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扭曲的广告太祸害 在国外媒体成头条

qinzhiqiang 05-27 2:52 1,057次浏览

在英国广告标准局(ASA)公布的2017年十大“投诉最多”广告创意中,肯德基一则“嘻哈鸡”主题广告登上排行榜榜首,受到广泛诟病。 肯德基这部争议广告名为《全鸡》,展现的是一只毛色鲜亮的健康肉鸡随着饶舌乐节拍“翩翩起舞”的场景。

伴随着说唱歌手DMX的劲酷单曲,一只从爪子就能看出丰嫩肥美的大白鸡随节奏出场。

放纵不羁的眼神,饱满的谷物仿佛暗示着肯德基的伙食不错。烟雾灯光俱全,白鸡有嘻哈。

全场没有出现任何肯德基的产品,除了这几只代言鸡。肯德基给鸡做了一支视频,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说明:我们除了鸡,什么也没有!我们的产品,100%都是鸡!

这则广告本是为标榜商家过硬的食材质量和可靠的原产地,没想到却引发恶评如潮。在反对者看来,“嘻哈鸡”演绎的是一曲“死亡之舞”,因为“它之后就要被送进屠宰场”。

根据ASA汇集的投诉意见,不少人认为这部广告是“对鸡的不尊重”。不少网友也喊话商家“你们考虑过鸡的感受吗?”还有更严重的指控称,该广告“会引发素食主义者和未成年人的不适”。不仅如此,该广告还引发动物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如“动物平等”组织就认为肯德基是在“粉饰其养殖场的残酷现状”。

据了解,这则“最受争议”广告的主要投诉群体是孩子家长——在他们看来,广告中演员“边吃边唱”的场景会让孩子沾染不良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十大“投诉最多”广告创意中,肯德基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麦当劳也是榜上有名。麦当劳以256份投诉位列第5,其广告创意大打“亲情牌”——展现母子二人共同追忆孩子早逝的父亲,被批“消费人们的悲伤情绪”。

【肯德基广告也曾在中国引起争议】

肯德基历史上推出过不少备受争议的广告文案。该企业于2005年创下被投诉1671次的最高记录,其中有两则广告在中国引起巨大争议。

1、认真读书不如吃KFC管用?

2006年4月,肯德基广告“鼓励篇”,因存在宣扬“读书无用论”之嫌而备受指责。这则引发“争议”的广告具体内容为:名叫小东的男生勤奋用功,小东在肯德基餐厅里给两人补课时,红衣男生只顾着吃肯德基,毫无心思听讲。高考结束了,小东高考落榜,而红衣男生与女生都考上了大学。红衣男生手里拿着一个“老北京鸡肉卷”,地上有一个纸飞机,正是用鸡肉卷的包装纸折的,上面写着“小东加油”4个字。

不少网友表示,“认真学习还抵不上吃KFC管用,这不是在标榜肯德基的同时,宣扬读书无用论吗?”“严重抗议,停播此广告!”

2、广告贬低粤菜曾惹祸

2003年底,肯德基“咕咕鸡肉卷”的广告曾因涉嫌侵害粤菜而被工商部门叫停,与此同时,红极一时的咕咕鸡肉卷也黯然退出市场。

该电视广告的画面显示:肯德基挤满了吃咕咕肉的人,旁边的一家粤菜馆却是门可罗雀。粤菜馆的厨师发愁,小徒弟一口广东粤语,大着舌头告诉师傅,“师傅,师傅,客人都去了肯德基。”后来这位厨子也忍不住跑到肯德基大块朵颐,只见,粤菜馆的招牌“轰”的掉了下来!

广告一出,各地媒体纷纷接到市民投诉,认为此广告有贬低中式粤菜而抬高洋快餐之嫌。

【“速成鸡”只养35天,用毒气杀死】

近几年来,媒体一直报道肯德基“虐鸡”的消息,称那些活生生的家禽在变成鸡米花和香辣鸡翅之前,曾经备受虐待。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拍摄了一部纪录影片,将肯德基供应商养鸡场的内景首次展示在公众面前。据画面显示,在一家每年为肯德基提供上百万只鸡的农场,3.4万只鸡被关在一个窗户很少、不通风的棚屋中,成天与自己的排泄物为伴,粪便随处可见。

当被问及鸡的生活环境是否太差时,有着35年供应商经验的农场主安德鲁说道:“不不不,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如你所见,这些鸡都有着漂亮干净的脚,这是一个好迹象,说明它们非常健康。

当这3.4万只鸡存活35天后,即被毒气杀死,然后碎成九块,用托盘送到仓库中,再分送给全国的分支机构。

▲BBC肯德基纪录片截图

动物权利活动家再次谴责了肯德基的“虐鸡罪行”,指责肯德基的养殖鸡过着“压抑”的生活。来自动物救助组织的成员泰勒指责称,“这些动物被剥夺了作为生命的一切。很多鸡因为脱水等原因而死亡,英国每年大概生产9亿只小鸡,约有3000万只鸡因脱水死在了棚屋中”。

【争议广告屡见不鲜,种族性别歧视泛滥】

2017年5月,汽车品牌奥迪发布了一则改装二手车广告。在广告剧情中,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新郎的母亲却突然打断仪式。这位母亲盛气凌人地抠开新娘的嘴巴进行检查,同时她还用一种仿佛“检验牲口”的粗暴动作,用力捏新娘的鼻子、揪耳朵、查看是否隆胸等。在这则广告中,新娘被比作二手车,而画外音则是“官方认证才放心。”

广告播出之后,立刻被舆论指责物化女性,歧视中国消费者,同时影射中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复杂。之后奥迪发表道歉声明,表示广告由奥迪在华合资公司的二手车部门制作,奥迪方面称“深感遗憾,这则广告的观念与我公司价值观完全不符。”

二手车广告物化女性,打车广告却又物化了男性。“滴滴出行”曾经推出一支广告,年轻貌美的女儿带着其貌不扬的男友见父母。一开始父母的脸上明显流露出不满,随后男友把学历证书、房产证、奔驰车钥匙、和马云的合照、大堆银行卡一一亮出,岳父母的态度立马从倨傲变成喜笑颜开国外媒体广告。

据说这则广告希望强调的是滴滴出行挑选司机时,就好像是中国家长检验他们的准女婿一样严苛。然而这种片面物化男性的广告,只能透露出扭曲的价值观,自以为幽默,却只会令人尴尬国外媒体广告。

2017年10月,素来以高水准的广告制作出名的宜家家居也“翻船”了。

本意是想借助一个有共情的反转事件,展示如何将普通客厅一秒切换成一个充满庆祝气氛的客厅,遗憾的是,它选择了一个令人反感的故事——父母催婚。

在这部30秒左右的广告中,父母看见女儿一个人回来,立刻深情不悦告诫女儿,“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随后镜头一转,女儿携男友出现在客厅,父母立刻喜笑颜开,用宜家家居将餐桌布置一新,最后打出字幕:“轻松庆祝每一天。”

广告播出之后,不少网友表示对宜家感到失望。很多人认为“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这句台词很不恰当,是对“剩女”的歧视,称广告传递了不恰当的价值观。

“不带男友回家,就一脸严肃,没有节日气氛,带男友回家,就笑脸相迎。这是什么样的家?”“很难相信,标榜舒适生活品牌形象的宜家传递了这样的价值观。”面对舆论压力,宜家迅速出面发布道歉声明,并承诺撤掉该电视广告。

2016年5月,国内某品牌洗衣溶珠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在这则广告中,一名亚洲女性在洗衣机前准备洗衣时,突然出现一名脸上沾着油漆污渍的黑人男子。随后这名女性以很挑逗方式用手指示意黑人靠近,但是却趁机把洗衣珠塞到他的嘴里,然后将他塞进洗衣机再整个人坐在洗衣机上。

洗完之后,这名女性很开心地看到洗衣机中出现了一位白白净净的亚洲男性。这则广告在海内外都受到了巨大争议,被认为涉嫌歧视黑人,《赫芬顿邮报》甚至将这则广告称为“史上最具种族歧视意味的广告”。

而在一开始的回应中,厂商还表示是海外的批评者太过敏感,并且指责外国媒体放大解读。直到最后面对海浪般的批评指责,不得不发表道歉,并且终止广告投放。

2017年8月,杭州一家连锁餐厅推出了一项备受争议的打折促销活动,竟然根据女性顾客的胸围大小来决定折扣力度。

在餐厅的促销海报上,明确写着不同罩杯所能享受的折扣,胸部越大,折扣越多。这种赤裸裸的身材歧视、物化女性行为,不仅低俗、恶俗,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极其扭曲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噱头,只能成为文明社会的耻辱。

为了让观众产生共鸣,很多公司在宣传推广时,都会选择从一些社会热议的话题切入。然而,有些公司在跟风迎合社会热点的同时,却忽略自己本身在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商品,促进销量,但广告同时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扭曲的价值观无法产生优秀的广告,扭曲的广告却会对社会文明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做广告之前,请先正一正自己的三观。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