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信大v?微信大V再从神坛上被请下来

qinzhiqiang 10-23 10:30 1,517次浏览

从素人摇身一变成为关注数或粉丝在10万以上的微信大V,再从神坛上被请下来,微信改变规则,让真实浏览量摊在阳光下之后,社群生态立刻产生天摇地动的巨变。而浏览量、广告价格、收入,这条被人为操作的黑色产业链,究竟又会对整个阅读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拥有用户,没有任何一个网络公司,会因为找不到商业模式而死亡。」

去年10月,微信使用者人数突破6亿,依照这个成长趋势预测,今年微信的使用者会正式冲上足以媲美Facebook的10亿用户数,而微信只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取得这个成绩。

我们对科技及网络产业的评价如何,其中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带动一条产业链共生共荣,面对消费崛起并逐渐强势的大中国市场,微信就是一个最好的观测标本。

退潮之后一起来看微信大V们裸泳

首先要解释一下何谓「大V」?大V通常意指对方是网络红人或是网络意见领袖,只要关注数或粉丝在10万以上都可称为网络大V。大V的身份不限于某一个领域,只要能连得上网路,人人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大V。

今年9月底,微信系统进行改版升级,改变了采集个人微信信息,以及公众号信息的界面及后台规则,因此大V公众号的真实浏览量马上被曝露在阳光下。一些平常阅读量超过10万的大V公众号,在微信改版当晚,阅读量如云霄飞车般直线往下冲,有些跌幅甚至高达90%以上。

微信公众帐号就像facebook粉丝专页,本身就是随着社群网络壮大,而逐渐被重视的存在,新信息对于微信用户来说,就像探索新大陆一样让人充满兴趣。而微信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订阅,「手机在手,世界我有」,也让经营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了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微信起初推出显示阅读量的功能,主要目的是让信息公开透明,没想到却启动一个个骗局,最终成为整条产业链的「共业」。

从默默无名要怎么走上神坛?

「有了用户,就一定会有收入」这句网络名言的本质,已经被重新定义。

假如你要从无到有,开始经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自媒体,你需要的是够多的粉丝和一定数字以上的浏览量,才能逐渐在网路上被人看见。而阅读量直接影响广告价格和收入,没有阅读就没有收入,是最直接的获利形式。但是要提高数字并不容易,需要持续提供优质的内容和长时间的经营,因此在现实收入的压力下,刷流量的产业链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我们应该知道的流量内幕微信大V为何粉丝下跌?

但演变至今,找人刷流量已成为业界司空见惯的常态,刷量能带来更多广告费,甚至决定了有没有人找你投广告。在网路上随便搜寻,就能轻易找到许多专门刷粉丝、刷流量的平台,各种功能应有尽有。除了定价透明化,还能指定时间刷流量以减少被怀疑的风险,你只需要台币3千多元的成本,就能刷出10万以上的阅读量,而这种造假的模式,已在社群网络上形成一种风气。

当微信大V们的阅读量是假数字,负责下广告的人回报的也是假数据,到最后,假数字直接改变广告主对广告效果的预期,进一步刺激公众号作假。这种操作虚假数字的手法,已经严重破坏市场机制。

用KPI串起的黑色产业链

以新闻网站来说,在流量考核的KPI下,即时新闻的阅读量,成为记者和编辑们的恶梦。但最令人害怕的后果不是以人工方式刷阅读量造假,而是标题统治世界,甚至整个中文阅读生态都被迫改变。

我们应该知道的流量内幕微信大V为何粉丝下跌?

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数据,等于把所有作者都放进一个以浏览量为标准的KPI斗兽场里,网络媒体藉由刷量获得漂亮的数字,以获得投资人青睐,成为网络创业的另一种获利型态。

在一些管制比较严格的平台,比如苹果的AppStore,刷量成本已经超过收益,在苹果强势打压之下,许多游戏公司干脆直接去刷排行榜。

为什么Facebook不玩这样的模式?因为他们也无法对付「数量惊人的虚假流量」。用户数愈多的网络平台,就愈容易让人钻空子进行地下套利,如果客观量化的数字皆为美化后的结果,广告的投放效果被稀释,统计流量也不再有任何意义。

行动网络的兴起,媒介方式的改变,代表我们进入各种网红横空出世的全娱乐时代,在身处刷阅读量、刷点赞数的黑色产业链,同时也意味着良币和劣币的争斗永不停歇。不过,无论结构如何改变,相信人性的暗渡陈仓总能为生命找到新的出路。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