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怎么计算,城镇化率已达58%,农民进城务工也算数?请专家指点啥样算化

昨天,胡编写了一篇作文。里面提了一下现在大多数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我国农民的数量还相当大,还有大致8亿左右。
有网友质疑胡编,并且给出一个数据,说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没有那么多农民了。
这位网友还举了例子,说是现在种地的只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占少数的老人。大部分农民都通过打工、搞运输、生意、餐饮等脱贫致富,而且年轻人都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
在此,胡编恭喜这些脱贫致富的农民。
不可否认,这些年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大幅提升。农民的家庭收入和消费能力也是空前的高涨。一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城里人。对于这种可喜的变化,农民们当然心里高兴。
但是,胡编的观点依旧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第一,我们不能总是跟过去比,不说向前看,起码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吧。第二,局部和少数农民的富裕不代表全部。
以下咱们就“城镇化”和农民的“富裕”问题,来讨论一下,也欢迎大家多发表真知灼见。
关于城镇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如果把进城务工的农民都算上,目前城镇的常住人口8亿多人,继续扎根在农村过生活的有5亿左右。也就是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58.52%。
不过要是按照户籍划分来算,当前农村户口人数在8亿多,城镇户口人数6亿左右。城镇化率为42.35%。
咱先不说这两个数据以哪个为准,就看他对这个城镇化率统计的定义就有问题。大意好像是只要农民进城住了,或者长时间住在城里,就是城镇化。似乎有点不大对劲儿吧?
城镇化是好事,问题是农民们光城镇了,就是没有“化”。
咱就姑且认为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了,农民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了,那么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那些被“城镇化”的农民和农名工们,他们有没有像城里人那样的退休金,他们是否被纳入城市的养老体系。如果有,标准是怎么定的?执行的怎么样?
第二,那些“城镇化”的农民和农名工们,他们是否能享受到城镇标准的医疗保障?有没有定期的、免费的体检。看病、买药怎么报销?
第三,那些“城镇化”的农民和农名工们,他们怎样合理合法的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买户方子的时候能否有优惠?
第四,那些“城镇化”的农民和农名工们,说不好听的,假如都被车撞了,他们得到的赔偿能否和城里人一样多吗?
第五,那些“城镇化”的农民和农名工们,他们的子女能否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公平的入学以及教育资源?
第六,那些“城镇化”的农民和农名工们,他们是不是也应该有周末度假,每天8小时的劳动工作制呢?
问题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不要说某家胡搅蛮缠,吹毛求疵。既然要说城镇化,那就得有个城镇化的样子,光拿数据瞎扯犊子,有什么用?
当今我们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以牺牲了农民乃至农村相当量级的利益搞起来的。现在是该反哺三农的时候了。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城镇化。既然要“化”,那就得有个标准,化的彻底。如果仅仅是农民们因为打工在城里住的时间长,或者买了城里的户方子,就叫城镇化,我说这化不化的,也没啥意思。
农民们不怕穷,要的是公平。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