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系统性能需求分析?(相应特性以及结构特性来对系统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

qinzhiqiang 12-22 15:53 698次浏览

本文笔者将从系统的数据性能、系统的并发性、相应特性以及结构特性来对系统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

一份全面的“系统性能需求分析”是怎样的?

一、数据性能

平台支持不低于400个在建工地的数据汇集和分析计算,系统应满足如下技术指标:

1. 数据类型支持

系统除支持一般结构性事务数据外,还需要支持主要二三维地理信息格式(shp、tiff、dem、3ds、max等),支持GPS、GLONASS、北斗等卫星定位数据,主要视频协议的接入。

2. 数据量支持

系统对GIS数据的支持能力不小于20TB;对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能力不小于200TB;对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数据量支持能力不小于500GB。

3. 数据库性能要求

根据本系统数据的特点,采用标准MYSQL语句,以便将来的扩展和移植。

系统将采用数据库建模工具,根据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构建出整个数据库。在构建数据库时,也会定义好数据库表的约束、关联以及索引。

针对系统的具体特点和系统要求,我们在进行数据库方案设计时对数据库平台提出下列性能方面的要求:

  • 标准化程度高,符合标准ANSI SQL 92语言的规范;
  • 支持对称处理和多线程技术,支持XML/CORBA,支持数据分区;
  • 可在多种操作系统,HP、IBM等服务器下运行,独立性强,对系统结构影响比较小;
  • 高级语言、汉化功能先进,易于方便使用,支持汉字,GB18030标准;
  • 支持主流的网络协议,如TCP/IP、IPX/SPX、NETBIOS、DECNET、SNA等。
  • 能支持同构、异构网络分布操作,支持松散耦合及海量并行处理;
  • 有足够的并发控制,授权控制和事务处理能力及恢复能力;
  • 与异种数据源有良好的可互操作性;
  • 具有可靠的数据安全保密措施以及故障恢复能力;
  • 具有SMP和MPP功能,具有快速的并发用户查询速度,并发控制稳定可靠;
  • 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错误恢复能力,错误记录及预警能力,具备异地容灾能力;
  • 允许行级锁,具有死锁自动解出功能而无需额外的数据一致性校验;
  • 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支持主从式、级连式、对等式以及N-向复制,并支持复制日志技术,具有分布式模式管理能力;
  • 具有完整的安全性(帐号安全,系统级权限,对象安全性,审查等),细粒度化的访问控制,适合于多层环境的安全模式的能力;
  • 拥有支持MIS的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提供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工具。

二、 并发性

1. 数据库并发

数据库支持超过500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能力。

2. 访问并发

管理端平台具备不少于100个访问并发的能力。

3. 传输并发

系统业务功能包括附件和图片的传输的时候,需提供稳定快速的传输效率,以及支持多附件多图片并发上传和下载的能力。

三、响应特性

1. 查询响应

一般数据查询响应时间<5秒。

2. 制表速度

一般固定表格制表不超过10秒钟,复杂统计汇集表格不超过5分钟。

四、架构特性

1. 可靠性

系统需提供7*24的不间断服务。

2. 稳定性

系统需合理的利用资源,保证前后台数据操作的效率,以及在数据响应和界面承载方面都要达到不会出现界面混乱、数据报错、触发按钮功能缺失、操作频繁或者快速容易崩溃的问题。

3. 兼容性

前端方面具有兼容各大主流浏览器的能力。

4. 灵活性

PC端前端自适应方面具有能够适配主流笔记本、台式电脑的能力,手机APP能够适应主流手机屏幕尺寸。

5. 扩展性

系统应便于新业务或者新功能的生成和实现第三方系统与平台的连接。另外,系统提供动态页面定制组件,能够有效的帮助运营方生成产品和服务表单,方便管理人员扩充分类目录等信息,并在权限管理、用户管理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合理性。

6. 诊断性

通过详细信息资料的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可靠性,线上实施管理操作时,需确认用户的身份。为了防止操作失误,应该将用户的操作过程信息以日志形式保存,以作为失误诊断的原始依据。

7. 扩充性

保证已有平台和系统的兼容性及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使系统可在原有的基础升级改造和更新,并应当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

8. 开放性

平台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今后必须通过接口和其他平台或系统相连,在平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外界信息系统交换的需求,保证既能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有具有与外界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能力。

9. 可伸缩性

要求在不用修改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或增强相应的设备即可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支持,包括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9.1 纵向伸缩

能够通过增加硬件资源提高目标平均性能和峰值性能(即响应时间、延迟等)及目标平均负荷和峰值负荷(即并发用户、信息量等)。

9.2 横向伸缩

能够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及实现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多节点等措施提高目标平均性能和峰值性能(即响应时间、延迟等)及目标平均负荷和峰值负荷(即并发用户、信息量等)。

10. 可交换性

系统应符合开放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种业务需求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系统整体构架,可与外部系统进行通讯并可提供标准的接口。既能实现业主业务,还可以完成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功能。

11. 经济性

系统应具备高性价比,能对系统资源的使用进行优化,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省硬件资源的开销。

12. 安全性

  • 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冗余措施加以保证,具体包括线路冗余、设备备份措施;
  • 能够在外网与Internet互连区采用安全可靠的防火墙;
  • 能够建立完整的网络防毒机制,以及建立严格完善的防毒管理规范;
  • 能够确保必须的网络服务的安全和可靠性,如DNS;对其它网络基本服务,限制使用范围,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规定,防止被黑客利用,绝对禁止匿名FTP服务,对需要使用又必须保证安全的场合,要经过身份认证、访问授权和审计记录机制的控制;
  • 能够在Internet互联区域及与内网互连区域设置防火墙,并采用防黑客攻击软件实现安全漏洞的扫描,结合系统管理及时修补安全漏洞;提供网络实时入侵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内网与外网的入侵阻隔;做好攻击的跟踪审计;
  • 能够防止网站数据被非法篡改,并且在被篡改之后能够及时的恢复。

13. 业务驱动性

项目实施以提供业务支持为首要因素。应从业务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重点与关键的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控制,在信息化价值和灵活性、管理工作量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保证在系统实施后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14. 集成性

系统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对流程审批、数据获取、信息集成等功能提供标准接口,以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集成。

15. 可层次性

系统可以统一各个层次管理规范,统一数据结构、数据表达方式、数据访问方式。

16. 可模块化性

系统须提供通用的组件支持,能够减少重复开发工作,保证产品和项目的质量,缩短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集成化开发各个模块,模块的划分应独立于当前的组织机构,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是结构化的、公用的,从而也是高效的和完整的,最大限度消除冗余和不一致。

17. 可维护性

方案和产品的架构须紧密跟踪国家信息安全、业主标准和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开放性好,便于系统的升级维护、以及与各种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18. 先进实用性

系统规划和设计理念可对照现有技术先进、成熟的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以减少系统开发的周期和成本;功能定位充分考虑平台服务对象的需求。

结语

请路过的朋友们多多支持哈,笔者在这里先谢谢了,以后会有更多优质的文章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发布,请尽请期待呦!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