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建设探析

qinzhiqiang 06-18 14:30 906次浏览

作为新建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的设置成为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点和难点。国外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注重培养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专业技能的训练。

以美国为例,俄勒冈州立大学艺术传播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媒体专业、麻省理工学院比较媒体研究专业,都在其课程中将 “新媒体模块”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该模块一般包括“交互性新媒体”“社交媒体”“新媒体可视化”等课程。研究适合中国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新媒体可视化”课程需求形成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大数据”使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数量、品类和呈现样态都以全新的特征得以体现。

在媒体实践中,可视化是“精准新闻”、“数据新闻”等新闻理念体现的具体实践方式,通过可视化的手段,能够把复杂的数据资料,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数据的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增强新闻及信息数据阐释的深度、广度,直观的展现复杂的新闻事件。

目前国内主流的网站都相继采用图解的方式阐释新闻,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可视化模式。新浪网开设“图解天下”,涵盖“新闻”“财经”“科技”“体育”“教育”等主要领域,这种以图形结构新闻要素的方式,直观地凸显了主要新闻价值要素,能够实现传统文字新闻稿件的可视化转型。

此外,在随着互联网原创视频的发展,涌现出像“飞碟说”这类以视频作为载体的可视化内容。在新媒体行业需求的驱动下,“新媒体可视化”教学成为一种课程发展趋势。二在可视化课程建设方面,国内外并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与行业的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未见明确的“新媒体可视化”或者“新闻可视化”课程,一般以诸如“图形创意”“视觉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图形创意表达”(中山大学),“网络与新媒体数据分析”“新闻制图”(西北大学)等临近课程形式存在。

这说明国内的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体系尚没有形成清晰的“新媒体可视化”课程理念,仅仅从临近的领域渗透或者兼顾相关教学目标,这种课程状况难以培养学生的可视化技能和业务能力。在教材方面,译者引入了一系列的外国专著,如《鲜活的数据:数据可视化指南》,《Tableau数据可视化实战》,这些译著具有浓厚的计算机专业背景网络与新媒体课程,并不适合国内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和教学的实际需求。

因而在综合临近课程内容网络与新媒体课程,吸取国外优秀教材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明晰的“新媒体可视化”课程体系具有紧迫性。具体而言,“新媒体可视化”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数据的处理 — — 主要掌握数据的来源,自动搜索数据的方法,数据的格式以及格式化的工具,如何使用代码进行数据的格式化。

三“媒体可视化”课程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应该把握以下课程原则。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可视化工具不断更新,可视化的对象范畴日益拓展,这些都要求在课程设置中,把握前沿性,使课程能够始终在行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得以更新。为了保障课程的前沿性,可以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年度更新的模式,对于新出现的可视化工具、方法纳入到课程的序列中去。

对于行业内出现的新的可视化方法,而课堂教学因为实验环境尚且难于实现的部分,应该尽可能地向学生介绍基本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有开阔的行业视野和眼界,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获取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实验与实践教学。新媒体可视化课程的实验性和实践性明显,这对课程实施提出很高的技术基础要求,一方面教师、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图形处理工具,能够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大数据做基本的收集、甄别和处理,对社交网络等新的互联网应用有充分的认知、体验。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具有完善的可视化技术实验与实训平台,提供全面、完整的实验教学环境,做到与互联网行业同步更新。把握与新闻紧密相关的课程逻辑。可视化对于数据的分析、使用以至于依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教学的实践中应该明确技术为内容服务,紧紧把握可视化的形式创新与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容需求两个维度,防止出现对数据技术过度倚重导致的课程畸形。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布置作业等方式,指导学生根据新闻稿件、数据资料辨识新闻价值,策划可视化传播方案,实现新闻传播的可视化至效。 ■参考文献:[1]韦中华.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不足与改进[J].青年记者.2014(21)[2]徐丽芳,曾李.美国新媒体专业高等教育研究[J].中国编辑.2013(03)[作者简介:王威,男,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