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数据标签?(据标签使用时应进行7大考虑)

数据标签是使用数值标示出可视化对象的真实数据值,在网格线、刻度、数据标签三种表达内容精确性的做法中,以这种方式最为具体,但也最应该谨慎使用,因为精确的呈现出某个指并非使用图表的本意。
数据标签使用时应进行如下考虑:
1.少量数据时,可使用数据标签进行全体标识
2.数据较多时,应避免逐一标识, 可考虑只针对关键数据进行重点标识
节制有限度的使用数据标签,代表的制图者对于图表使用目的有着清楚认知。针对有异议的重点数据进行标示,才能有效表达出主要想法。比如下图,我们可以标示开始前,交汇点前后以及最后的关键性数据。
看到数字就容易让人产生思考,尤其是大量的数字而陷入思考,经常造成分心与焦点混淆,如果在图表中使用太多的数据标签,容易造成重点失焦。
3.应避免数据标签与可视化对象之间互相干扰
初学者经常倾向于最复杂的方式说明图表内容,其中滥用数据标签是最常见的错误。
数据越多, 通常越强调整张图片的轮廓性, 整体趋势性越强,我们看到的就是整体的势。 因此使用数据标签的几率就越低,随着数据的增加,数据标签将逐渐消失或者只进行局部标识。
4.柱形图将数据标签标识与可视化对象上方
5.条形图则可以标示可视化对象之前、之后、条形内部
之前
之后
内部
6.思考可否改以带表格的图表,图表与表格并存,独立系列图表并存等替代方式
带表格的图表
独立系列图表并存
图表与表格并存
7.散点图、气泡图的数据标签
我们经常会碰到要跟散点图或者气泡图换数据标签的场景,这时候我们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解决,之前我分享的文章中也多次有提到过此类案例,高版本的比较好说,低版本的可以用公式编辑法或者自定义文本框或者下载插件来解决。
大多数的制图者都掉入过分追求完整性的思维陷阱,认为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巨细靡遗的内容以让对方理解。完整性与清晰度之间经常需要取舍,图表的功能不在于提供事件原委,而是提供关键信息,让对方快速掌握重点。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