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数据的价值就是人生的价值(你得为自己的数据负全责)
你的数据的价值就是人生的价值(你得为自己的数据负全责)
“微粒社会”距离我们有多远?
当今世界,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方式,就像望远镜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观测微生物一样,数据把人们和社会切割成了“碎片”,社会变得越来越“微粒”化。
“微粒社会”就是世界越来越数据化。我们曾经习惯用“大颗粒”的指标进行认知。比如,一个GDP数字就可以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用一个方言、一种食物、一个风俗比喻一个地区;知道姓名性别年龄职务等,基本上就算认识一个人。现在不一样了,社会搜集数据的能力极大提高,我们的认知越来越精细。现在我们定义一个人,会通过基础数据、教育数据、工作数据、消费数据、医疗数据、交往数据,以及工作、生活等个性化行为特征数据来体现。每个人就像是在显微镜下的微粒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清晰地被识别。社会也一样,工作、生活、服务等越来越细化,任务、程序、节奏等越来越数据化,每一个“微粒”数据都不一样,这个社会就叫“微粒社会”。我们常说,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微粒社会,既不是抽象,也不是还原,它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
“微粒社会”打破了人生发展的阶梯。在原来的“大颗粒”社会里,每个人拥有的身份特征,比如,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等,这些大颗粒度的符号,意味着一个人的某些优势,甚至是一个长期优势。曾经的农民、打工者等,属于弱势群体。现在你会发现,变化正在发生,一个快递小哥,月收入上万已经不新鲜;一个“网红”可以圈粉数百万;农民在家里直播农活,带来的经济效益翻了几番。这个变化颠覆了人们对于人生阶梯式发展的期待和追求,原本顺着它攀爬到某个阶梯,就可能有了某个终身依靠的身份和资源。当今时代,人们某些特有微粒的价值和影响,在网络里被无限放大。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一个人突然崛起,不管他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保证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也不管他原来的身份是什么。在微粒社会里,每一个人的信息全部暴露在大数据算法面前,好运气或者是坏运气,会突破那些粗颗粒的标签,精准地降临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人生发展模式网络化,每个人距离时代顶点都很近,距离突然沦落也不远。
“微粒社会”正改变人们交往的心理路径。从大颗粒到微粒,社会越来越精致,世界越来越多元,让一个人能站的位置和角度越来越多。这也许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人和人之间更平等了,没有什么成为人生发展的障碍,人们渐渐习惯数据比经验更值得信赖。但是,越细化就越接近真实吗?相过亲的都知道,介绍人拿出一组数据,对方的身高、年龄、收入、学历、工作、爱好,甚至相片、视频等,你要的任何数据都可能给你,但是你能从这些数据认识这个人,熟悉他亲近他吗?微粒正深刻地冲击着人类社会赖以协作的基础——关系。有这么个测试:将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字,按照亲疏程度,一点一点地删除。到最后,很多参与测试的人发现,和自己最“铁”的,只有一两个人,甚至一个也没有。关于亲近疏远这么熟悉的情感,在数据微粒面前,竟然不是越来越准确,反而越来越陌生。有人说,现在社会到处都是坑,其实,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侥幸和习惯给自己挖的坑。只不过,这些微小的习惯我们平时不注意,微粒社会告诉我们,成就我们的是自己的数据,毁了我们的也是自己的数据。
“微粒社会”带给人类社会的挑战。要想获得一个人的数据,最根本的是掌控他的时间。现在各种APP应用软件,都是数据收集器,它们首要任务就是吸引人们沉浸其中,因为数据量大小取决于人们在某个软件应用上耗费的时间。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都归于数据了。一个平台发起一个活动,每人推荐几本对自己人生产生影响的、值得推荐给别人的书。突然发现,这个并不容易。因为,这里面有两个“微粒”,一是对自己人生产生影响,一个是值得推荐给别人。你会发现,也许真的有一本书影响了你的人生,但它不一定值得推荐给别人,因为,它可能就是属于你自己人生的独有痕迹。数据的价值就是人生的价值,你的人生价值体现了你独有的数据“微粒”。这个“微粒”的价值也许只适合你。
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肩负起对自己如此重大而孤独的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一切数据负责,这才是微粒社会对当代人的真正挑战。一个人数据的价值,就是人生的价值。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就对自己的数据负责。正如一句诗说的,天空没有我们的影子,但是我已经飞过,因为,数据就在那里,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