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qinzhiqiang 07-24 22:44 942次浏览

经常很多读者留言说,营销方法学了很多,但实操时还是无从下手。

《营销管理》看完了,《定位》看完了,某某文案书也看完了…甚至也看了很多文章干货,但还是不会如何做营销、写文案!

你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吗?

这种情况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是,看了很多营销、文案方法,但是一到了真正做营销时就束手无策,感觉脑袋空白。

后来随着实践经验越来越多,还有加上我经常分享总结多了,这种“脑袋空白”的现象就逐渐减少了很多。

可见,这是我们人常见的情况。因为知识被输入大脑后,需要经过大脑的沉淀处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后,才能把这些知识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快速让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呢?在《刻意练习》一书介绍了很多方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法非常有效:

很多人看完了一本书的某个知识或者听完某个课程营销方法,接下来一般是继续看更多书或听更多的课程…最后感觉自己“收获满满”。但是过了几天后,之前学的东西就所剩无几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遗忘规律——某个知识如果没有及时复习和运用,很快就会忘记。当时的“收获满满”只是大脑的一种虚幻感,实际上你大脑还没有进行处理留存,也就是说你并没有真正掌握该知识。

那如何减少大脑这种遗忘规律呢?

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学了一个知识,立刻举例和运用。

如,看了怪兽先森在文章里的“形象类比”的文案方法,就想想有没有相关的例子,以此加深理解。

(把小型充电宝与类似大小的口红进行类比营销方法,会更加形象化)

营销方法_微博营销方法_最有效的100个营销方法

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文案写作里。

比如,如果你为一个产品写文案,看看能不能用“形象类比”的方法,来让文案更打动人、说人话。

如果你说没有这样实践的机会怎么办?只要你留心,随处都可以发现练习的机会——看到路边或者网上某段广告文案,你就用这个方法帮它改写。至少,你在看视频节目里有广告,你不要当做没看到或跳过,而是要津津有味地欣赏、拆解、模仿或改写它!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一般好方法都是逆人性的,因为我们人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懒得思考”。

但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而且达到一定的练习量了,“信手拈来”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按照上面说的方法练习了,但很快就放弃了或者练习了很久也感觉没有什么进步(假设练习方法没有错),那么很可能就是你缺少了知识的反馈。

(我在之前文章提到这个方法,这非常关键)

比如,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只要智力正常的人在玩了一段时间,基本都能得到进步而不是原地踏步。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游戏设置了一个十分明确的反馈机制——你完成了某个任务会有对应多少分,通过了几关又可以升多少级等,这些都是很明确的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把你的游戏能力进行迭代升级。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同样,学习也需要不断的反馈,才能得到更好的迭代进步。因为人会有一种认知偏差,没有正确的反馈,自己很难判断自己做的好不好。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反馈呢?

比如,检查你写的文案是否能打动大部分用户,并不能只是你自己看了感动就行,需要给部分目标用户看,让他们给你反馈。这是寻求外界的反馈方法。

或者自己列一个问题清单来检查自己的文案是否避免了一些错误和遵守该类文案的要点——如,有没有说人话,有没有考虑投放渠道特点等问题。这是用清单检查法,我看到很多高效学习的人经常用这种方法。

通过不断的反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升级迭代,可能你会担心自己进步太快!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情况?

最有效的100个营销方法_营销方法_微博营销方法

……

以上情况,相信很多营销人都深有体会。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我们在做品牌营销或写广告文案时,经常需要想出各种各样有效的创意点、好的营销方式等。也许会有部分创意想法很快就被想出来——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好的营销想法并不是一想就出来了。

当你苦思冥想,实在想不出好的营销想法时,你会怎么办?

很多人以为创意营销是有天赋的人才能做到的事。其实不然,大部分好的营销点子和营销创意是有一定的方法。

下面我给你分享四种被验证有效且我个人也常用的方法给你,让你的营销创意与思路不再受阻。

这是很多营销人最常用的方法了(昨晚好几位读者的留言也提到了这点)。

很多好的营销想法,其实都是借用被验证有效的经典分析模版而得出。因为很多分析模板可以让我们的思路得到更为全面的考虑,借助这些模板方法能更快地启发我们的思考。

比如,想让写出让用户看了就下单的广告文案时,可以借助AIDA法则,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又如,想综合分析相关环境、制定战略方向时,可以借助SWOT分析、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竞争环境)、PEST分析法(分析宏观环境)等经典模板。甚至很多所谓的优秀创意广告,都被人总结成模版。

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借助经典的模板,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有效的思路。当然,有些人的营销创意并不是来自模版,而是平时的积累与思考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部分模板“套路”正在改变或失效。比如过去掌握了渠道就决定了大部分的产品销量,而现在即使你控制了某渠道不一定就能有好的销量,因为在互联网的普及后,消费者的主动选择权更加多元化。甚至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未来部分的营销方式也可能需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或改变。

最有效的100个营销方法_微博营销方法_营销方法

但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模版依旧会有效,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下做出调整和灵活使用,不能盲目效仿模版。

(怪兽先森营销交流群的讨论截屏)

当你调研了用户与目标市场等,也借用经典的模版方法,在做营销时还是没有什么头绪时——不妨回到用户与产品本身,很可能会激发出好的想法。

比如有次我在做一个母婴类的产品营销时,在思考很久后依然对产品广告语这方面没有思路,于是又问了身边的好几个年轻妈妈用户,最后从交谈中得出了较好的思路。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而很多看起来很有创意却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文案策划,都是偏离了用户与产品本身的自嗨式营销。我发现很多广告文案让用户难以理解,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更不用说让用户下单购买了。

比如我文章之前提到过的一个淘宝详情页文案,这句“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文案能让用户在短时间能够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吗?如果回到用户本身,以用户视角去思考文案的有效性,就会较少自嗨文案的产生。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淘宝截屏)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从自己角度思考问题的人,但大部分好的营销都是需要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去思考。重新回到用户与产品本身,可以更有效地启发你的思考。

当百思不得其解时,参照相似物的情况,也是帮助你想出好营销想法的有效方法。这相似物可以是你的竞争者,也可以是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参照物。

比如我们国内早期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是以美国等国家的相关产品做参照,然后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做调整,最后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淘宝、微博等互联网产品,早期很多思路以ebay、twitter相似产品为标的物,根据国内市场与企业自身情况做出更适合中国人的产品(这仅是举例)。

你学了很多营销方法,但实操起来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但很多相似物的方式,表面看起来很有效,可能不一定就适用你的产品,因为很多时候是在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品牌认知度和广告投入情况等多种因素而综合影响的结果。

因此,你不能盲目照搬相似物的做法,需要根据考虑相似物成功方法的前提条件和自己产品本身的实际情况做调整。

比如你是刚做电商平台不久,你模仿现在的淘宝做法就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现在的淘宝的品牌认知度和前提条件和你的不一样。也许看看当年刚起步时淘宝的做法,可能对你的启发性更好。

如果前面的方法都试过了,那么暂时转移注意力会是一个好的方式。

你可能会说,要想出好的创意或营销思路,应该集中注意力,怎么说要转移注意力?

没错,就是转移注意力。

我们对某件事情进行思考很久后,依然没有什么头绪时,如果仍然继续强行思考该事情,大脑某个区域就会主动进入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这个时候,暂时性把大脑对该件事的注意力进行转移,比如看看电影、散散步等——让大脑主动对该问题进行重新的构思,你再回来思考就很可能就想出更好的思路出来。

我个人经常受益这种做法。

比如我想一个广告语,前面介绍的方法我都试过了,仍然没有什么思路,我就会去运动一下或看看其他的资料,有时突然就冒出一个好的想法出来。听说,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洗澡时最有灵感…)。无论该故事是真是假,但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是被很多验证有效的。

但前提条件是,你已经通过文章前面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了,你的大脑才能在你转移注意力时,帮你进行无意识的整理构思。

大部分情况下,好的营销想法并不是靠着偶然出现的灵感而获得的,而且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刻意地思考出来的结果。怪兽先森在本文给你分享了以下四种有效的方法:

1.借助经典模板

2.重新回到用户与产品本身

3.寻找相似物

4.暂时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