外销销售额×税率-外销进项税额

2、内销增值税税额=内销销售额×税率-内销进项税额

3、企业应纳税额=外销销售额×税率-外销进项税额+内销销售额×税率-内销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外销销售额×退税率

4、外销销售额×税率-外销进项税额=可免税的部分

5、内销销售额×税率-内销进项税额=可抵税的部分

6、外销销售额×退税率=免抵退税额,也就是退税限额,退税的上限。

7、企业应纳税额=可免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企业应纳税额>0,则需要交税。

可免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即可免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而上期留抵税额一定大于0。

也就是:可免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0,即可免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但最多只能退“免抵退税额”,也就是达到了退税上限,而且全部应退税额均用于免抵,免抵=理论退税额,剩下的就是需要交的税款,下期留抵为0。

当企业应纳税额<0,即:可免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

假设把“上期留抵税额”也可以看作是可抵税的部分,则公式简化为:可免税的部分+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0,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可抵税的部分-上期留抵税额。

所以,企业应纳税额=可免税的部分+本期可抵税的部分-免抵退税额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