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进货技巧有哪些?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qinzhiqiang 08-10 15:58 835次浏览

摆地摊其实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致富捷径,你缺少的只是高人指点。“地摊创业秘籍”来帮大家盘一盘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成为摆摊赢家!

“小摊”地摊创业课堂又开课啦

前几集帮大家分析了地摊

踩点选址、产品选择、

摆摊配置、销售技巧、摆摊心得等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观看历史文章哦~)

今天帮大家重点讲解

“地摊创业秘籍”第十三集

“阿里巴巴进货技巧”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之前分两集为大家分别介绍了批发市场和网络渠道的“进货避坑指南”,有些小伙伴给我们留言了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接下来几集“小摊”将为大家细化分析各个渠道的“进货技巧”。

今天重点讲解如何选择“阿里巴巴供货商”。

货源的选择是摆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找到质量好价格合适的货源,能够为摆摊带来很大的便利。今天以大家常用的“阿里巴巴”为例,详细分析供货商的选择。

供货商筛选

首先,进入阿里巴巴首页,点击“供货商”,输入自己需要的货品关键字,比如“时尚饰品”,这时会出现很多的供货商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比如“地区”、“类目”、“经营模式”等,可以选择自己所在的城市、产品品类,这时候会出现很多供货商,我们可以进一步做条件筛选。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打开阿里巴巴,选择供应商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输入自己想要寻找的货品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进行进一步筛选

是否加入诚信通

之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供货商是否加入“诚信通”以及加入时长,诚信通是建立在阿里巴巴上的一种资质,通过这个资质可以在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市场直接销售并宣传你的企业和产品,主要用以解决网络贸易信用问题。专为发展中企业量身定制,提供强大的服务。所以这个是考量供货商资质是否良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买家数及累计成交件数

之后需要了解那个店铺的累计成交件数和买家数,成交数量很少且买家数也很少的供货商就不用考虑了,找一些成交量及买家数高的供应商。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回 头 率

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很多小伙伴不会看这个数据,那就是回头率,回头率高的供货商意味着顾客满意度高、货品畅销,所以才会反复购买,这是考量货品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商品是否适配

通过筛选会出现很多同类店铺,而且一般靠前的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店铺,那么我们就要看一下货品风格是否跟我们心里期望的一样,如果不是就直接略掉。

商品详情

看一下店铺商品的详细情况,其实阿里巴巴上面一些实力商家的宝贝都差不多,大多都是爆款。如果这家供应商的宝贝价格比其他家的都要偏高,那就不用考虑,因为真正的批发商都是靠走量,而不是提高价格做单销。

在看宝贝时要好好看一下详情描述,包括图片、规格、材质等,一般规模比较大的供货商背后都是有团队的,所以详情页做的比较好的商家,都是比较细致也值得信赖的。

货品价格

其实价格这个东西,大家也都明白肯定还是有不小的利润空间的,拿一件和拿十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发挥自己的口才,磨一磨能少一点是一点,今年市场不景气,批发商也存在大批囤货,他们的心态就是不赔钱能出就出了。

是否可以混批

这是批发拿货的一个专业名词,比如说A款和B款都是十件起批,这时候可以问清楚商家是否可以A款和B款一共拿十件先试试货,一般的商家都是可以的,所以不要傻乎乎的每款进货进一大堆了。

运费及快递时效

在选择好供应商后,需要和商家确定好运费机制以及快递时效,运费机制决定了货品成本,快递时效则决定了你的时间成本。

多久发货?快递发什么?大概多久能到?运费怎么算?这些问题都要问清楚,最好还是能让商家包邮的好,每月能节省不少成本。

而且阿里巴巴的商家,运费栏在结算时价格都定的比较高,大家不要以为运费就是五六十然后傻乎乎的结账,其实真实运费根本没有那么高,让商家改一下就好。

售后问题

问清楚货品的售后问题,比如货品数量不够或损坏是退钱还是补发,已购买货品是否可以调款或退换,这些事先问清楚,避免之后的麻烦。

拾壹

最终选择

经过以上筛选,基本上选中的供货商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以防万一,还是建议大家多选几个供货商,每家少拿货,拿回来先看产品质量和价格是否匹配,产品是否好卖,下次进货时就知道从哪家拿货了

第十三集:阿里巴巴“进货技巧”,这几个方法你要懂

经过以上“小摊”为大家详细分析的“供货商选择技巧”,大家已经基本明白阿里巴巴该如何进货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给“小摊”留言。

之后持续为大家详细分析其他渠道的“进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