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分析如何?我国垃圾回收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qinzhiqiang 09-29 11:44 1,561次浏览

我国垃圾回收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垃圾回收现状分析

生活中垃圾随处可见,可是你知道你的垃圾可以回收,变废为宝吗?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你有想过吗?

我国垃圾回收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很多,纵观国内外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热解、生化、填海、堆山造景和综合利用等,各城市根据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等选择垃圾处理方式。各城市虽然采取的处理的方式不同,但最终都会向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方向发展,并首先以无害化为基本的最终目标。垃圾无害化处理需要巨额资金,随着城市人口和垃圾量的猛增,垃圾处理费用呈几何数目增加,其经济效益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回收就是旧物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日本将其称之为社会静脉产业,这种产业有助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

环保物资回收能够节能环保,防止对地球发生过多的消费累赘。

如果没有物资回收,咱们将糟蹋更多的动力在产出新产品上物资回收再应用的作用是任何其余行业所无法代替的。经济兴旺国度把物资回收再应用行业看作朝阳产业。

生活垃圾日产量一览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广州市总人口694.3万,人均日产垃圾0.73公斤,日产生活垃圾4584吨;2008年广州市总人口过1000万(含流动人口),人均日产垃圾0.95公斤,日产生活垃圾达9776吨。目前广州市生活垃圾仍处于增长期,有关资料以2010年为基准年,预测2020年广州市人均垃圾日产量将递增至1.40公斤后基本保持不变,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将增加到18280吨。

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情况分析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在日常生活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如今也遭受众多诟病。数据显示,从塑料被发明开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PET塑料超过4000万吨,广泛应用于饮料瓶、服装纤维、电子元件等。废弃的塑料垃圾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只能通过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最终会有超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不经处理直接丢弃,这些垃圾在风力的影响下进入河流,然后汇入海洋。

2017年7月,中国发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禁令颁布后,流入中国境内的塑料垃圾数量锐减,一些历来靠加工回收进口塑料垃圾为生的“小作坊”相继停产。

垃圾分类回收案例分析

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废金属、塑料和纸张的回收利用国。

全球每年约有10亿个废弃的轮胎,造成约1350万吨固体垃圾。

垃圾分类回收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简单说,就是废物利用。

荷兰拥有1700万人口,国土面积仅4.18万平方公里。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决定了荷兰人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荷兰是欧洲最早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国家,垃圾资源化率和回收率享誉全球。

荷兰每年产生6000万吨废物,其中79%实现了循环利用。其余绝大部分又通过焚烧产生能源,只有3%被填埋。

荷兰自1979年就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它对生产者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征收废物填埋税。

2014年时,荷兰废纸和废纸板的回收利用率就达到了82%,而金属的回收利用率高达94%。荷兰针对废物回收利用在全国形成统一的数据统计监控体系。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是典范,全国每年产生的2500万吨建筑垃圾,整体回收利用率是96%。

以建筑垃圾为例,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主要依靠破碎机、分离器和涡轮机等。近几年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在15亿至24亿吨之间,但回收利用率仅5%左右。但在荷兰,许多地方和企业使用一个建筑垃圾自动循环系统,凭借磁力筛选机、X光分离机、颜色分离机,可以把塑料、非金属、混凝土和砖块颗粒等自动筛选分类出来。

我国建筑垃圾利用情况分析

建筑垃圾是在建筑物的建设、装修、维修和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产量也逐年加大,随之而来的占用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作为建筑材料最大宗的水泥及混凝土材料,其原材料也存在短缺的问题。如何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筑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较我国早2030年,如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并提出“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丹麦上世纪末就有约80%的建筑垃圾被再生利用。日本2000年建筑垃圾的重复利用率已接近90%。对废物的循环利用一举解决了资源短缺、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在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范倾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有效利用垃圾带来经济效益不容估计。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