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简介:闲谈玄武门之变

qinzhiqiang 08-10 11:47 757次浏览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变。它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其政变本身,而是通过这场政变登上皇帝位的人。这个人被后世中国历代帝王尊为“一代明君”,在他二十三年的执政期间,将新生的唐王朝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四方咸服的大帝国,这个政治人物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闲谈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政变发生之前,李世民只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渊被封为秦王的二儿子,按照儒家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根本无缘帝位。李渊登上皇帝位后,就已经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虽然李世民十八岁就跟随父亲东征西讨,历经虎牢会战,担任唐军统帅,破薛仁杲,败刘武周、宋金刚,击败窦建德,降服王世充,屡催劲敌,但是,这一切功勋都被“礼制”所限制,他如果顺从的接受眼前的规则,那么其政治命运只能在“秦王”与“天策上将”的虚名荣宠中渡过。但,李世民天生就不是一个甘心接受命运摆布的人。

  李渊太原起兵,当唐军在霍邑遇到隋将宋老生顽强抵抗,遇到大雨,军粮匮乏,此时又传来刘武周将带领突厥进攻太原根据地,李渊和一帮患得患失的谋士,纷纷建议退兵救太原,如果不是十九岁的李世民苦劝五十二岁的父亲坚持进攻,李渊在战略上瞻前顾后的做法几乎铸成大错。这个年纪轻轻就做大事情的人,终非池中之物。尤其李世民的身后还有一支庞大的支持他登上帝位的能臣名将,所谓“谋臣猛将,并在麾下”,这些人大多都出身社会中下层,这与太子集团背后是一帮皇亲国戚决然不同。即使李建成李元吉不去疑忌李世民篡位之心,这场权力的转移斗争也会注定发生,因为两大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已经形成,对抗只是时间问题。

  据《通鉴纪事本末》中记载,当时朝廷已经出现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使得执行的官吏们“莫之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加上太子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使得二者之间关系更加对立。

  武德五年,在处理王世充集团的府库珍宝时,由于李世民拒绝了皇亲国戚的无理索求,使父亲李渊妃子们对李世民愤怒不已。而这帮人恰好是李建成李元吉最依赖的政治势力。张婕妤是李渊的妃子,为了父亲向李渊求洛阳一处数十倾的肥沃田地,但是该田地早就由秦王李世民赐给了有功的淮安王李神通。张婕妤的父亲拿着皇帝李渊的敕书向李神通索要土地,李神通以此田已得到秦王赏赐,毫不退让。张婕妤便跑去向李渊哭诉:“秦王擅自夺取其父亲的田地”。高祖听到后,不辩是非,招来李世明愤怒责骂:“难道我的敕书不如你的教令吗?”李世民无法直接反驳父亲,只能委屈接受教训。此事不久,李渊与自己的亲信裴寂还在抱怨,李世民常年在外掌管军队,已经被一批书生教坏,已经非昔日之子了。由此可见,李渊耳边都是埋怨李世民的反对势力,父子之间嫌隙已经生成,再也无法掩盖矛盾了。

闲谈玄武门之变

  政治上一旦牵涉到权力斗争,往往六亲不认。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既然已经对功高盖主的秦王李世民充满猜忌,他们之间的怨恨只会越积越深,同时高祖李渊也倒向太子一方,在此情况下,冲突已然不可避免,就差一根导火线了。

  秦王府里李世民手下谋士,对眼前的政治态势看的非常清楚。如果秦王府应对不力,这不仅仅会关系到皇位的转移以及无数颗人头将要落地,还会导致好不容易统一的国家再度陷入战争与分裂。最先提出武力解决当前局面的是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他找到比部郎中长孙无忌说道:“现在,双方已经结怨已深,一旦局势不可控制,不止秦王府血流满地,而且国家也要跟着倾覆。不如劝秦王效法姬旦前例,拯救国家,如此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容耽搁,必须今天发动。”长孙无忌听后,甚为赞同,说:“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说出口,现在你的话正和我意,我现在就去报告。”但是,李世民听完房玄龄的报告,却一直在犹豫踌躇,等待时机。此后不久,房玄龄与杜如晦被调离秦王府。

  李世民身边只剩下不多的谋士。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看到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己方,不停的游说李世民率先动手,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甚至威胁李世民,如果再不动手,他就要弃秦王而去,不再侍奉他。李世民提出再进行研究。尉迟敬德严词反驳道:“大王今天处理事情,一直犹豫不决,没有智慧。面对危机,无法迅速决断,没有勇气。大王平时训练的勇士八百余人,待在外面的,已经进入宫城,全身披甲,手持武器,形势已经造成,大王如何能够阻止!”

  李世民始终难以下决断,便命人卜卦,正好幕僚张公瑾从外面进来,抓起龟壳扔到地上。大声说道:“占卜的目的是要请神明对有疑虑的事情决断,现在毫无疑虑,搞什么占卜!况且占卜的结果如果不吉,难道停止发动吗?!”李世民之所以如此优柔寡断,其实有原因的。他曾经感叹:“骨肉手足互相残杀,无论古今,都是最大的罪恶。我当然知道早晚之间这场对抗不可避免,但是,总盼望对方先行动手,然后再用正义之师,加以讨伐。”可见他对局势相当清楚,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上层的政治人物天天教育治下的百姓要学孔孟之道,遵守纲常礼教,自己却最先不讲人伦,这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伤害非常之大,李世民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的隐忍并不是谦让,更多的是伺机待发。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六月三日,金星再一次白昼划过天空,太史令傅奕向李渊敬呈“亲启密奏”,说:“金星出现在秦国,秦王将登帝位,治理天下。”李渊把这份报告交给李世民,李世民立即抓住机会,向李渊呈递密奏,指控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庶母通奸。他在奏折里严厉斥责:“我对兄弟们,已经没有半分亏欠,他们今天竟然打算杀死我,这简直是替王世充和窦建德复仇!”这是一项严厉的指控,它不仅从道德上将李建成与李元吉打翻在地,还从政治上直接向他们发起挑战。李渊看后大吃一惊,决定第二天“鞫问”。但,导火线已经点燃了。

闲谈玄武门之变

  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入朝,在玄武门买通守卫安排伏兵,李渊妃子张婕妤已经从李渊处探听李世民的密奏内容,急忙派人通知李建成。李建成找到三弟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建议不要入朝,但是李建成自认护卫军已经出动,戒备森严,应该安全无虞。当他们一同到达临湖殿时,才发现情况有变,本想退回去,已经不可能。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

  当李渊还在湖上泛舟,尉迟敬德已经身披盔甲,手执长矛来到他的面前。李渊大吃一惊,忙问:“作乱的是什么人,你怎么来到这里?”尉迟敬德大声说道:“太子、齐王叛变,秦王出动军队,诛杀二人,恐怕惊动陛下,特派我前来保驾。”李渊一看大势已定,只得接受眼见的局面。三天后,李渊将李世民封为太子,并且下诏,从今以后,朝廷政事无论大小,都由太子先行裁决,再行奏报!

  一场轰轰烈烈、充满血腥的权力斗争就此结束。

  胜负已分,失败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死去,他们的子弟也被株连杀死。不过,历史也很吊诡,当李世民竭力清除自己的兄弟以及侄儿时,他并不知道,未来等待他的是自己儿子之间们残酷的夺嫡斗争!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