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社群营销(送你几种社群运营方法)

qinzhiqiang 05-18 7:03 969次浏览

冲格新媒体通过大量咨询研究分析,将社群的角色分为内容创造者、评论者、搜集者、参与者、围观者、不活跃分子。他们各自的诉求不一,相互影响和转换。

在社群运营时,必须对症下药。如为搜集者提供有价值的干货知识,为评论者提供可以评论的话题,为围观者创造看热闹的场面,为创造者提供思考的资源和刺激。

但这些成员中,最核心的莫过于社群的意见领袖,即活跃的灵魂人物。他可能兼任思考者、组织者多重身份。式社群营销如果一个群有两三个这样的意见领袖,能激活其他成员,且能碰撞出很多有深度的内容火花。

式社群营销_酒店体验式营销_连载式营销

这也是社交媒体的具有天然渠道的魅力,它集合了一群有温度有情怀的人,它链接的是“人性”,它输出的是“价值观”。雷军,罗胖,大熊都是极其厉害的社群领袖人物,这方面,格力董小姐就略输一筹了。

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

任何群体,无规矩不成方圆。社群的最高境界是全民自治,得建立在高度磨合、默契之上。大部分社群都是自治加人治。

说白了,就是有统一、严格、被高度认可的群规。

我曾混迹一个收费读者群,群主十分强势,只要看到发广告者便踢,没有二话。其他群发个红包也许可以了事。这个群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影响力,大家也愿意追随,所以,这个群的氛围是相对“干净”的一个。

有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活动策划。

活动,能迅速催化社群的“温度”。活动,能让成员有参与感。通过微商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微商是不断通过活动来提升影响力的,如出国旅游,抽奖,返利。

活动的策划需要结合社群的主题和成员的诉求。任何活动中,红包接龙互动屡试不爽。毕竟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微信红包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可以好好利用。

线下的交流活动,更是维持社群关系链持续发展的重心环节。面对面的沟通体验能迅速拉近群里成员的关系,通过真实场景强化社群的存在感,丰富成员的体验,加深关系链的沉淀。

要打造独特又好玩的社群文化。

社群一定要好玩。不好玩,不传播。玩着玩着把钱赚了把东西学了,相信这样的群文化每个人都能接受。

我曾在秋叶ppt群了混迹过,他们的群文化就很有意思。一进去就先得自我介绍发照片被调戏,做的好的作品会有人打赏,群员之间更是无节操自黑。每周还有达人做干货分享。

他们的群文化便是:一入秋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这种体验让人感知到群里的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有温度的,互相认可且好玩的。

有种有趣有料的逻辑思维社群之前做的“团要”和吃霸王餐,也是不断给粉丝制造惊喜,提升参与感,占商家便宜。

大熊会的宗旨是带领粉丝发财,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社会化营销社群。

社群的核心在于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规模巨大又情感趋同的最大社群,便是宗教了。

社群营销的核心魅力在于“裂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节,开放的互联网带来无限的信息量。

每一个社群都一场化学实验,未来的互联网是垂直社群的时代。

仅仅从口碑营销的角度思考,一个企业品牌和消费者的弱关系能通过社群变成强关系,未来也许大家不再相信明星代言的广告,而是相信某个领域意见领袖的推荐和某个朋友的分享。

式社群营销_酒店体验式营销_连载式营销

小米早期的发烧友文化即是社群的雏形,他们最早找到100个铁杆米粉,这些米粉不断裂变,他们影响到的粉丝量17万,都是有血有肉的产品代言人。

这些粉丝代言人也是通过小米的发布会、米粉节、体验店感受到了小米对他们的热爱,进而迸发巨大的商业价值。

此外,对于社群成员人数也要合理控制。著名人类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罗宾邓巴提出过150定律,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50人。精确深入交往的人数是20人,这些由大脑新皮层的应对能力决定,过量的人和信息,是低效的传播,会提高获取信息的成本。式社群营销

500人的群,基本相当于在管理一个公司了,岗位各司其职,在线上的方式就更难管理过来。

人不在多,活跃就好。

现在,很多明星已经意识到社群经济的厉害,开始逐步把粉丝社群化,试图与粉丝产生共振。而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一个社群很简单,关键是如何把社群运营与产品链接起来,社群营销的挑战,对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一片处女地,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