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做网红要具备哪些条件

qinzhiqiang 10-27 15:44 227次浏览

我认为,做网红真的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甚至我想说,做网红其实和创业相比,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

我自己目前的状态,算不上什么网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些人,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朋友,同时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信息,这里分享一下我在自媒体道路上的观察和思考。

我重点讨论的是内容型网红。我以李永乐老师为例,为大家分析一下。

我非常敬佩李永乐老师,他几乎已经做到一名老师能做到的所有事情。

作为同行,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希望未来也能为教育科普事业做出一些微小的事情。

我主要讲以下四点:

一、任何行业,勤奋都是必须要的

很多网红,你看他们一下就火了起来,但是你知道他们之前做过无数的自媒体平台,尝试过各种失败么?你不知道。

除了极少数的网红,在网红孵化器中脱颖而出,有专业的创意、专业的导演、专业的文案,你只需要做出最后一步,通过互联网输出。大多数的网红,尤其是靠内容起家的网红,都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和多次的努力,因为创意、内容、输出方式、甚至输出的时间节点,都需要自己来把握。

比如在教育行业,来自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几乎是现在全中国最有名的基础教育方向的老师。但,李老师绝不是因为2018年开始做互联网科普和教学,就火起来的。李老师在做互联网之前,在精华学校、在人大附中就已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的学生阶段的履历:北大本、清华硕,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感兴趣李永乐老师的朋友,可以看一篇有关李永乐老师的报道:“网红”物理老师李永乐的理想与现实[1]。

这篇文章中,有介绍李永乐老师的成长经历,以及李永乐老师成为“网红”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出,李永乐老师已经有相当长的教学经历。就算是只算在人大附中的教学经历,也有8年之久。算上之前在各种补习机构兼职当老师的经历,也有十余年之久。算上正式开始踏踏实实学物理的时间,可是有二十多年了。

对于内容型网红,我们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比如像李永乐老师,接触理科教学至少也有10年了,这就算不做网红,有着10年的教学经验,足够在这个领域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教师这个行业,让自己生活充实、幸福。

可能这个时候,你会有所不服,你会说,我在XX行业也有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经验,为什么我成为不了网红?很简单,因为你的时间利用有效性以及平台可能不够。

首先,李永乐老师在人大附中,至少是“海淀六小强”中最好的学校之一(虽然很多人说人大附中是北京最好的学校甚至是全国第一的学校,这里防止带歪节奏,只放在六小强行列)。他有着很好的资源,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并且和最优秀的学生一起切磋、讨论,无疑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

其次,李老师自己把握住了这个机会,用心备课,用心教学,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休息。我们自己从事某个行业的时候,用了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吗?自己的业务能力真的进步了吗?

李永乐老师自己是这样回忆自己人大附中的教学经历:

入职人大附中后,李永乐把九年的工作时间分成三轮,把学生从高一教到高三视为一轮。第一轮时,他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用来备课,一堂40分钟的课需要准备4个小时,几乎每晚都在12点后休息。
到了第二轮,备课终于变得熟练些,又被学校安排了竞赛课。竞赛题难,并且内容无穷无尽,李永乐觉得自己“一下掉进深渊了”,最忙的时候每天只能休息3个小时。
如今第三轮就要接近尾声了,李永乐才觉得“好像是差不多了”。课堂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竞赛上也拿了些成绩。前不久,人大附中的学生拿了20个全国物理竞赛的北京市一等奖,理论第一、实验第一和总成绩第一都是李永乐的学生。

三轮一共9年时间,李老师从一个职场新人,逐渐成为了一名教学名师,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高度。做不做网红,真的很无所谓了。这样的程度,已经不仅仅把老师当做一个职业这么简单了。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创造。

所以做网红,尤其是靠内容、不靠颜值吃饭的网红,真的需要通过前期的行业积累,不断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达到一定的高度。

虽然我也承认,娱乐类网红在知名度和曝光度上是内容网红所不能比的,但是内容网红大多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相当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至少在稳定性上是有所保证的。一些网红名师、网红医生,回到自己的本行业中,还是可以继续开展业务的。

二、做网红,动机不要太功利了

这一点实际上和第一点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我说,做网红不要太功利了。是因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类型的网红,输出自己满意并且喜欢的东西,那么这件事才能干得久,才能够坚持并不懈努力下去。

比如还是以李永乐老师为例,李老师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动机也不是想通过成为一名网红割韭菜。现在成为了网红之后,还是脚踏实地,在人大附中继续教学,从事的商业活动也并不是很多。

下面这段文字同样节选自那篇采访[1]:

李永乐成“网红”了。走在马路上,经常有陌生人喊“李老师”,偶尔还有人过来“求合影”;视频平台的私信栏,未读消息始终保持在“99+”;下班回家的电梯里,有学生从书包里掏出纸笔,帮外校小伙伴要李永乐的签名;课余时间,有媒体找他录节目、做采访;还有曾经的学生请他去大学讲座,有出版社请他把视频内容变成文字版出书,有培训机构甚至饮用水公司请他做广告……李永乐“多了些琐碎的事”,他拒绝了一些邀请,尽力把生活重心控制在原有的轨道上。
转折发生在2017年4月。那个周末,李永乐刚一醒来,就收到了小学同学发来的消息,得知是网友将他研究生时期在培训机构做兼职老师的一段讲课视频放到了网上,那段视频讲解的是“闰年是怎么回事”。
李永乐的手机开始不停震动,朋友们陆陆续续发来消息:你上热搜了。
李永乐特意下载了微博,时不时点开看看,一天内,视频点击量达到了1000多万,这个数字在第二天超过了2000万,李永乐成了“闰年哥”。他拍摄了更多的短视频,不到一年时间,粉丝增加到500多万,李永乐彻底“红了”。

可以看出,李永乐老师火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主动地去互联网上输出内容,而是一些以前讲课的视频被无意之中上传网络,之后逐渐走红。如果一名老师只是单纯的教学视频走红,一定是这个老师本来就热爱教学,并且教学的功底十分了得。知识点把握到位,讲解清楚。

并且李老师成为网红后,也非常清醒,希望不要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依旧把生活重心放在原有的轨道上,即教学事业。

李老师对互联网并不陌生,他早在机构兼职的时候,就会采用QQ等联系方式和同学们沟通、指导学习。他通过这种方式,和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建立起来了桥梁。他本人在一线城市的北京进行着教学的工作,知道人大附中的孩子可以不用一味投身题海战术,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事情。通过互联网以及自己实际去偏远地区调研后,感受这种教育上的极大差距。李永乐老师自己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1]:

在会宁,李永乐见到了因为吃不饱而显得比同龄人更瘦小的少年,也见到了“拼命做题”的学生,他“触动挺大的”。
“我对别人说,我应该对穷人的教育做点什么。别人说,你才是穷人吧。我想了想,月薪几千块在北京确实算穷人了。那就穷人为穷人教育做点什么吧。用教学视频来弥补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他陆陆续续把自己的数学和物理教学视频发布到网上,到2018年,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科普。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给他发来感谢,有中小学将“看李老师视频并做笔记”当做假期作业,甚至有大学在课堂上播放李永乐讲课的视频。

可以看到,李永乐老师在17年的视频火了以后,并没有去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名,也没有如何想着去商业变现,而是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为某一类人群去做一些什么。

在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科普之后,李老师就正式开始走上“网红”的道路。

所以说,做网红,并不应该思考网红本身,而是应该思考:我需要通过互联网带给大家什么?能改变大家什么?这样做,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创作、让我们的内容,条理清晰,并且内容翔实,最终我们的IP就会有个人特色,大家一看到这类视频或者文案,就知道是谁的创作,或者知道这类创作风格是源于谁。如果所焦虑型创作是源于咪蒙,那么科普型创作,李永乐老师,应该有着一席之地。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让自己的IP,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而不单纯是追逐某一热度。比如说,别人做美妆,你也做美妆,别人做带货,你也做带货,这是万万不可的。

三、做网红,运气还是蛮重要的

这一点,虽然我很不想谈,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成为一名网红,运气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成为一名网红,就要选择一个平台进行创作。并且入驻的时间节点,当然是越早越好。

我们关注各大互联网社区,比如知乎、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平台,会发现越早入驻的用户,只要水平不太差,并且坚持创作的,一般都拥有着一个可观的体量。

所以,选对一个平台是很重要的。在知乎、抖音这些平台刚刚推出的时候,我们有在意过它们的存在吗?或者我们真的看好这个平台未来的发展吗?其实这和我们往一个企业投资是没什么区别的。我们选择平台,就要为这个创作平台投入自己的时间和内容。

同时,我们的创作风格可能在不同的平台,读者的反馈会不一样的。如果在没有什么比较新的平台诞生的时候,不妨在现有的平台都尝试创作下,看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平台。如果真的非常贴合这个平台的特点,那么迅速变红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就算是我们一开始没有选择一个很大的平台创作,也没有关系,我们会随着自己的输出和对互联网的理解,逐步加强自己的能力。这样在未来某个平台诞生之际,选择加入,那么就有可能弯道超车。

比如现在的知乎在一定程度上和以前的贴吧有着几分相似。比如说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与微信公众号也有着几分相似。

比如在知乎这个平台,干货和有故事的人,比较容易起来。在B站,鬼畜、搞笑、卢姥爷等内容就会很快收割一波点击量。微信公众号,鸡汤文、焦虑文的天下。微博则是明星的天下。

就算我们选对了平台,并且熟悉了创作就能成为网红吗?也没有这么简单。当然,只要你的内容精良,坚持输出,总有一天是会被读者所接受的。

现在的社区,推荐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所以你的东西能不能火,可能还需要推荐算法来帮一帮。

并且,我们某些内容的输出,时间节点也很重要。比如教育类的创作者,每年的时间节点有:高考、考研初试、考研复试、出国申请结果出炉等。在高考前100天,我们可能需要创作一些考前冲刺的文章。在高考后,可以分享一些填报志愿的文章。我们的创作,需要时刻紧扣社会热点。

这里还是拿李永乐老师举例,李永乐的科普小视频,都是和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我们以李永乐老师B站[2]上传的视频为例:

群体免疫、熔断、复工复产、红外线测温、立扫帚、酒精消毒、一元二次新解法、以及美提课堂(划qia掉fan)。怎么样这些名词,对于经常关注时政的你,是不是很耳熟能详呢?是不是在知乎热榜上都走过一圈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热点。这也可以看出李永乐老师创作惊人,这又回到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李永乐老师非常勤奋。这也回到了我们第二个问题,李永乐老师还是在坚持自己的初心,科普事业。同时,第三点他也满足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科普。

这三点都做到了,能不红吗?

这还没有完,还有最后一点,这一点,是我现在也需要弥补的地方。

四、做网红,也需要在很多方面补课,为自己充电

做网红,你不仅需要利用好现有的优势,也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

比如做平面媒体的时候,你要学习如何创作文案,你要学会如何排版,如何制作图表,如何可视化。有很多的东西都需要学习。比如我为了制作教案,学习了如何使用axmath、使用axglyph,学习了ggplot2、tableau等。

比如做视频,尤其是做优质的视频,你要学会剪辑,你要学会拍摄,你甚至还要自己设计剧本。甚至,你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在背后为你撑着。

所以,对于内容型网红来说,初期建议以文字、平面下手。先尝试从内容本身出发,让自己获得一定的经验。等到自己的输出有一定受众之后,再考虑进军视频行业。并且自己以前撰写过的一些文章,也是非常好的二次创作源泉。

当然,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真正的硬核和干货,还是需要长时期的积淀和思考。李永乐老师的视频,或许只有视频封面稍微制作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无非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粉笔创作出来的,这与现在动辄百万的设备的录制和制作比起来,略显苍白。但李老师的视频,现在早已火遍大江南北。

结语

综上所述,想成为一名网红,实际上比我们单纯做好本职工作,要难得多。这基本上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和创业没有多少区别。

但是成为网红,我们的创作历史会永远保留在互联网上。这种拥抱互联网的行为,或许会让我们在晚年的时候,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