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不是一支产品,而是一个营销体系

qinzhiqiang 10-16 14:42 833次浏览

近几年在给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爆品?怎么样才能打造出自己的爆品?大家对于爆品的渴望,如久旱的秧苗昐甘霖,希望有一支产品可以救企业于危难之间,助企业走向康庄大道。实际上,这种思维还是“大单品”思维,还是“生产为中心”的思维,这也恰恰是娃哈哈们的尴尬。那么,如何来打造自己的爆品呢?

爆品是一种思维

我的前任老板王海鹰先生对于产品有其独到的见解,我也非常认同。他认为产品是一种利益,比如消费者购买电视机,实际上他想得到看节目的利益,而不是电视本身。现在我们看乐视电视、小米电视很轻松的进入了电视机行业的前列,因为他们把握住了消费者的根本需求,把电视机当成入口,专心做内容。和电视机相比,消费者更希望得到喜欢的节目,和购买电视相比,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节目。也就大家经常说的硬件不值钱,就是这句话,彻底颠覆了电视机行业。

所以产品本身是用户思维,而不是生产思维,乐视电视机就是个例证。这种思维早已有之,只不过在互联网的今天,这种思维更容易实现了。爆品一定是痛点的系统解决方案,而不一个噱头、一个卖点。

爆品是一个营销体系

爆品的出现,要求高关注度、高参与度、高购买率。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动员了公司各部门甚至外部的力量,共同把爆品引爆。

1、产品开发

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1)爆品是新品还是老品?你说呢?爆品就是爆品,新品可以,老品也可以。新品中我们看到的苹果的更新迭代、小米新机的疯狂;老品不可能成为爆品吗?那么东北大板、马迭尔冰棍、北冰洋汽水怎么解释?产品只要具备了爆品的特性:小众、高关注度、解决痛点就可以成为爆品,无论新老。

2)卖得最多的是不是就是爆品?有可能,但很多不是。

3)赔本赚吆喝的跑量产品是不是爆品?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利润,你说呢?如果打造爆品就是降价这么简单,我们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产品开发是“用户”思维,以前主要通过市调的方式进行。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的市调因耗时长、费用高而成为辅助方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很大程度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大数据在产品开发的应用,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型的软件来支持。大多数软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应用无法实现,这也是我们团队正在攻克的难题,应该很快就会实现。

2、营销策略

1)解决关注度的问题

产品开发出来之前,就要开始着手解决线上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把营销做在销售成交之前。小米每一代产品的开发,都有用户的深度参与,不断的调整产品方案,甚至延后上市日期,并且因为产能等原因,上市前期处于控量的状态,这也就是大家讲的“饥饿营销”。之所以饥饿营销在产品过剩的今天还能大行其道,主要是在产品推出之前,已经形成了关注度。

线上的关注的形成如何营销自己,首先是用户的界定,把用户的信息源进行覆盖;然后是痛点的解读,让用户的痛点明确性、数据化、量化、可描述化;第三步就是痛点解决方案与参与性打造,没有用户参与,就没有关注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四步就是产品上市的引流,包括赠券、买赠、满减、折扣、套餐、积分、抽奖等等,形成热点。

线下的关注度,一方面是终端形象中突出爆品,店员有专业形象、专业话术、专业演示等等。通过店内形象(POP、台卡、吊旗、特陈、特殊包装等)、店内活动(老客户、新客户)如套餐、折扣、抽奖等,形成消费,然后引导用户到线上分享购物与消费体验,形成O2O的双向互动,形成关注点。

培训非常重要。

2)传播

能过自媒体(微信、微博等)、合作媒体(搜索引擎、线上社区、视频网站等)形成传播。这比较考验文案与平面的能力,很多企业如何营销自己,有不错的产品,也有很好的创意,就是因为没有注重文案和平面,所以无法形成持续性关注,这一点,可以多向杜蕾斯学习,一个好的文案或是平面,本身就是一个热点。

视频的制作成为传播的一个突出方面,在流媒体的今天,视频可以很快得到病毒式的传播,比如现在的“泰国广告”。

3、爆品的管控力

很多企业认为我有好的产品,就应该有好的市场,实际上可能事与愿违。一个产品没有成为爆品,或是很快退市了,也不是一定就是产品的原因,比如,娃哈哈的启力,功能性饮料的市场规模自不必多说,后起之秀像东鹏特饮等风生水起,为什么启力就不行呢?

1)营销组织

要有适合这个产品的营销组织,无论是产品、推广、渠道还是文案、设计,一定是相匹配。

2)产品导入终端的节奏

产品导入终端时,一定和关注度的变化相配合。过快会导致产品在终端无人问津,店员和消费者失去信心,过慢则会导致热点已过,销售表现不明显。

3)目标控制

在整个营销体系中,一定是目标分解到位,控制方法得当。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目标失去控制,就会导致团队和用户之间不共振,从而失去用户。

4)信息收集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