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如何开展绿色营销

qinzhiqiang 07-18 5:13 1,194次浏览
尽管我国绿色营销呈现良好开端,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绿色营销起步较晚,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尚不具备绿色营销意识,传统的、非持续性的销售观念和营销手段在这些企业仍具主导地位,从而影响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进展,且面临很多现实性问题。 (一)绿色营销理念尚未真正确定 营销理念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目前我国企业总体上绿色营销观念淡薄,其表现如下: 1.大多数企业营销目标尚停留在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阶段。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待消费的态度,绿色营销追求可持续消费模式以提高消费质量来减少消费数量,而传统营销则是刺激消费、鼓励消费更多数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营销中工作的重点仍是刺激或激励消费者更多地消费产品。 绿色农产品营销_营销底牌:营销企划案例解析_绿色营销 2.大多数企业对绿色营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化。近年来许多企业借绿色营销之名,行非绿色营销之实,仅仅是随波逐流加入到绿色营销行列中,为的是给自己树立所谓绿色形象。他们单纯的认为挂上了所谓的”绿色标志”就是绿色产品,实施了绿色营销。更有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采用欺骗手段,明明自己的产品不是绿色产品,但还是印有绿色产品的字样或贴上绿色标签。前不久的河北绿色大蒜生产基地使用了农药就是非绿色营销的典型事例。这些非绿色营销的频繁出现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产生不信任感,从而直接影响了绿色产品的消费。 3.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环境效益的前沿目光。绿色营销考虑和强调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社会长远利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虑的很少。 (二)生产管理方式滞后 由于我国绿色营销起步较晚,故企业缺乏生产管理的经验,生产管理方式也较落后。 1.环境成本外部化。目前我大多数企业总是从企业、顾客和竞争者这三方面协调来获利,而忽略了企业的外部自然环境。环境成本内部化 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推行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总体上仍处于”污染后治理”阶段,缺乏全过程管理的措施,因而使大多数企业未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未能接受环境成本概念,为获取蝇头小利而追求污染产品,其结果是环境成本外部化,导致绿色产品在价格上相对劣势,削弱了市场竞争力,从而抑制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我国大多数企业沿用旧的生产方式,未能真正落实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的前提是要生产绿色产品,解决消费环节污染的根本方法需通过改善生产环节来实现。2007年6初爆发的太湖蓝藻事件,从客观上来讲就是因为工业排放的磷、氮超标。据调查,太湖上游28个污染源排污口的调查监测中就发现,废污水超标次数达到或超过50%的16家公司中,竟然包括了2家污水处理厂。据了解其中一家的日处理能力只有2万吨,但一天接纳的污水量却是4万吨,显然,大量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太湖了。这直接导致太湖非常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已经严重丧失 。而前不久在央视新闻频道举办的《绿色选择–2007中国环境调查》发布晚会上,河北”小洋人”乳业集团因排放污水被曝光,就是因为小洋人集团排放的污水进入河流,对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河流周边农民的家畜饮水和农作物、果树灌溉。以上迹象表明: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仍有很多企业沿用旧的生产管理方式,使得企业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增长路径,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所以清洁生产方式并未在企业真正落实。 营销底牌:营销企划案例解析_绿色营销_绿色农产品营销 (三)营销策略与绿色营销不相适应 绿色营销作为21世纪营销的主流,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 1.绿色产品的开发不尽人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从重视商品的物质价格的消费观转向以非物质为特征的绿色消费观,消费者在购买时越来越注重商品对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影响。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延续传统产品的生产,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迫切感。尽管受国际绿色浪潮的影响也生产了绿色产品,但开发力度却远远不够,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 2.产品的包装呈现非绿色化。大多数企业为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竟打出了”金玉其外”的王牌,它们利用坚固、精美、豪华、的包装来蛊惑消费者,但这样的包装往往既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消耗了大量包装材料,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出现”败絮其中”丑相。这一点与绿色营销背道而驰。 3.绿色产品的宣传不到位。我国绿色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不够,而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完全担负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企业对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即使有好的绿色产品,消费者也不会自动认知。这些企业只是为了激起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欲望,它们只通过媒体进行绿色产品品牌宣传,创立品牌绿色商标,而未给予消费者全面的绿色消息、绿色语言、绿色生活风格、绿色动态等信息,没有让消费者真正地了解绿色信息,心甘情愿地接受绿色产品。 4.绿色产品的定价不合理。目前我国市场上很多绿色产品的价格过高,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抓住了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上升的特点,不断的炒作绿色产品,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这样一来就使很多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望而却步,使他们产生拒绝或少买的心理,直接导致绿色产品的市场不景气,从而打击了其他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生产绿色产品的信心。 营销底牌:营销企划案例解析_绿色农产品营销_绿色营销 5.销售渠道因循守旧。绿色营销的出现对分销策略的设计提出了挑战。由于绿色产品具有环保特性,使得企业在选择分销渠道时存在很大的困难,而我国目前仍沿用传统的分销渠道,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四)政府对绿色营销的支持不够 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和促进绿色营销开展的措施。但这些措施还不够,仍需要政府加大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 1.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已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但是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于是放纵了对部分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其降低了治理”三废”标准,使地方环境恶化。 2.缺乏对实施绿色营销企业的激励。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不会自愿的支付绿色成本,而绿色营销无疑让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如果政府给予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一些激励,如奖金、奖品、减税等,既可以降低其实施绿色营销的成本,又可以提高其继续开展绿色营销的信心,还能促进企业间的绿色营销竞争。可是由于我国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还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3.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经济支持不够。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资金的不足,未能在生产过程中顾及环保,于是造成污染也无力投入治理。另外,很多企业还由于资金的原因,使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环保产品推广缓慢或停止,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退出绿色营销。 绿色农产品营销_营销底牌:营销企划案例解析_绿色营销 4.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引导和教育力度不够。绿色营销不仅靠企业、消费者传播,还要依赖政府的引导、宣传和教育。例如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引导,开展环境工作的教育,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育和扶持等都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度。 (五)未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形成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这势必阻碍绿色营销的健康发展。 1.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淡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的至今仅为少数消费者绿色营销,决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概念,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需求。 2.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知识不足。消费者成熟的绿色消费,要有较丰富的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等知识指导,但是现在我国的消费者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指导消费,消费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受广告的影响较大。由于知识的缺乏,加之绿色产品价格偏高,导致消费者无力消费”绿色产品”,不能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