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新媒体营销人:市场凉凉?新媒体还有的做呢……

qinzhiqiang 06-14 11:38 778次浏览

拿年收入做标题的人很多。比如,我靠着新媒体发家致富在北京买了房,上完这节课你就能靠新媒体从月入5千到月入5万……

但说真的,有一句很丧的大实话:其实做新媒体这一行,赚不到钱的人是大多数。

我在新榜2017年做的一个调查中看到,2016年整个新媒体的工作者,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到91%。也就是说,除非你能做到9%,否则你的收入连一万元都达不到。

这一行,真的能快速挣到钱吗?

其实不一定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如果有人这么许诺你新媒体市场研究,那么他就是在骗你。

新媒体不一定能实现你年薪三百万的梦想。但它是一门手艺活儿、一门技术活儿,具有极高的专业性,本来就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进场玩的东西。

新媒体人是全才。这是一个比所谓的调查记者更难的一门手艺。你得会所有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你还得懂商业,知道商业逻辑是什么。不懂商业的人,做不了新媒体。

所以,我想说一句话,新媒体这个职业,其实是有职业尊严的,它不仅仅是个年薪神话的事情。千万不要一口一个小编,就把自己真的叫成了“小编”。

微信现在整个大盘的打开率只有2%,是的,没错,是只有2%。

但只有激烈的竞争,才会最终把优质内容与高效的流量手段留下来。

红利期结束了,凭真本事的时候到了。

熟悉公号交易市场的同学应该很清楚,今年营销号都要抛售。为什么呢?因为运营不下去了呀。

纯靠流量吃饭,50个人做980多个公众号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没有真本事,今年开始在这一行是做不了的。现在这个时代,对我们精细化运营的要求,更高了。

况且,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虽然我没有一夜暴富,但我赚到的钱,安稳、踏实,足够日常生活所用。

这种自己有一门手艺的安全感,从不会带给我吃了今年就没下年的焦虑。

我知道只要我工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回报过来,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底气”。

我希望你也能拥有这份安全感。

新媒体的本质

接着说说我理解的新媒体的本质。

新媒体的本质,三个字简单概括:撩用户。

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不是一个自说自话的东西。

美国连线杂志有一个对新媒体的定义,非常的干脆:“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有表达欲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由于荷尔蒙的促进作用,年龄在青春期到二十岁左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都会拥有强大的表达欲。

但新媒体本质上不是表达自己,而是与用户对话。

因为,用户根本不关心你的产品、你的业务或者你的内心戏,用户只关心他们自己。

如果你的内容和产品,跟他本人没有关系,跟他的生活和他的需求不搭边。那么,不论做得多精致,他都不会理你的。

我们都知道,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变了。传播渠道变了,会导致传播方式改变。

用户不再依赖大渠道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了,人人都是自媒体。要想传播得好,就得撩用户。

好像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是不用撩用户的。

我知道有不少以前曾在报社或者杂志社工作的人,转型做新媒体了。往往,他们对“撩用户”这个行为,思想上会很反感。

那么,为什么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不用撩用户呢?

请你想想,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办报纸、办电视台的,他们得先拿到许可证和牌照。

正是传统媒体拥有许可证与牌照这个红利,能够稳定基本的商业利润,所以我们才能有机会不去考虑商业效率,才有机会不去“撩用户”;我们才有空间去做一些非常知识分子趣味,文人沙龙式的内容。

“反正读者会追着我们跑的。”不少记者都是这么想的。

我所在的南方报业集团,有非常多精致的作品。我们在南方报业的时候,会去研究每个开头应该怎么写,主人公怎么设置,情节怎么发展,这些都是非常知识分子趣味的东西。

然而,所有内容的评判标准、好坏标准,是编辑部说了算,不是读者/用户说了算。可以这么说,新媒体的内容和传统媒体的内容,本质上逻辑都不是一回事。

但就内容本身来讲,没有高下之分。

不少传统媒体出来的人,会愤愤不平,觉得现在的新媒体很功利、格调很Low。

很多我带过的新媒体小编,似乎也有这种魔咒,觉得自己的职业很low,不值一提,觉得能写“一大长篇的”那种报道很有情怀。

其实,没有内容是Low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效率高低、以及是考虑商业利益还是不考虑。

我们现在就是面对的这样的环境,那么我们就要去用相匹配的产品与内容去获得最大的效率。

所谓的好内容,内容为王——但什么是“好”内容,这在今天,是值得再讨论的。

新媒体的人才

新媒体行业人才其实很稀缺,但是大家工资都不高,天花板很明显。是为啥呢?

你就看看吧,新媒体培训有多火。光是专门做这个生意的创业公司,我知道的做得比较大的,融了资的,都有四五家。

先是北京上海深圳的年轻人们被教育了,然后慢慢的全国的同龄人们都开始接触新媒体,要学新媒体该怎么做。

然而,新媒体行业的人才还是无法被满足。

永远有公司,不管是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来问我说:

季老板新媒体市场研究,我需要一个“做公号”的人,一个月薪水两三万都好说,你帮我找找呗。但就是找不到好的人,很难找,很稀缺。

同时,很多新媒体人,不管是年轻的一毕业就做新媒体的,还是跟我一样岁数的,甚至比我从业还久的,从传统媒体转过来的,都会抱怨很迷茫。

我来给简单翻译一下,迷茫大部分实际的原因就是工资不涨,天花板明显。

新媒体人,月薪到了三万就顶天了,再往上的薪水,我还真没听说过。

然后新媒体人就开始迷茫了。

如果一个行业,它的空间上不封顶——比如进阿里当运营,爬到P9,有两百万以上的年薪。我相信大部分的新媒体人会信心大增。

但现实就不是这样。

于是只能跳槽。跳来跳去,五六年过去了,还是两万月薪。这简直是个魔咒。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没有把握住职业上升通道。

新媒体岗位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上升通道。

从新媒体开始做品牌和营销,以后就是CMO。

从新媒体开始摸索运营,以后可能就是一个COO。

如果你懂商业,懂行业,有商业敏感性,那你以后能是个CEO。

但是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去做?

大部分人都相当功利。

这份功利,正是新媒体目前的大环境导致的。那些知识付费课程、线上教育的标题,都只告诉我们“标题9条大法”、“爆款开头7个技巧”,“学完这篇就能写出10万加”。

学来学去,为了“几大法”,你只能永远做个“小编”。

即使老板想给你升职加薪,但你怎么升上去呢?

成功的两个要素:

坚持和选择

我知道有个说法叫“金鱼系”新媒体人。你去看一个公司的新媒体团队,往往他们都是桌上书堆得最多的,眼神最涣散的,工作时间最长的。

晚上十点钟的热点,你追不追?一看别的帖子追上个热点,蹭蹭10万+了。你敢睡觉吗?敢吃夜宵吗?敢约会看电影吗?

忙得跟个傻X一样。看不完的资料,追不完的热点,说任何话题都能扯两句,仿佛啥都懂,但其实啥也不懂。

说真的,努力和成功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有两个因素和成功有关系,一个是坚持,一个是选择。

有个原则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只要你坚持更新,不要停,你已经赢了99%的人。

就是这么简单,但多少人能做到呢?

我们都看到了很多新媒体起起落落。这个月起来了,下个月不见了。

大家都知道谁谁谁是头部号。但是说真的,在拆解三十个大号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们这些大号写了多久吗?

我们拿情感头部号新世相来做例子,主创人员从兼职创作到进入公共视野,前前后后有两年时间。

其他细分领域的头部号(我比较熟悉的科技领域的、金融领域的,都是),当然有乘风而上的,但大部分都是做了好几年。

我们在圈内都知道的,能持续两三年更新不停的人,都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