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app有哪些?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

qinzhiqiang 07-17 9:02 1,182次浏览

本文以三款陌生人社交产品——soul、探探、积目为对象,分析了他们在底层核心的业务逻辑、社区差异、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并做了对比分析,希望能帮你更好地了解这些产品。

1943年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我们了解到社交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且重要程度大于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信息高效率传输优势拓展了交友的方式,QQ就是国内最早最大的陌生人社交产物,然后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社交工具成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在这过程中不断涌现挑战者想从社交红利中分一杯羹,皆以失败告终,微信的地位暂定为无法被撼动。

近几年,各家纷纷开始往社交细分领域布局寻找突破口,从以话题、兴趣为主题的社区社交类产品到直接“看脸翻牌”匹配的颜值类社交产品数不胜数。(据统计,在2019年国内市面上出现过的社交产品就达150多款)

那么,如果说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线上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就一定是必需品吗?陌生人社交产品有直接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或者说有提高人们交友的效率吗?还是说,仅仅是依据互联网思维一厢情愿创造出来的需求?

01 概述

本文主要分析三款产品,概括为两个派别:

一、内敛派

以soul为首,主张“灵魂社交”,其核心业务是用户可以通过UGC社区表达真实的自己,产品以降低人们的孤独感为价值主张,创新点则是将人格分析结合AI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种“心灵匹配”的方式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人和事的社交产品。

二、外放派

以探探和积目为首,主张“颜值社交”,其核心业务是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方式,向平台上的用户主动推送其他用户的资料(以卡牌形式展现用户照片和其他基本信息),用户可以选择向右滑动表示“喜欢”,或向左滑动表示“不喜欢”,当用户双方同时做出“喜欢”的选择时,双方“匹配成功”,可直接开启对话,是一种“看脸匹配”方式的社交产品。

下面将通过拆解这三款产品主要功能的业务逻辑、差异化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希望能让你对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三款陌生人社交App有更好地了解。

02 底层核心的业务逻辑

本段将基于注册后的正常流程,拆解三款App是以什么方式获取到用户最底层的画像:

一、soul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第一步:收集基本的用户画像,用于匹配算法的底层逻辑依据,以提供更精准的匹配体验,内容包括:

注册时必填的信息

  • 生日、性别、地区
  • 初级人格测试题(6题)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图①为“灵魂测试”页,图②为初级人格测试题,图③为与其他用户匹配度结果,图④/⑤为匹配结果中合拍与不合拍情况分析)

注册完成后选填的信息

  • 中级人格测试题(26题)、高级人格测试题(32题)以及其他趣味测试题(若干种);
  • 选择自己的“引力签”:引力签指用户可以给自己打标签,从而吸引到与自己标签相同的人,有助于提高匹配算法准确度;
  • 引力签类型:包括职业、在做的事情,喜欢听的音乐类型,喜欢看或者正在看的剧,在玩的游戏,在读什么类型的书、喜爱的作者;
  • 最新版对引力签进行了集中收纳管理,便于更精准定位引力签类型。引力签中的内容也有亮点,其中“在做”会有一些比较“新”的词,例如唱见、舞见,有一些比较“好玩”的词,例如银行数钱师,有一些比较“流行”的词,例如直男、直女、程序猿、产品狗,可以更好地接近用户,与用户产生共鸣。标签集中管理的好处十分明显,坏处也是,标签颗粒度有些过粗有些又过细,只能适用于部分用户,后期要通过不断完善标签库来满足更大范围的用户;
  • 优化点:增加引力签搜索功能,或优化标签分类来满足快速查找和筛选。“在做”类型下的引力签就达50个之多,通过“换一批”来切换列表需要点击5次才能浏览完全部,且内容无序不是按照首字母规律排序。由于标签内容更新频率低,用户设置和更新的频次也不算高,所以考虑通过最简单的交互方式实现,但是也会影响到用户使用时的体验。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图①-图⑥分别为“在做”、“在热爱”、“在听”、“在看”、“在玩”和“在读”引力签类型的内容)

第二步:基于用户信息和系统分析生成的用户画像数据进行内容推荐,推荐内容的主要形式有两种维度:

  • 内容的维度:用户可以在“广场”中拉取到由系统根据用户喜好推荐其他用户的动态信息(见下图①)
  • 人的维度:用户可以主动触发“灵魂匹配”功能,系统会即时推送在线且匹配度高的用户,无需添加好友直接开启对话(见下图②,③,④,⑤)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注:

  • 图①为“广场”:soul应用中承载UGC信息流位置的名称;
  • 图②为“星球”:soul App的第一个tab,提供了多种触点路径;
  • 图③为“灵魂匹配”界面,正在匹配用户中;
  • 图④为用户聊天界面,通过“灵魂匹配”匹配到的用户会直接弹出聊天窗口,界面主要内容有与该用户的匹配度,对方的引力签,双方相同的引力签,共同之处,例如年龄或城市,还有提供破冰参考话题,例如“跟ta聊聊最喜欢吃的食物吧”,“有什么喜欢的运动吗,跟ta讲讲是因为什么喜欢上的吧”,但实际用处不明显,在陌生人第一次对话中稍显突兀;
  • 图⑤为个人主页,主要显示用户注册天数及所发布的动态数量及引力签项和动态内容。

第三步:在后续的用户行为中也会进行挖掘、筛选、分类、分析和校准,以完善更全面的用户个人画像。


二、探探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第一步:与soul相比,探探的做法相对原始,依赖用户主动输入,在注册完成后会引导用户完善个人资料便于优化匹配(大部分为选填信息,跳过也不影响用户使用主干功能)。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图①,②,③为探探个人资料编辑界面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上图为探探个人资料信息结构图

第二步:基于底层的用户画像信息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 ※图①为探探首页,显示用户卡牌概要信息;图②③④展开显示显示用户更多信息,其中会明确标出双方共同点;图⑤为用户个人主页)


三、积目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第一步:与上述两款相比,积目的做法可以称得上简单粗暴,在注册时要求必选一个兴趣(且只能有一个),作为后续系统推荐时的依据。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上图为积目兴趣信息结构图

第二步:发现筛选:选择筛选的距离范围,以及兴趣范围(全部兴趣或与你相同的兴趣)。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 ※图①②为积目发现筛选页面;图③为首页,展示用户卡牌信息;图④为用户个人主页)


四、小结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综合可得,以上三款应用如果按核心功能的业务逻辑复杂程度进行排序,为soul>探探>积目,而交友目的性的直接程度则与其核心功能业务逻辑复杂程度成反比,为积目>探探>soul,这其中的部分原因与产品本身定位的目标用户群相关:

soul

soul主要针对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用户,25岁及以下占比高达84%,四成用户为在校生,更喜欢进行线上交流和分享,且男女比例比较均衡(在交友应用中不多见),早期soul还瞄准了海外留学生用户的市场,能理解他们的痛点——需要一个能远在异国他乡排解孤独寂寞、且能与国内网友分享和交流的社区,在产品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支持海外用户的注册登录,并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投放广告吸引海外用户,而国内则是通过豆瓣和知乎渠道引流,吸引年轻有活力的社区爱好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oul用户对探探的安装比例(重合度)仅为25.5%,说明soul准确得找到了这一细分用户群——更愿意表达、分享和交流而不急于通过快速手段找对象。

探探

探探则是一开始模仿Tinder出道,用简单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浏览其他用户资料的效率为特色,早期取得极大的优势抢占了市场份额,在被陌陌收购前探探官方提供的数据中,(2018年6月)探探手机注册用户达9000万,其中90后用户占比75%以上,日活跃量600万,次日留存率高达75%,完成超过30亿次用户匹配,用户男女比例为6:4。到了2019年底,注册用户数量超3亿,18-25岁年轻用户占比最高,App Store社交和生活类别中,下载排行和收入排行均位于第一名。

探探用户年龄分布在25-34岁的占比接近42%,多为白领,高收入人群较多,更看重直接匹配的效率。

积目

积目主打“潮”“酷”风格专属年轻人的社交平台,倡导以兴趣为基础拓宽社交圈子,其主要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95后占比近80%,是对音乐、艺术、潮流文化有追求的Z世代群体,可以通过产品内以下几个方面印证:

1)提供的兴趣项更为年轻个性、另类和小众化,例如LiveHouse、改装车、音乐制作、释放、怪癖、字母等;

2)App UI呈现黑白色系为主的风格和官网品牌传达出的年轻时尚的视觉理念一致。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上图为探探官网,应该好几年没更新了,整体风格和设计比较“复古”)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上图为积目官网,点击图片可新开页访问,官网以全视频的形式为背景,视频内容中的不同场景突出了产品核心价值“兴趣”、“交友”以及“约会”)

3)用户头像平均质量较优,趋近于“网图”,翻快一点的话会有一种“都长得差不多、相似”的感觉,这里的网图并非贬义,而是指紧跟潮流、擅长打扮和自拍的一类人。

如果同时体验探探和积目两款产品,这种差异会十分明显,甚至你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有“托”,主要原因还是面向的用户群体属性不同,其次平台用户体量小也是一个因素,不过这也引发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用户头像的真实性问题,存在过多的“网图”该怎么办?

03 讨论关于真人的问题和认证的重要性

对于真实用户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探探>积目>soul

3 个维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积目)

一、soul

由于soul主打的心灵社交,用户头像采用类似早期腾讯QQ时的卡通头像模式,不支持自定义上传图片,表面上算是基本屏蔽了颜值因素,所以在产品逻辑上并没有强调实名认证的问题,只能通过用户自主判断。

而探探和积目主打的是颜值社交,头像或者说照片的真实性有助于推进匹配的效率。

二、探探

探探采用的方案是“人脸识别技术比对”,认证的前提需要先上传一张主头像(最多能上传6张头像),主头像必须是清晰露脸照便于认证。

测试功能过程中发现即使是认证不成功,探探也会保留认证时的人脸面部数据,如果在后续添加新头像时,系统会自动发起比对,减少用户操作。(由于只比对主头像的照片,所以其余五个位置的头像不影响)

三、积目

积目则是通过让用户手动填写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然后再进行“面部特征生物识别”完成实名认证,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实名认证”,而非探探的“真实头像认证”即能证明该用户所上传的头像是其本人的照片。

四、小结

对比之下,积目“实名认证”功能定位不清晰,更像是为加而加的功能,并不能起多大作用,如果说是为了约束用户行为,但也不是强制性的要求。

而探探“真实头像”的功能更符合产品定位,是为了提升用户曝光度和匹配效率。在认证通过后,用户身上会有明显的认证标识,可为其他用户做判断时提供有效佐证。

更准确的说法则是探探“真实头像”认证只能说明大概率或99%概率是本人,因为盗用网图在陌生人交友App很常见,常被应用于诈骗和引流等黑产行业。

探探百度贴吧中就有大量相关的广告贴,例如出售账号(主要是伪装成女性的账号,越多人“喜欢”价格越贵)、提供朋友圈素材(日常真实生活照、同一个人的语音包和视频,更具真实性),还有市面上泛滥的真实头像“代认证”服务,他们会通过对照片上的人脸进行关键点标注,再生成正面活体实人认证所需的眨眼、张嘴巴,摇头等动作信息,甚至可以针对更高要求的面容识别进行脸部3D建模,所以对于探探这类App而言,“真人”就显示格外重要,要通过不断优化认证准确度或增大认证难度以提高“代认证”门槛,持续打击相关恶意用户、排查异常账号,保持平台“健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