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qinzhiqiang 07-27 15:56 985次浏览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最近,中国航协的一封明传电报成为了热点,电报表示要征集各航司对米英制转换的意见和理由。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针对这件事,航空爱好者和民航从业人员在网络上纷纷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在米英制转换的背后,是全球民航系统中,公制和英制单位混合使用的现状。

航空计量单位“大杂烩”,全球都在改

在民用航空系统中,英尺(ft) 是一个用来表示当前飞行高度的一个重要单位,现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个单位来表述高度。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但全球民航系统里面,并不是所有单位都是英制。

目前使用全英制的国家只有美国,其他大部分国家在燃油重量、大气压、跑道长度这些系统上都使用公制。

根据ICAO(国际民航组织)的蓝表度量衡,航空相关系统的单位使用其实是个“大杂烩”,英制和公制单位都有。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目前,各国航空系统单位改革的方向是大家都统一往最多人使用的那个标准靠拢。而高度单位中,英尺是使用国家最多的。目前俄罗斯已经改用英尺表述。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而其他方面,随着全球标准化的推行和深入,以后燃油重量等方面,美国也会向公制单位修改。

统一背后,是全球化趋势

为什么在航空系统的单位使用会出现单位“大杂烩”的情形呢?这就需要从人类航空史来说起了。

在人类征服天空的初期,度量衡的标准和规范均以本国常用工业规范来确定,老牌航空工业大国如日本、德国、法国、以及前苏联均以公制单位为主要工业单位。而美国和英国是英制单位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随着战后格局的建立以及由军向民的航空业发展,航空器的显示制式上也出现了鲜明的区别,一些地区使用公制,一些地区使用英制,往往飞行员需要通过计算尺来进行快速换算以保证航行安全。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E6B领航计算尺

随着航空技术的革新和飞跃,和民用航空体系的健全,在航空制造业中公制逐渐占据了主流,但航空服务业中更加强势的一方对一些标准更加有话语权。

全球化浪潮下,度量衡基本以先占原则进行区分扩散,便于大众接受也便于理解。例如:

日本航空工业自1916年之后开始逐渐从英制标准朝向公制方向转变,直到30年代之后日本度量衡才基本改用公制。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但是在航空器制造基本使用公制的情形下,高度表示作为飞行行业高度表述的通用单位,保留了下来。

优选适合飞行员训练体系的高度单位

目前,空层高度基于英制高度单位的取整划分和高度小垂直间隔运行基础,作为英制单位下的优选方案被航空业广泛接受。

但我国空管表述仍然使用公制单位,飞行员在收到管制员的指令之后需要做如下一个流程:

你现在在6000米飞,空管让上7200米,就得在MCP面板上面的旋钮转出个23600英尺,然后设置一个英尺的爬升率,然后确认。

而且,现代航电与机械仪表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实航电是可以同时显示两个单位的。但是输入是需要在飞行员经过换算后输入航电系统。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空客驾驶舱内的高度显示

空客驾驶舱内的高度显示:蓝色的7800M 是公制显示,FL256是高度层表示(英制)。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波音驾驶舱内的高度显示

国内空管用语表述单位改用英制可以消除国际航线飞行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飞错高度层的风险。可以减小国际航线飞行员不熟悉导致的风险。

而且,与长期沿袭传统体系的部队飞行员不同,目前的主流民航飞行员来说接受的是系统的现代民航框架学习,对于英尺作为行业高度表述接受没有阻碍。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所以,飞行中高度表述究竟是用英尺还是用米其实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相信如果是公制飞行高度表述的世界,工程师们也可以实现快捷和安全科学地输入与划分。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在全球标准统一的趋势下纠结公制英制的表述的“话语权”问题,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无视行业习惯和科学规律,抱着嗓门大的心态去更改涉及全行业标准的事情。如何更加专业明确的划分单位用途,不混乱才是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向。

编辑:高新宇

排版:贾 茹

编审:武 晨

监制:王 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老编的延伸阅读

英制公制高度混淆 韩国飞行员酿惨案

说起来,看到英制公制导致的混淆的事情,老编记得,历史上是发生过惨痛的教训的。熟悉民航的小同志应该都知道,因为这起惨案就发生在上海……

1999年4月15日16时01分35秒,大韩航空6136号货机(KAL6316)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前往韩国汉城,约3分钟后在闵行区莘庄镇莘西南路西侧的建筑工地附近坠地爆炸,3名韩国机组人员当场死亡,另造成现场居民5人死亡、42人受伤、近千户居民房屋受损。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受限于老编的年龄和地域

这起惨案在老编当时的记忆里没有多大印象

但是在接触民航圈之后

才知道惨案当时对上海市民的影响有多大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因为该机从虹桥起飞后仅3分钟

就发生了坠毁

其携带的航空燃油的量是较大的

所以坠毁引发了小规模的地震

周边民宅等建筑受损严重

根据老编检索当年的新闻,根据当时的调查显示,这架货机在撞地之前并没有发生爆炸,没有发现与飞行事故有关的发动机故障记录,也没有证据表明这次事故有人为破坏的迹象。而2001年6月5日,韩国交通部在一份声明中,终于提到了惨案的真相:

“韩国交通部已经决定吊销大韩航空公司汉城–上海航线的货运经营许可,原因是大韩航空公司的一架货机曾于1999年在上海坠毁,中国方面称这起事故是由驾驶员的失误造成的。经过中韩两国长达两年的调查,事故原因终于查清,这起事故是大韩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看错了高度表所致。”

英尺还是米,其实是与世界的距离?

不知道目前这次的征集

会促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按一些专业人士的估测

即便这个尺寸转换成功之后

能避免这种“飞行员主动出错”的情况吗?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