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是啥意思?如何成为斜杠青年?

qinzhiqiang 11-24 19:12 1,267次浏览

现在在街上一个广告牌倒下,砸到十个,九个都是斜杠。还有一个正在成为斜杠。

真的不是你同时会两种技能,做两份工作就是斜杠了。

首先斜杠的标准应该是“拥有2个以上能被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即这个技能至少能达到最低的职业交付水平,也就是能收到钱,最好能达到专业水平,与专业选手有一拼。

比如说你喜欢摄影,拍了几千张照片,发朋友圈大家啧啧点赞,其实很难斜杠“摄影师”。除非有一天有人愿意付钱请你去拍照。

发展多重身份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是有人愿意付钱,证明你达到了一定的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

我们要不要做一个斜杠青年?

大致上斜杠青年的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的组合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还在兴趣爱好探索阶段或者兴趣爱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人。

左脑+右脑组合

这是一种理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发展的模式,例如计算机程序员+戏剧导演。理性与艺术其实是非常好的互补,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开阔的思维,也是互为休息。

大脑+身体组合

这种模式能够让人很好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相互切换,能够确保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平衡,例如艺术顾问+普拉提教练。事实上,对于脑力工作者,如果能够发展一个体力劳动的身份是个挺不错的选择,我们这周的特约成长导师Susan就在业余时间教爵士舞。

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

这可谓是一个黄金组合,也是目前很多青年自己的斜杠模式。这四种身份之间可以形成完美的循环推动,因为写作可以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演讲的邀约也会随之出现,等到经验足够的时候又可以开展教学和顾问的工作。这条路径其实就是知识性IP 。

一项工作多项职能型

你不必拥有多项工作或者多个身份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即使你只有一个工作或者身份也可以,但它要求你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能力,需要涉及到不同职能领域,那你也是斜杠青年。因此所有的CEO都符合这个标准,再比如说互联网公司中的运营、产品经理。

我们要不要做一个斜杠青年?

我们都在面临一个职能越来越斜杠的时代。 至于说斜杠青年的好处和坏处,其实在说,斜杠青年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一专多能”?

有人说,人精力有限,需要专注,成为高手需要10000小时。但除了艺术和学术领域以外,大部分事情并不需要你把一生投入才能获得“显著可识别的优势”,成为博士也只需要5年的时间。

既然一万小时不是人生的必然途径。选择投入一个做到极致,还是投入多个体验人生可能性,更多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没有好坏之分。其实这选择和3个东西相关——人的价值观、人生所处阶段、社会家庭允许条件。

不同时间段的人生方向不同, 青年人还没有找到值得投入的一个领域之前,斜杠是个好探索策略,而中年人在社会认同和尊重足够之后,斜杠也是个不错的自我实现策略。在富裕、开放的国家和家庭 ,斜杠更容易发生;家庭中女性的经济压力比较小,她们斜杠的比例也更加多。

其实吧——真正的专注者根本无暇和我们探讨关于斜杠的话题,对于他们来说,眼前这一小块领域就足够深远有趣了——而大部分吃瓜群众,他们的时间都花在了看美剧和刷淘宝,对他们来说,斜杠其实是聚焦。

真正的斜杠至少有这样3种好处:

1.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斜杠是一种良好的补充

常常有刚毕业的人问我——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该怎么办?

其实遇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概率是很小的,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开始求职之后,还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好不容易搞明白,又已经被压在买房、结婚、养孩子的大山之下,动弹不得。另一种可能是你喜欢的工作未必能养活你。

这个时候,斜杠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式。上班赚钱,下班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仅仅是乐趣,那么享受就好。如果技能可提升,也未必不是一种收入来源。

2. 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斜杠是一种持续的探索

社会和自我都在迅速地改变。在主业之外发展第二职业,是一种持续的探索自我和探索社会的方式。

有一次看吴晓波的节目,提到自己为什么想要创业,他说作为一个中国经济的观察者,最好的体验方式就是亲身参与其中,而参与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创业。吴晓波本人也是一个斜杠:作家/商人/学者。他的时间1/3用来写作,1/3用来调研,1/3用来经商。

3. 多重技能是不确定中的保护机制

生物界中,动物往往会繁殖出超过繁衍种族需要的后代。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种族会面临环境变化——这个变化无法预测,只能适应,所以多生几个,看谁能跑出来。

企业也在设置自己的冗余部门,比如当年腾讯做微信的时候,有3个部门同时在做类似微信的产品,马化腾也不知道谁能跑出来。谁知道最后是一个做邮箱的团队做出来了微信呢?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多储存一些冗余的能力,并且善于各种组合,也是一个有效抵御风险的方式。

那不适合斜杠的人有哪些?

首先是那些已经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能看到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可以探索,本身精力都用不完。对于他们来说,先专注地把这件事情做好,等遇到瓶颈的时候再尝试打开可能性,是最高效率的人生策略。

其次就是那些自己主业没做明白、生存堪忧的人——你的工作绝不会因为你仅仅换一个新鲜领域而变得更简单,反而会更难。你不是斜杠,你只是不断转场——别用选择代替努力。

可以预见,以后从事多重职业的人将越来越多。

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发达,我们能够得到的资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教学方法的提升也是惊人的。

我们要不要做一个斜杠青年?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认为,要想掌握数学,最少需要30年的时间。而现在十几岁的学生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培根的定义,并且这一速度还在不断被提升。

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警惕,那就是不要把“斜杠青年”当做借口,而回避重要的问题:

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斜杠青年固然好,不过前提是,这些斜杠是需要有有根基的。