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民营经济为什么重要

qinzhiqiang 09-26 10:15 1,481次浏览
民营经济为什么重要?

民营经济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当前,各级都在强调民营经济重要地位,连续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广大民营企业家讲,民营经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经过40年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经济基础。可以说,“五个重要”“两个都是”的高度概括,准确定位了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概括起来,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

无民不稳。这主要是指,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在农业社会,有“无农不稳”的说法。这是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言的。农业经济是农业社会的支柱行业,如果农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落,就可能出现粮食危机,而粮食不够吃,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在今天,稳定就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问题,毕竟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就业没有稳定保障,后果可想而知。

同时,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当中,还有大量农业劳动人口准备向城市转移,就业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增加的部分90%以上都要靠民营企业提供。新中国刚建立时,城镇化人口占20%,建国60 年后才增加到45%,还有55%的人口(约4.8 亿劳动力)在农村。按照目前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 亿。除去1.6 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还剩下1.5 亿的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二元体制下,这些富余劳动力将持续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如果以10 年为周期把这些劳动人口转移出去,则每年转出在1500 万的规模。如此之多农业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无疑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因此,没有民营经济,我国的就业是不可能解决的。目前我国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根本无法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而民营企业则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设想一下,中国1000 多万家中小企业,如果每家多增加3 个人就业,就能吸收3000 万人就业。

民营经济在过去解决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在今后也将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话,就没有能力提供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我国的就业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我国社会就可不能稳定。

无民不富。这主要指民营经济是国家人民实现富裕的重要途径。

没有民营经济,国家和人民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富裕。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没有民营经济,国民经济就不能持续增长;二是没有民营经济,人民富裕就不能真正实现。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在过去40 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民营经济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解决了一大批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就业,直接带来居民收的稳定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7.0%;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4.9%。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稳定就业。稳定就业,促进了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实现我国居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17年基尼系数为0.4670,较2016年上涨0.002个百分点,较最近触底的2015年上涨了0.005个百分点。中国公布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创下最高值,为0.4910,此后持续下滑,此次再次转为上涨。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中国是11 倍,远高出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民营经济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民营化水平和基尼系数有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即随着民营化水平的提高,基尼系数值是下降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贫富差距。从经验来看,这个结论也不无道理。首先,民营经济成分的提高,将鼓励竞争,扩大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会趋于合理。就业增长,也会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其次,民营经济的壮大,意味着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下降,政府滥用特权的机会减少,寻租的可能性降低。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事实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富民富国之路,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无民不富!

无民不活。这主要指民营经济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

市场是否具有活力,取决于市场是否具有充分活力的、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市场决策权力的企业或者厂商。民营经济就是具有充分活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力的主要来源。

民营经济的活力首先来源于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与国有企业迥然相异,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不是政府而是民间资本所有者,民营企业对利益的自发追求与投资主体的意愿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因此,民营企业完全有可能避免国有企业因所有制性质问题而导致与市场经济的某种不协调。其次,民营企业反应机制灵活、动力机制合理。追求利润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 同时也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动因。民营企业尽管在市场环境中与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相似的风险,但民营企业对风险更为敏感,对防范、转嫁、避让风险更具有行为上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就是建立在对自身利益更为关注的基础之上的。在民营企业内部,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都是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的, 员工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能否建立或维持,完全依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而定,员工不可能产生像国有企业员工那种常有的“托大”心理。这样,民营企业灵活多样的内部分配方式,对提高工作效率也就能产生类似动能的效果。此外,民营企业对市场变化具有一种类似本能的特殊敏感, 从市场信息的搜集、筛选、甄别,到应对方案的制订、决策与行动,能做到简洁、快速,从而对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及时调整,其结果必然是大大提升市场经济的活力。

市场活力还来源于创业和创新。民营经济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效应。我国东南沿海及城市郊区的农村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出乎意料的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以民间投资的启动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成功经验激发了老百姓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老百姓自发创业的机制。实践表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普通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家致富的基本形式。民营企业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民营经济进行自主创新具备三个相对的优势:首先,机制比较灵活,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其次,自身能承担投资风险,开发风险,敢于承担失败;再次,民营企业能够以多种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既可以租用别人发明的技术,还可以采用参股的方式,合办企业来生产专利。因此,无论是从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微观主体地位,还是从创业和创新的角度来看,没有民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会具有活力。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