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什么,智库是干什么的!

“依据某某…智库”这类说法读者们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至少在《经济学人》上。棘手的报价,有趣的事实和大胆新政策的建议归功于神秘的智库(像一堆垃圾一样)。这些组织到底是什么,在每一件事情上(从英国退欧到獾)都能做出大量报告。
“智库”这个标签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盛行,那时已经存在着大量这类的组织团体。许多美国最有值得敬仰智库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均建于20世纪早期。英国的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专注于军事分析,是惠灵顿公爵于1831年建立。但智库真正的繁盛期在20世纪下半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估算,现在全世界有6846家这类的智库机构。
智库意在填补学术与政策制定之间的鸿沟。学院创造出有权威性的研究结果,但是以蜗牛一样的步伐进行着。记者们的第一手稿出的飞快但很难免肤浅。一个好智库通过发布与学术研究一样严谨的报告和新闻报道来帮助政策制定的进程(而不好的智库正好起到反作用)。这些智库在20世纪兴旺有两个原因:一是,各国政府正在四处扩张 ,意味着对于政策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需求量;二是,全天24小时的新闻报道时代的到来,造成了对被采访者的贪婪的需求。同样的趋势也使得智库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出现。
然而,世界也将达智库发展的顶峰。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者发瑞在2014年,新增的智库数在近30年第一次有所下降。原因之一,是捐赠者们更愿意做具体项目的基金,而不是将钱纯粹投到想法上。另一个原因是竞争更激烈。像麦肯锡这样的专业咨询公司发布了大量研究成果,以“倡导组织”作为观点的成员比平和的智库更能吸引人来采访。因此,一些智库正在进行自我反思。皮尤研究中心自称“事实智库”,专注在真实信息的呈现而不是在政策建议上。此外,萨顿信托自尔“行下智库”,将自己的建议付诸于实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5101117立即清除!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