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运营和营销?做内容就是浪费钱!

qinzhiqiang 11-14 11:43 805次浏览

大学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亲身故事。

1991年,麦当劳在北京开了在中国的第二家店,有小伙伴请老师去那吃饭。

“走,中午请你吃西餐”。

“西餐?”

“XX新开了家麦当劳,一起去”。

现在看来,这个确实是个笑话。当年,这个请我老师去麦当劳的青年,肯定是认真脸。

对于所有的新事物而言,认知力就是竞争力。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马爸爸讲的认知四段论虽然路人皆知,但鲜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认知存在什么问题。

所以,行业的红利,总是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眼中的“屌丝”和“不懂行”的年轻人们获取。

最后,被迫转型的行业大佬们,在上一个时代终结的挽歌中,被“灰犀牛”撞倒在地。这样的轮回,千百年来一直在上演。

如今的内容电商领域,正处在认知的混沌中;内容电商这个灰犀牛,还在跌跌撞撞。

1

仅做内容投放,不算拥抱内容电商

最近走访了一些电商类企业,有品牌公司、有TP。不出意料,基本所有的公司,仍然在投放层面做内容电商,把内容当成一个新的流量渠道。

用投放的方式做内容,本质上,是把内容当成一个流量补充,仍然是货架电商的流量运营思维。

在投放的维度上做内容,决策的关键人是店长、运营总监。那些被招进电商公司的“内容运营”们,本身就被当成“不懂电商”,应付平台压力,以降低内容成本为KPI,说不上硬气话的“编外人”。

当然,内容投放这个事情,肯定要做。只是,需要深入思考两个问题。

怎么更好的做内容投放?在上篇谈到的内容流量的价值定义下,如何定义内容投放的KPI?

除了做内容投放,电商企业在内容上还应该做什么?

是,答案在标题里。

结合之前的经验和目前的认知,我把内容电商的日常工作分成两部分:内容运营和内容营销。

内容投放是执行手段之一,指的是外部流量的执行环节之一。内容运营和内容营销之上,是内容电商的整体策略,可以称之为内容电商的顶层设计。

先从顶层设计谈起。

内容电商不是阿里推出来的,是消费升级导致的一个电商产业升级,是一个新形态的电商,是一个新的消费逻辑。

货架电商,是消费者认知需求不强,大家知道我要买什么,然后通过搜索进店完成购买。

内容电商,是消费者认知需求变成先导,大家想知道还有哪些更好的选择,然后通过内容或搜索进店。

有人要抬杠了。我就知道自己要买什么。

恩,认知的确不是所有人的刚需,有些人就是被影响者影响的。内容电商,首先影响的就是生活中的意见领袖,那些以给身边朋友安利产品为乐趣的人。

所以,在顶层设计层面,品牌是什么,定位是什么,认知的大目标是什么,是要提升溢价,还是要改变品类观念营销运营,还是要改变竞争格局,等等。经过分析,一定会落到一些具体的点上。

找到了这个点,接下类就是内容运营和内容营销的事情了。

运营解决“卖”的问题,营销解决“买”的问题。

传统的电商运营,是基于“销售漏斗”逻辑展开的(与营销无关)。之于过去的流量红利,电商运营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低成本做拉新,扩大漏斗开口,从而做大成交量。

但是,在复购率的提升上,传统的电商运营手段收效并不好。这点不怕抬杠,看下各商家微淘的阅读量便知。

流量越来越贵,只有拉新没有复购的电商企业,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内容运营,可以作用于拉新到复购的全链路中去。让用户在买东西的同时,对店铺(品牌)建立印象。

本质上,传统的电商只有运营,没有营销。有朋友建议,把传统的电商称之为渠道营销,以免伤害面太大,大家不容易接受,也影响转发。

修正下,传统的电商只有渠道营销,没有认知营销。

只有渠道营销,没有认知营销的后果是,大家看到了商品,也未必会买。所以,会对各种率造成影响。这就是为说的,内容流量的催化剂效应。

看到很多电商企业的超品日,千万级的预算,还是在做一个大广告。还只是停留在我是谁的表达层面。这种等待消费者愿者上钩的姿态,确实佛系的很主旋律。

下个定义。

内容营销,是通过认知解决营销痛点,内容运营,是将销售拉新升级为粉丝拉新。

而内容投放,仅仅是内容运营和营销规划下的执行环节。

所以,仅仅做内容投放,还在意识上认为自己已经拥抱了内容电商的企业,等同于把麦当劳当西餐吃。

2

如何平衡短期KPI和长期KPI的矛盾

首先要界定的是,这里谈的KPI是内容投入的KPI,不是内容投放的KPI。补刀,内容投放不值得谈KPI。

站在内容电商的角度看待内容投入这件事,又首先要去界定的是,传统电商企业在向内容电商转型的时候,内容投入的抓手是什么。

答案:超级单品。

业界也有很多关于超级单品的界定,我对于超级单品的界定,同一维度有两个词:超级用户,超级品牌。

先看自己有没有超级单品。即对落地企业顶层设计,能起到直接支撑作用的,有助于建立用户认知的产品,有助于建立品牌壁垒的产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爆品。

非价格因素,购买了超级单品的活跃用户,甚至向身边朋友安利的用户,才是超级用户。

超级用户越来越多,并且复购了其他产品,这个时候,企业就形成了超级品牌。

内容投入的短期KPI,应该是内容运营和营销,对于打造超级单品的贡献率。这个就可以分解到一些具体的指标上。

中期KPI,看活跃粉丝数和粉丝ARPU值。

长期KPI,看粉丝忠诚度,整体的营销成本是否降低,产品溢价是否提升,等等。

所以,内容电商不是简单的战术层级的事情,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当然,还没有超级单品的公司,仍然可以通过盘点现有产品及供应链,选择几款核心产品,做内容营销和运营,为转型内容电商做准备。

接上篇,内容投入的终极KPI,运营上,看对于流量利用的效率是否提升。营销上,看好产品是不是变得更好卖。

3

除了阿里,还应该关注哪些平台

眼下,内容电商已经变成全行业的趋势。如果仅仅盯着阿里一个平台,注定会错失内容电商的行业红利。

电商平台内容化,和内容平台电商化,在阿里系、微信系、头条系,三大生态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目前,形成闭环的是阿里系和微信系。头条系预计会在明年上半年形成闭环。

在上周淘宝商家大会的号角下,阿里系的电商生态愈发清晰。淘宝作为特色化创新品牌的孵化器,天猫作为大品牌及新零售的主阵地,速卖通及境外收购的电商平台,为中国特色品牌的出海铺路搭桥。

最新上线的手淘,已经对微淘、有好货、必买清单等渠道进行了大幅的改进,一大波更有价值的改进还在路上。

再加之达人版生意参谋的上线,商家生意参谋2.0的上线,数据银行门槛的降低,都在基础设施层面,为内容生态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块越写越像小二写的了,包涵)。

微信生态,天然的社交优势,加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形成了内容+社交电商的电商新生态。与阿里不同的是,这个生态是纯粹的内容电商生态,好产品通过社交分发和推荐,成本更低。

当然,眼光放至全网营销运营,所有的垂直电商,内容平台,在形成闭环之前,都是重要的细分人群营销阵地,同时会为主流平台形成重要的背书价值。

小结

1-内容电商刚刚开始,不应因噎废食,正确理解它,用心拥抱它,还有很大红利。

2-从现在开始向内容电商转型:先做顶层设计,用内容提升流量效率,用内容改变消费认知。升级产品和供应链、升级团队思维、升级流量结构、升级用户价值。

3-不局限于阿里,为自己的产品找合适的生态,利用行业红利,找到快速上升通道。

4-苹果用户打赏,请扫描下面的小程序

5-最好帮忙转发,我还想破个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