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2018年,知识付费社群怎么玩?

qinzhiqiang 10-28 14:33 945次浏览

知识付费社群在这两年受到非常广泛的关注,也受到不少的诟病。那么其实很典型的一些说法就是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课,依然过不好一生。

经营知识付费社群的人,他们一直在致力于去给大家创造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流量的衰减。

咱们这个群里面其实有很多小伙伴在做有价值的内容,那么他们也是在通过某些方式,希望把我们各种社群里面的流量吸引到自己的那个知识付费的社群的入口当中去。

我想先请大家聊一聊,怎么看知识付费社群这个问题,并且不管你是参与其中的学习者,还是要为他引流的这样的经营者。

你们都可以说一说在2018年你们怎么看待知识,付费社群这样一个现象,你们想在运营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更多的来探讨。

(群里突然一片寂静……)

刚才这个现象其实就是学习型社群或者我们叫知识付费授权的尴尬,我们曾经认为微信和新媒体这种方式,它的这种强大的社交和交互的功能会使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互动和社交属性。

但是当这个事物发展了差不多三年,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有这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付费社群开始出现,到后来像得到,樊登等等它们都属于是很标准化的出现了知识付费型的这种产品。

那么到今天可能几乎有很多工具比如类似于像知识星球、饭团这些工具它可以让每一个人,只要他能自己输出内容都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内容输出体系。

我们曾经认为这种知识付费的社群可以改变我们学习的场景,把学习从一个人讲很多人听,变成大家一起来讨论、创造,变成思想的互联和知识的叠加。

但是我们会发现,对于百分之八十的人来说,他是不会参与互动的,在传播学当中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叫做“沉默的螺旋”:

如何创建付费微信群_付费社群_qq千人群付费群如何盈利

就是当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因为一件事情而沉默的时候,这个群体会越来越沉默,那么信息(特别是正向的信息)会越来越传播不出去,因为它没有传播的动力和诉求。

那在这样一个现象上,到第二个阶段,大量的学习型社群或是知识付费社群,它们开始怎么做呢?它们会认为用户需要的是知识内容,然后就会把互动的环节都砍掉。

所以有可能如果我们这个群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就会把这个群解散,然后让大家直接订阅我和季老师的喜马拉雅,反正你们只需要听就好了。

当这种互联的场景消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还在群里只听的人他连听都不听了,因为这个东西它所谓的碎片化时间的占据付费社群,在他的生活当中太无足轻重了。

而这些所谓的碎片化时间又过于碎片,那么真正有价值的这种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就会大量的遗漏、衰减和被低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手里会有一些数据,基本上从2017年的十月份开始,整个的大的平台不管是得到还是樊登,还是其它的知识付费平台,它们的流量都面临着断崖式的衰竭。

对于像樊登这样的,就是又有线上又有线下的种平台,我现在拿到的数据是到目前为止,他们全国的整体的付费的续费的这样一个数量,不足百分之二十。

那这个时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的知识付费社群老是玩着就玩不下去的一个很典型的一个现象,那么进入到了2018年我我们面临的社群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说一下2018年现在目前整个我们面临的这样的一个社群环境,刚才有小伙伴提到了一个产品化的问题,他的思考是围绕着怎么样把流量变成产品这样的一个方向。

我们当下其实特别好的一个环境,就是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可以把内容进行产品化的工具,这些工具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他会走向成熟。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小鹅通、饭团,包括我们自己开发的微书院,都是这个领域的工具付费社群,我们说产品化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工具化。

qq千人群付费群如何盈利_如何创建付费微信群_付费社群

那我们面临的第二个环境什么?是什么样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它归根结底是定位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以前的知识付费型社群讲的内容特别的乱,就是很高深的。

比如像向混沌大学,或者是现在吴晓波的思想食堂,它们都算是知识付费社群,它的内容是偏精神层面的,它绝对是非标准化的,非结果导向的,是精神共识导向的。

但是我们又知道可能有一些其它的知识付费型社群,类似于千聊,包括原来微商为什么会有这种在线学习的这种组织出现。

可能更多更早的时候是得益于微商的这种打法,他们需要通过种培训来让他们的行动一致互相协同。

他们讲的东西全是结果导向的,我们说在内容的定位上这种满足用户精神需求的会占很大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满足用户工具性需求的。

比如说做个Excel表,“Excel表操作的36个指南”,或者是“PPT的7个实用技巧”等等,大家可以去看像插座学院这样的知识付费社群,它的内容就很偏向于这种工具化的东西。

这两类内容会更多的成为知识付费社群内容生产的主流,这个也非常符合我们以前在课程当中讲过的,我们说人其实无非就两个状态:一个叫有事儿怎么干,一个叫没事儿干什么。

那么有事儿怎么干这个领域的知识付费社群,就是非常精准的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所以是工具,而且是一定是听完了就会就用的。

那么这时候你会发现当一个人他很确定要学这个技能,学完了以后马上要用的时候,他其实是不需要和同学以及老师发生社交关系的。

所以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所谓的知识付费的平台上的内容,这种工具化的会越来越多,因为它的互动性差。

第二个部分就是关于我们说的这种没事儿干什么领域,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人的精神问题,解决人的休闲问题,解决的生活问题的时候。

那这一部分你会发现如果他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共识来让这些同学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情感的话,他是不足以去有什么可以学习的,话说白了这些内容没什么可学的,之所以要学更本质的是要社交。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面来说,我个人认为未来那些工具性的东西都会变成产品,而且一定是可以分销的。但是只有这些思想性的、生活性的、精神性的、内容性的这种社群生产出来的内容,组织成的这种知识付费的社群,它才叫社群。

因为流量没有了,流量红利阶段的红利我没有收割到,我们今天如果还要干这件事情,怎么办?

你像那个卖货的他先让流量变贵了以后,我们还可以去线下,那我们做这种内容生产输出和内容体系服务的人没有办法去做新零售,那我们应该如何运营?如何深耕?

我们以前讲过很多次“一千个铁杆粉丝”的理论,我们要真正用一套立体化的工具和打法来集结、深耕,不断的激发这一千个铁杆粉丝的价值。

以内容为入口,通过运营建立他们之间的情感、信任、联系、共识,甚至于是文化,这样才是真正建立了一个我们自己的知识付费的社群。

那么围绕着这一点来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是我们自己最近才开始做的事情,我有非常多的感受和感触,也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张图是以我们的微书院工具来建立的这样的一个主页,那其实这个主页最大的特点是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栏目化表达,因为其实任何一个学习型社群它们都会同时生产很多内容。

那这个内容的生产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它可能是有核心团队或者是由社群当中的社会化力量生产完成的,那这个界面它所实现的最重要的有两个部分:

第一就是对于有价值内容的体系化呈现;第二个是他固化下了内容本身和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大家点开这个以后一看就会觉得信息量很大,如果它是一个学院或者说他是一个学习社群的话,你就会觉得它的内容非常的丰富。

这个页面最右下角部分的组织成员管理,它其实相当于我们社群当中的用户管理,在用户管理当中其实我们以前总认为我们要向用户输出的是产品。

其实在社群当中我们要向用户输出的是权益,而这种权益体现出来的是我们对资源有边界的占有。

什么叫对资源有边界的占有?比如我们在一次课堂讨论之后整理一篇回顾,这个里面有非常多的有价值的内容,但是我把它转发到我们这个群里,我们这个群里只有非常少的几个人点开可以看。

是因为他们之前曾经向我们这个小组付费的,他就会感觉很好,因为同样的内容在同样的另外的一个群体当中他可以看而别人不能看。

这就是对资源有边界的占有,而这个时候也真正实现了这种有价值的内容本身它就是一个入口。

这样我们所有社群当中的成员他只要去传播这个有价值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在传播我们这个社群,因为这种权益的设置使得这个社群本身更像一个产品。

如果说我们要去深耕,深度的精细化运营,我们还可以在内部对每一个成员或者说某一些成员进行精细化权益的授权的区分。

比如说有一些人他可能会有分销的资质,就是本身这个课程他转发出去通过他的入口进来是可以有一些利益分配的,那这样的话我们就解决了内容生产的社会化运营和内容传播的社会化运营两个部分。

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天的这样的一个社群环境当中,如果我们要深度地去深耕我们的知识付费社群的话,至少需要通过工具做到三点:

第一点就是我们说的有价值内容的体系化呈现,第二是我们对核心资源要树立占有的边界,第三是我们对用户成员之间的关系要有明确的界定和管理。

总之,2018年知识付费社群关键词就是深耕。深耕的前提是两个环境:互联网工具的日臻成熟和用户时间与需求的进一步不确定。

所以,建构新型的知识付费社群需要:价值内容的体系化呈现;用户服务的权益设计;资源关系的边界建立。

编辑/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