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流感?这 3 个预防措施,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

前段时间,刘德华因喉咙发炎失声,不得不中断自己的跨年演唱会。
之后,主办方公告,刘德华确诊患上流感,需要彻底休息养病,后续的四场演唱会也被取消。
流感高发期,「天王」也不幸中招……
国家流感中心最新一期的监测周报显示:
2018 年第 51 周(截至 12 月 23 日),我国大陆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 2018~2019 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活动水平继续上升。
相比往年同期,今年的流感疫情不算严重。
但在病毒活跃的季节里,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警惕。
流感,容不得我们掉以轻心
流感 ≠ 感冒、受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常有人喜欢用「受凉」来解释各种不舒服,但流感可不是「受凉」。
流感是因感染了具有强传染性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而受凉顶多算个诱因。
病毒感染后的 1~4 天里,流感病毒会和身体「和睦相处」,而当人体免疫力受某些因素影响而下降时,病毒就会大肆繁殖、损伤身体。
病毒进入身体后,不会静静的「躺着」。它会在流感症状出现前的 24~48 小时即开始通过飞沫、口痰等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一般持续 3~8 天,而婴幼儿则可持续 1~3 周。
在此期间,被感染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传染性,经常会把流感病毒传给家人,或带入学校、托儿所或小区等公共场所。
流感可能有这些症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典型的流感,大多数会突然发病,从头到脚,都可能会有这些症状:
发烧:一般会烧 3~5 天,体温可高达 39~40℃,可能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头痛等。越小的孩子越不会表述,可能只是烦躁、哭闹等。
眼部表现:很多人还会流泪、有眼屎或眼睛稍充血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别以为只是结膜炎,更不要简单地把这些异常归为「上火」。
鼻炎的症状:搓鼻子;打喷嚏;流鼻涕,如果不多则易成为「鼻屎」;小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呼哧声、张口呼吸或打呼噜等。
喉咙不舒服:喉咙干、痒、痛;而小孩子可能表现为比较哭闹或者怕吃东西,尤其是固体类食物。
咳嗽:多为阵发性,不是咳个不停。每次咳嗽声数可能不是很多,但会比较频繁,而且多是干咳。
其他不适: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小孩子容易哭闹、粘人。
这些症状都可能会出现,但不一定都会出现。年龄越小的孩子,症状往往越是不典型,还可出现高热惊厥。
如果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应该尽快去医院或者可以在丁香医生小程序上咨询专业的医生。
三甲医生,24小时在线服务,咨询最低只需 1 元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真正让控制流感变得很紧迫的,是并发症。
可怕不是流感本身,是并发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当流感出现并发症就会很麻烦了,比如喉炎、急性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其中,重症流感的病情很险恶,常发生肺炎,并出现呼吸困难等。这是流感致死的首要原因。
大量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小于 5 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年龄小于 2 岁的宝宝,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流感需要抗病毒治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流感需要。
2 岁以下儿童很容易发生流感并发症,在确诊或疑似流感时,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的免疫状态及流感病情程度,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在发病的 48 小时内开始治疗是最理想的。
但随着时间变化,流感病毒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2015 年 10 月以来,耐药性监测显示,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药物对甲型 H1N1 和 A(H3N2) 亚型流感毒的几乎没效果,而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则有效。
所以,面对这次流感,不要再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药物来抗流感了。不但没用,还可能出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不良反应。
再好的治疗,都比不上预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首先,在香港的市民和近期有香港出行计划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不通风的场所,而且需要视情况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佩戴好口罩等防护措施。
如果觉得自己有疑似流感的症状,请尽量减少外出。
一旦出现发烧、浑身乏力等前面提到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此外,预防流感,我们还可以做的是:
1. 接种流感疫苗
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疫苗后 2~4 周后即开始起保护作用, 6~8 个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所以疫苗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通常,6 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开始接种流感疫苗。8 岁以下儿童首次接种时,接种 2 剂次(2 次间隔时间应 ≥ 4 周)的保护效果比接种 1 剂次的效果更好。
2. 服用抗流感药物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临时预防措施。疗程一般为 1~2 周。
3. 注意生活细节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流感家属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