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团队管理心得?(浅析团队管理总结大全)

通过Team(团队)可以看出,T-together(一起)、E-everybody(每人)、A-achieve(目的)、M-more(更多)。团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具有共同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相互支撑实现共同的目标,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保障通过团队的努力获得远超过个人的收益。
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有效的团队管理可以明确团队的目标,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管理,更好的激发个人潜能,让个人充分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管理本质
关于管理的话题实在太多,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经验和阅历,论述的观点也有所不同,但不论赋予管理何种定义,管理的本质都是围绕计划、落实、协作、服务、支持、共赢这几个关键词,来推动整个团队的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1.规划控制
规划控制的含义,即对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把握发展方向,保持正确的路线,达成最终的目标。管理的本质之一就是根据目标制定计划、过程控制保障计划的稳步推进。
无论是个人管理、项目管理、部门管理甚至是对于领导的管理,规划与控制均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过制定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计划的目标能够按时完成需要由控制来保证。
2.协作服务
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协作服务,不是说作为管理人员就需要高高在上,绝大多数管理者无论是能力还是阅历均在一定程度上优越于被管理人员,发挥自身优势、能力来协助员工工作的进行也是管理职能核心内容。
管理者也可以被看做成一种资源,去协作、服务于同事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协助其他同事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同事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与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辅助、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3.推动共赢
作为管理人员需要推动团队实现“共赢”,通过规避风险、提升效率来推进工作顺利快速开展,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最终实现团队及员工个人价值的共同提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在工作协作与落实的过程中向员工传递做事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技能技巧等,同时知识沉淀、技能总结,形成最佳实践、做事方法、技术手册,以此不断提升团队每个人的能力与工作效率,使团队创造整体价值。
管理范围
管理者通常分为几个层面:对自身工作展开、意识自省、方法调优;项目团队工作把控、推进、协作、审查;部门分工、运作、人员培养;上级资源协调、共同推进、解决问题。
1.个人管理
作为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管理团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以资历论资排辈。在遵守公司规则的同时,作为管理人员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团队中的表率,把自己的优良作风带到团队的工作当中,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去感染每一位成员,促进团队之间合作的默契,而不是以嘴大压人。
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更多的是项目团队的管理,只有团队成功,个人才称得上成功,要协调团队中人员的工作内容,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保障项目团队目标是统一的,成员间能够相互协作,互帮互助,遇见问题共同解决,在大局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相互推诿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对项目工作的计划、推进、审查、调整方面严格把关、提升项目团队的执行力,通过共同努力付出、建立战斗友谊最终托起成功的喜悦。
3.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除安排员工工作规划、明确目标外,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定向培养,理想状态是让有能力的员工成为管理者的备份。部门中员工在没有定向前,要保障员工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无论是硬技能还是软技能,之后在观其发展趋势进行划分。对部门的管理需要明确部门的工作职责,激励员工,赏罚分明,强化员工的责任心。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保障实现分工、过程跟进,避免员工跑偏导致工作拖期。
4.领导管理
对于领导管理很多人会产生疑问,领导本身就是管理者,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上级领导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用的好可以对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认为积极协调上级资源、跟上级互动是阿谀奉承、投机取媚绝大多数观点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失败者的狭隘认知。但是管理、协调上级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例如:在需要领导协助工作时,提前与领导说明,协调领导的时间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咨询领导问题时带着解决方案来咨询,而不是仅仅带着问题;领导在针对某一问题征求大家建议时做到客观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要试图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为领导提供参考建议、同样也是对领导的管理,因为领导根据建议综合考虑做出决策。
管理意识
提升管理意识能够更好的改善个人和团队绩效,意识到位可以让很多事情做起来变得容易推进,管理意识包括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明确责任、注重团队培养、及时汇报反馈、掌握把控全局。
1.增强认同
认同感是团队间成员一同共事的前提。“同心同欲”表示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拥有共同的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努力。作为管理者拥有很强的业务/技术能力与有效的管理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具备认同感,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认同感,能力再强也是背道而驰。
主动了解公司发展方向,设定自己的目标,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方向;只有与公司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才能最快的得到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公司的认同感,与公司一同成长,提升自己的同时引导、影响、强化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把控全局
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全局把控的意识,不要过于拘泥于细枝末节中,这样又会投入细节中,而无法抽身于宏观把控,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过分注重细节容易局限个人的思维,管理人员需要在全局的层面把控工作的进度,规避风险,快速应对问题,实现整体工作目标进度的推进。
作为团队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大局观,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工作,而是从长远角度出发,把控全局。凡事不要急于求成,对工作设立优先级,客观的分析能力的不足与差距,为自己团队设立改进的目标,逐步提升,对既往经验进行总结剖析。培养团队文化和统一做事的方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在众多方法之中,根据当前环境顺势而为、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3.明确责任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因素,很多时候它比能力更重要,只要责任心在,很多棘手的事情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职场中责任心具体表现为对工作认真负责、敬业,拥有恪尽职守的精神,不邀功推过、遇事不做过多解释、不过于计较得失,相信公平、遇见工作交集之事,无论分内分外均视为己任、受到委屈挫折平常心面对,不大发牢骚影响他人。
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对工作高度负责,不会推卸责任,也不会因为一次过失造成不良后果而气馁,勇于担事,勇于把企业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注重工作的推进成果,而不是事后互相推诿,逃避责任。
4.团队培养
很多时候团队中成员的个人能力与接触的范围是参差不齐的,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针对员工能力高低,进行优势劣势互补的意识,安排有经验的员工对新员工及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关于技术技能、专业知识、经验经历等方面的指导与交流。工作中了解每位员工的自身特性,挖掘其潜能,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如:意识形态、思维模式、工作方法、技能技巧、产品体系等。
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懂得让大家得到调整和平衡,面对棘手问题,起到带头作用,善于打硬仗,带领成员一起拼搏,过程中加深战斗友谊、提升团队凝聚力。
5.注重回报
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头有尾,切忌虎头蛇尾,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及遇见问题十分重要,管理者若想培养员工这种意识,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汇报意识,推进后续的整体计划。同时重视及监督下属对工作进度的汇报,以制度方式贯彻,让员工对工作汇报形成下意识。
正如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发自内心去主动接受这件事,之后才有可能做的出彩。工作上亦如此,凡事多向前走一步,主动汇报工作进展;遇见问题及时反馈、沟通;问题解决及时告知结果,让领导能够全局把控工作进度,帮助其更好的推进工作。
管理方法
管理者无论是在管理范围还是管理意识上都需要认知到位,而团队管理的出色,整个团队就会呈现勃勃生机,拥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去讲述如何去创建、管理一支高效的团队。
1.事务决策
领导者之所以可以服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领导者具有大局的决断能力,难点问题的处理能力,关键时刻可以为团队拨开迷雾、指明方向,从公正公平的角度将事情进行处理,得出团队认可或对当前局势最有利的结论。管理者在面对某项任务中,团队人员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各自的看法,但最终需要管理人员来做决策,同时承担责任与风险。
管理者需要公平、从大局、长远角度进行判断,不能偏听偏信,多方位进行利弊衡量、最终决策。另外,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员工自主规划个人工作的能力与意识,可将事情分解、分配到相关负责人手中,不要将所有工作绑定在自己身上,精力只需放在事件负责人那里便可,多培养自己的备份。
2.计划制定
“企业行不行看高层,能不能看中层,成不成看基层”,对于团队而言团队的管理者就是团队的“高层”,是团队的战略与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既然作为领军人物,就需要对团队的整体工作及目标业绩进行分解,起到指挥管控的作用。
需要明确团队的整体的工作目标,基于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有效帮助成员工作分解,保证计划是真实可落地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团队工作的推进,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具备较好的工作状态进入正循环的模式。
3.工作安排
判断一名领导者是否出色,一方面看战绩,另一方面看是否会用人、分配工作,即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在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后,管理人员需要对分项的工作进行工作安排,将工作按照优先级、难易程度划分下去,这时就涉及到用人。
在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能力素质、性格性情都是不同的,管理者应该在日常的接触中去判断、了解每位成员的特点、优势、弱项,之后在工作安排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任务分工,对不同的员工“识别性”培养,保证员工能力模型的既全方位发展、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
4.过程把控
通常来说,管理者将工作分解安排下放之后,主要关注的就是对工作进度、重点的推进、难点的解决,很多时候员工在工作中会因为能力、意识或当局者迷等多种因素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对工作进行过程把关,追溯定位问题、协作规避风险。
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工作进行跟踪、把控,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给予了解、帮助,保证工作的稳步推进,工作的把控不是一定要大规模的时间,可以利用闲散时间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员工快速突破瓶颈,推进工作。
5.工作考核
职场中唯一能验证结果的方式就是考核,如果管理者只是一味的安排、下放工作而不去考核、验收,那么工作的效果就无从得知,团队的价值也无法彰显,即使出现无用功的现象,也无法得知,所以一定要时常对团队的工作进行考核。
在任务分配前根据员工能力的不同进行划分,工作执行期间了解掌握员工的工作进度,避免跑偏,工作完成后对成员的工作进行审核,代码Review等。安排员工学习或者某项新领域的工作后,一定要考核员工的完成度及掌握情况等。工作如果不能明确考核或者疏于考核,那么工作一定做不好,而工作不能明确考核或者疏于考核都是管理者的失职。
心得总结
笔者之前为一名技术人员,现初为管理人员,由技术转变为管理者其中需要意识、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转变,不能惯用程序员的思维方式而是需要在问题与人员之间客观评判,保障工作的稳步推进。
与技术人员交互过程中,提升部员个人能力、辅助人员快速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个人的权威性;在人员的工作协调、工作安排时将工作模块进行划分、目标统一后,由员工自身安排分配工作,既解放自身的精力,又可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提升员工自身的规划能力。
作为部门的管理人员,一方面是对部门成员的管理、工作审查,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下属,可能在培养的过程会有磕绊,但是当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后,能够更好推进完成部门的整体工作,下文为笔者管理团队中的一些个人心得。
1.以身作则
打铁需要自身过硬,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作为管理人员如果自身不能够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何谈要求其他员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榜样的领导人员都不能够有效的要求自己,在要求团队人员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非议声音,这样对整个团队的风气,公司的氛围都是严重的伤害,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约束自己。
2.公平公正
团队的组成一定是具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员工,否则无法称之为团队,在团队管理过程中,由于队员的个性、彼此的分工、能力高低等因素,很多时候会涉及到利益相关的问题。管理人员作为团队的核心一定要公平、公正的去处理问题,做到一视同仁,注重结果而不是靠感觉,人都是可以改造的、可以成长的,工作考核过程中不要贴标签、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管理人员要能够与团队中的成员均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视同仁、注意分寸、把握尺度,保证团队的良好有效运转。
3.勇于担当
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员工或者管理人员在遇见问题时第一时间应该是:直面问题、冷静思考、积极协作,尽快解决,而不是考虑如何把自己摘出来、或者是洗白。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勇于担当,而不是有问题或者领导问责的时候推脱至下属身上,这样不仅会降低人品和权威,而且会严重伤害团队士气,带坏团队风气,久而久之让团队陷入不健康状态。同时作为领导者还要勇于较真,遇到问题敢问责、敢揪责,将问题摆在明面去处理去澄清,不要因为怕得罪人而得过且过。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