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意义,企业为什么要并购
并购的基本概念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并购的类型包括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多元化并购三种,具体区分见下表。通常将纵向并购与横向并购称为产业并购,产业并购基于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并购的驱动力
我们都知道在金融领域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交易活动,大部分的并购交易并没有产生正的效应,为什么并购还是如火如荼,经久不衰,无论是中国还是已经发展成熟的美国?我想这要从几方面来探讨。
并购到底能不能带来正效应?我认为这要从整体上来分析,因为很多情况下失败的并购不意味着两家企业价值从1+1=2变成1+1=0,而更多的情况下是1+1=1.8,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合并虽然是失败,但只是损失了0.2,而成功的并购,可以从1+1=2变成1+1=3,这种情况下合并产生了1的收益。如果失败并购的概率为70%,成功并购的概率为30%,两种情况下整体收益=-0.2*70%+1*30%=0.16,并购仍然产生了正的收益。当然具体的数据是多少,需要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才能得到客观结论,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并购成功率低,并不意味着并购失去意义。
并购带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并购是通过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产出。举个横向并购例子,甲公司只在北方地区销售醋,乙公司只在南方地区销售酱油,如果两家公司合并,那合并后的新公司既可以在北方地区销售酱油和醋,又可以在南方地区销售酱油和醋,最终产生的效果是1+1=4。这是一个典型横向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再举一个纵向并购的例子,集团A主业是运营一个大型的手机操作系统,其终端用户达到5亿户,公司B是一家创新型的手机软件开发企业,其开发的软件可以高效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集团A收购公司B,公司B的技术迅速移植到5亿终端用户上,给5亿的终端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其技术商业价值,而集团A也因为收购了B公司,快速拥有新的技术和服务,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从而巩固了集团A在行业内的地位。
中国企业发展现状与并购动力
中国经历了从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在这40年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到目前全国在册的企业数量大约在3500万家左右,其中99%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与美国等成熟国家相比,不考虑垄断行业,在大多数竞争行业,中国的企业数量要远远高于美国,中国企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要远远低于美国。比如美国种子行业龙头企业孟山都(后被拜耳收购),2018年收入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2亿,而中国种子行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2018年营收35.8亿人民币,仅为孟山都的3.5%,类似情况在各行各业非常普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美国过去一百多年,经历了6次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都产生了更多的行业巨头和跨国巨头,中小的企业能在竞争中留存下来的越来越少,各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形成了寡头格局。
企业的规模扩大和行业集中度提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大多数企业基本维持在温饱水平,没有资金实力投入研发,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企业陷入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泥潭。而美国的企业由于规模大,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上,使得美国企业能够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其技术领先又带来的更多的收益可以投入研发之中,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其必然性,原因在于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随着行业的发展成熟,创新所需要的投入越来越大,只有行业巨头才有这样的资源投入创新,这种创新也只有用于巨头企业才能带来更多的价值。其他的中小企业在这场创新竞争中,将逐渐失去其市场份额。
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未来更需要产业并购。合则存,离则亡,特别是在经济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抱团取暖是未来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未来中国企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行业排名靠前的第一梯队企业,将会越来越壮大;行业排名中上的第二梯队企业,大部分需要进入第一梯队的大家庭才能生存;行业排名靠后的企业,大部分可能会在未来5-10年内消失。
因此,经济寒冬里,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是发展自己然后去收购别人,还是等待被别人收购?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