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免费”产品背后的盈利模式分析

qinzhiqiang 11-17 14:28 1,018次浏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行业似乎约定俗成一般,大多紧跟了“对普通用户免费”的做法,用户也已逐渐形成了“互联网产品就应该是免费的”这一刻板印象。而如何将互联网产品玩出新花样,从市场脱颖而出,那简直操碎了无数互联网初创者的心,市场已成为了免费产品的天下!而免费背后,他们究竟有何“盈利”秘密呢?

其实,无论是企业、或是产品,想要长久生存下去,固然是存在一定盈利模式的,只是各有特色。本文将根据实际产品案例,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免费”产品背后的“盈利”模式。

一、广告投放

这种模式较为常见,也很容易辨识。目前市面上,很多企业、产品在初期都是“0广告”的清洁版,但时间久了,为了能够让企业持久维系下去,企业在烧掉大把资金之后,最终都难免会逐渐加点广告,甚至最后演变成满屏的广告。

案例:除去比较简单的“弹出窗口”广告之外,我们常见的捆绑软件其实也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每每在安装某些常用软件时,常会遇见捆绑软件,有时我们会根据提示自行取消安装,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不少软件成为漏网之鱼,也“自主”地安装了进我们的电脑。

分析:不管这种形式是否受用户欢迎,企业最终都获得了广告源,也寻求到了企业得以生存的盈利模式。但,这种模式,近年来,一直让大家嗤之以鼻,个人觉得,如果企业想要做到,那这种模式,请慎用!终归不能作长久之路,甚至会让产品失去原本的用户群体。

二、增值服务

这种模式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就是在开发产品之时,初期除了开发基本的常用功能板块,但在后期,都会相继开发出辅助的、创新的功能板块,一部分是为了增强用户体验,另一部分也是为了寻找盈利模式。

案例:这种以QQ、微信等产品来讲述最为合适,虽说产品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都是免费的,但后期很多如场景、皮肤、装扮、字体、表情等,很多都需要开通QQ会员,或者付费进行购买,方可获得,而近年来新增的明星表情包、电影主题表情等可谓风靡朋友圈,不少用户愿意支付这不高的费用,以满足猎奇,或者追星的心理。

分析:这种模式,因为前期已铺垫大量稳定用户群体,所以盈利模式也相对比较稳定,目前用户群体尚未产生厌恶情绪,所以今后依旧存有很大的广告和盈利空间。但这种态势,在不久的将来,究竟还会演变成什么样,尚且无人可知。

三、附带产品

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产品中也并不陌生,诸多企业在开发初期,为了增加品牌曝光度和产品认可度,大多会选择预先推出免费平台以供使用,一旦用户认可了企业的开发实力,便会相继推出附带产品。

案例:以互联网新秀估价宝为例,其开发团队在创办初期,首先开发出为广大互联网企业提供出免费估价项目开发费用的产品,让用户逐步认可了开发团队的实力,以及靠谱的业内资源之后,后期也相继推出了UI设计平台优乎,极客兼职平台极客邦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当然也已不再是免费的了。

分析:此类方法,其实无论是在业界口碑或是在用户使用中,都是比较认可的模式。通过免费产品打通市场,推广品牌,定位用户,然后提供关联产品,增加用户粘性,相信在今后,也将是互联网初创企业一如既往,想要不断尝试的途径。

四、出售产品

该模式其实常见于个人开发者,或者团队相对较少的企业,他们的初心大多是想把企业好好做下去, 也是有一定的开发实力的,但最终都因开发资金、运营成本等一些问题,难逃被收购、或是被合并的命运。这种模式,多体现为把产品卖掉,或者把自己卖掉,或者是把自己的团队打包卖掉。

案例:这种模式存在强强联合和弱肉强食两种,如华谊兄弟以10亿高价收购冯小刚的公司,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合并都属于强强联合型,而现如今市面上的诸多大公司,如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惠普收购palm,这些都属于弱肉强食型。

分析:这种模式,有时候是开发者的初衷,但也存在面临丛林法则的无奈。不过,这些企业虽然卖掉了产品、团队,但被大公司收购,其实也不乏是对产品市场、团队潜力的一种认可。很多时候,有可能被合并、收购后的他们,发展得更好,而道路也更为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